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主要在人體扮演的是消化吸收的功能,脾若不好身體會有「濕」。(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按:在中醫觀點中,脾主要在人體扮演的是消化吸收的功能,脾若不好身體會有「濕」,台灣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楊淑媚提醒,4種生活習慣容易把脾「搞壞」,造成身體濕氣重。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脾主運化
•運指的是轉運輸布,化指的是消化吸收。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吃下的水穀轉化為精微物質,並且將精微物質送到全身各處的功能。
•脾不僅可以運化水穀精微,也可以運化水液,把水液運輸到身體各處,供人體使用,也可以轉輸到肺和腎,再進一步排出體外。
•因為脾有運化水穀的功能,所以我們腸胃消化吸收的功能是和脾最有關係。
2、脾主升清
•脾在運化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消化物質而已,脾可以將消化吸收後的水穀精微向上輸至心、肺、頭、目等部位。消化後的精微物質不僅是向下傳導,而且可以向上輸布到身體上方的構造。
3、脾主統血
•脾可以統攝血液,調控血液在脈管內運行,不會溢出脈管外而造成出血的現象。所以有一些出血的現象,如皮下出血、便血、月經出血量多……等現象是和脾不統血有關係。
•和血有關係的有肝、心、脾三臟。肝臟血,可以儲藏血液。心主血脈,全身的血脈統屬於心。脾統血,脾可以統攝血液,使之不溢出脈管外。
中醫的脾VS、西醫的脾臟
西醫的脾指的是免疫淋巴系統中的脾臟。中醫的脾除了免疫作用外,主要與消化系統有關,所以中醫的脾和西醫的脾臟兩者並不相同。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圖表來源:幸福文化出版社提供資料,看中國製表)
脾出問題時會有的症狀表現
因為脾有運化、升清及統血的功能,如果脾出了問題身體就容易會產生毛病,也會形成內濕,如果你有以下的其中一項症狀,就要小心是否脾出了問題:
•食慾差,消化能力差
•腹脹,肚子容易脹氣,腹痛
•腹瀉,大便軟不成形
•全身容易浮腫
•四肢無力,疲勞倦怠
•大便出血,皮下出血
•月經量多,月經異常出血
暴飲暴食或者飲食不規律容易傷腸胃而影響到脾的功能。(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為什麼脾會出問題,造成體內濕氣重?
中醫的脾主要在人體扮演的是消化吸收的功能,在什麼情況下我們容易把脾搞壞了而造成身體濕氣重呢?
1、飲食不節制、不規律
很多人飲食不節制,要麼就不吃,要麼一吃起來就吃太飽,就容易傷腸胃。飲食不規律,一忙了就忘記吃飯時間,這些都會打亂胃腸消化的生物時鐘。飢餓時沒吃東西,還會造成胃酸分泌,得不到食物的中和,從而傷到胃,或引起胃食道逆流。一旦脾出了問題,不能正常運化水濕或水穀精微,那身體就會有濕氣的形成。
2、喜歡吃冰冷食物、重口味或油炸食物
如果我們喜歡吃冰,又一次吃很多冰,那脾陽就容易受損,冰冷食物會使胃腸收縮,血液循環變慢,消化不良,濕氣滯留,容易引起腹脹、腹痛,甚至腹瀉。如果喜歡吃很多油膩、烤炸、重口味或不好消化的食物,那脾胃也會受傷,如此便會引發濕邪及生痰。
3、坐鬱過久,運動量不足
對於長時間久坐的人,或者情緒容易抑鬱的人來說,肝氣容易鬱結,如果肝氣不順便容易引起脾氣的虛弱,消化功能會減弱,再加上運動量不夠,身體的動能不足,便容易導致氣虛,氣虛的後果就是代謝會變慢,濕氣因此會產生,濕氣一旦形成,身體就會愈不想動,如此惡性循環,身體濕氣就愈來愈重,不易驅除。
4、睡眠不正常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會產生氣虛的症狀,隔天精神會變差,提不起精神。氣虛會讓腸胃的消化能力減弱,脾胃就無法正常運化水濕。
本文由幸福文化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蔡昆道。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