連假之後愁眉苦臉?原來是「它」在作祟(組圖)
連假之後,面對工作天愁眉苦臉。(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秋連假過去沒多久,大陸的「十一」、台灣的「雙十」連假接踵而來。你會在連假結束後愁眉苦臉,對新的工作天感到焦慮或憂鬱嗎?那很可能是患了「假期後症候群」(Post-vacation blues),這不是一種病,卻是很多人都曾經歷過的情緒變化。
甚麼是「假期後症候群」?
「假期後症候群」不是一種網路流行語,它是真實存在的。這是指一個人在從長假返回「正常生活」後感受到的憂鬱情緒,可能伴隨倦怠、壓力、易怒、食慾不振、低專注力等情況,且通常你的假期越長、越「愉快」,產生的「症狀」就越強烈。
臨床心理學家Eileen Kennedy-Moore認為,假期後症候群可能是假期當中的「大事件」結束後(例如一場旅行、一次家族聚會),負責調節壓力的皮質醇突然減少對我們生理、心理所產生的影響。
一些人則對「假期」與「工作」之間的巨大落差感到失望──也是「美好生活的可能」與「無可奈何的現實生活」之間的落差──進而對自己的職業或生活方式產生質疑。
每個人假期後症候群的原因都不同,如與親友之間的疏離、缺乏情感支持、工作壓力過大、在假日期間感覺沒有達成自己的目標等,你可以一一檢視這些原因,著手解決,避免它們對心理健康造成的長期影響。
安排下次旅行,維持期待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如何預防「假期後症候群」?
若你常受到假期後症候群的困擾,該學習如何在放假前做好預防。除了以上幾個在「原因」中你可能需要解決的個人問題,「做好準備」是最好的預防方式之一。
試著為你的下次假期提前做好規劃,大致即可,不必強迫自己按表操課每項都完成。依照金錢預算及時間表,做適合自己的安排,並在假期結束前給自己一天的時間去沉澱心情,別再做甚麼「大事情」讓心情劇烈起伏。
以較輕鬆的、休息的心態去度過假期,維持靈活性,能帶來較長久的滿足感,也不容易因巨大的落差產生失落感。
如何應對「假期後症候群」?
如果你已經假期後症候群「確診」,也有2個方法協助你擺脫陰鬱情緒。
1、試著與親友保持聯繫,不要孤立自己,多走出戶外曬太陽運動,保持正常的作息、充足的飲食與睡眠。
2、「維持期待感」是一個有效的小技巧,不妨在結束假期後就安排好下次的旅行、訂好下次的飯店,能讓這幾個禮拜的你擁有滿滿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