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中伏天 除病根的好時節(組圖)


良好情緒和心態是夏季養生之首,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伏,是「三伏」之第二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曆的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開始,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結束,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為10天,有的年份為20天。

在中伏末,進入立秋,此時,由養陽進入養陰,天地氣機交替,可以說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轉折點,如果能把握好這20天,對整年的身體健康都有幫助。

中醫認為,春養肝,夏養心,夏季要注意心的養護。數據顯示,氣溫每升高1℃,急診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就會增加17.3%。每年夏天從6月開始,心腦血管疾病就進入了高發期,並且會一直持續到8月中旬。

養生建議

1、避免過勞

有心腦血管病史的老人應注意適當減少戶外活動,多在室內休息,且午睡1小時,以補充晚間睡眠的不足。

2、良好情緒

保持良好情緒和心態是夏季養生的重中之重,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3、適度運動

夏天應是「靜養」的季節,特別是老年人,不宜大量運動。

4、多喝水


要定時喝水,白開水、茶水等就是比較好的選擇。(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12:00~15:00時要避免陽光直射,還要記得多喝水。

補水養生是三伏天的重中之重。三伏天稍動就容易大汗淋漓,強烈的口渴感,要按出汗量飲水,不能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還要定時喝水,白開水、茶水等就是比較好的選擇。

這些情況,中醫認為屬陽虛風寒盛,適合冬病夏治。

陽虛風寒盛 適合冬病夏治

1、呼吸系統疾病

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尤其適用寒性哮喘)、過敏性鼻炎、反覆發作的呼吸道感染等。

2、消化系統疾病

胃痛、胃脹、慢性結腸炎、虛寒腹瀉、消化性潰瘍等。

3、風濕骨病

關節痛、骨質增生、關節炎、風濕引起的各種頸、肩、腰、腿痛。

4、小兒疾病

體虛易感、哮喘、支氣管炎、消化不良、腹瀉等。

5、婦科疾病

痛經、產後頭痛、產後風等寒症患者。

6、治未病

免疫功能低下,夜尿頻多,陽虛體質,氣虛體質等亞健康的調理。

3種疾病調理

中伏除病根!這幾種疾病,可以嘗試用以下方法來調理。

1、虛寒型腹瀉:二薑豬肚湯

虛寒性腹瀉病人是冬病夏治的主要病症之一,試試薑豬肚湯。

先將豬肚用醋泡去腥,然後洗淨切絲,配乾薑10克、良薑10克、草果3克,一起放入罐內煮熟,放入食鹽適量,空腹食用。

2、虛寒型胃痛:艾灸足三里

虛寒性胃痛多因身體陽虛、胃失溫煦導致,可以自己在家用艾條熏熏。

胃寒怕冷的人可以自己在家用艾條熏熏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側一橫指處)、中脘(位於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等穴位,每次15分鐘,每天一次,連用兩週。

3、哮喘及便秘:泡腳按摩

對於冬季易發哮喘及寒性便秘,可以在家進行足浴按摩,驅散體內寒凝之氣。

取熱水泡腳,同時用手緩慢、連貫地按摩雙腳,先腳背後腳心,直至發熱為止。這種方法對於哮喘、寒性便秘有輔助治療作用。也可配合按摩足底穴位,如湧泉穴、太溪穴等,按摩力度忌過重。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