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金斯學會:90後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圖)


帶來非凡的社會變化的數字革命。(圖片來源:Bruk bildet/CC BY-NC 4.0)

【看中國2021年9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戈御詩編譯/綜合報導)新書《中國青年》(China’s Youth:Increasing Diversity amid Persistent Inequality)強調,網際網路已經「融入了中國年輕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反過來,20世紀90年代在中國出生的龐大代際群組,總計約1.75億人,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結構、社會空間和社會聯繫。

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本週刊登的《中國青年》節選指出,數字革命已經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並且對90後的影響最深。出生於計算機的商業使用和普及,成長在手機和網際網路時代的90後,其鮮明的特徵,不僅反映了數字革命的非凡變化,而且他們還將塑造中國的未來。

90後對社會結構的影響

《布魯金斯學會》節錄的文章指出,中國的 90後和更年輕的年齡組一起,既是社交媒體平臺和新數字設備的主要消費者,又是貢獻者。2017年,大約85%的TikTok用戶是24歲以下的年輕人。騰訊在2011年推出的微信,2017就擴大到9.38億名月度活躍用戶,其中年輕人使用率極高,幾乎100%的20多歲和30歲出頭的城市專業人士都在使用微信。

90後年齡組在數字領域的突出作用,已經改變了中國的社會關係。幾千年來,這種關係是建立在嚴格的親屬等級制度和共同的地理淵源之上的。在中國的傳統社會結構下,即使在比較叛逆的時期,如20世紀的「五四運動」和「文化大革命」,年輕人也是被家庭和整個社會中的成熟成年人或長者來引導。

但在數字時代,年輕人是「自己的旗手」,他們已經佔據了電信革命的前排座位。更多的時候,90後年齡段的人在引導他們的父母和祖父母跟上時代的步伐。總的來說,90後很可能不再把自己看作是國家過去的創造者,而是國家未來的創造者。

90後拓展了社會空間和虛擬領域

《中國青年》節選寫道,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前,中國一直存在著兩個輿論場:一個是官方輿論場,另一個是民間輿論場。但由於官方媒體在中國無處不在,前者主導了後者。

隨著網際網路及其應用對傳統媒體的顛覆,公共傳播和輿論場的擴張正在加速。網路直播作為一種融合了社交網路、新聞與評論、遊戲與體育、電影與電視、演藝與廣播等多種媒體的新媒體,在中國的年輕人中特別受歡迎。網路直播流的觀眾總數,從2017年的3.43億增加到2020年的5.62億。

根據2018年4月《中國青年研究》發表的報告,大多數網路直播者來自90後年齡段(78%),超過80%的觀看直播者也是90後。網路直播以其獨特的個人表達和互動性特點,低門檻和無等級制度,以及直播的自發性和隨機性,使90後變成了一股變革的社會力量。

與前幾代人相比,年輕的中國網民群體獲得知識和瞭解世界的方式,已經更加便捷和迅速。儘管中國政府有審查制度,而且由於長城防火牆的存在,人們很難獲取信息。但今天的中國年輕人經常想辦法突破這些限制,讓自己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一些人通過旅行和國外學習獲得了第一手的海外經驗。根據《金融時報》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國的千禧一代,目前佔所有中國護照持有者的2/3。

許多中國學生參加了美國大學提供的在線課程,一些學生還來到美國學習。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美國大學校園裡的34%,或超過36萬的國際學生,來自中國大陸。2013年,有超過3萬名中國學生在美國的高中就讀,佔美國外國高中生總數的46%。與中國歷史上任何時候都不同的是,年輕人在網上和網下,都與外部世界更加融合。

社會聯繫和公共需求的新邊界

在社會聯繫方面,網際網路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對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往模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最近的一項研究,城市專業人士的社交圈,比社交媒體之前的時代大10倍。同時,在虛擬空間中分享的社會身份和群體情緒,也可以成為網路的一種新方式,或成為煽動群體事件的觸發因素。

此外,各種利益集團和弱勢社會群體,往往通過數字手段加強他們的網路聯繫。中國的年輕人利用社交媒體支持性少數群體,並接觸更廣泛的公眾,有效地與共產黨討價還價。近年來,他們就經濟不平等、環境惡化、食品藥品安全、婦女權利、兒童保護、動物權利等有爭議的問題,發起了一系列大規模的網上抗議活動。

文章最後表示,90後的與眾不同,他們和中國執政黨耐人尋味的關係,他們的焦慮和野心,以及他們對國家在世界上的作用的看法,反映出不容忽視的重要演變。

本文留言

作者戈御詩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