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豐富的人 從不活在別人眼裡(圖)


位置不同,不必解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莊子有云:「夏蟲不可以語冰。」意思是說,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能與它談論關於白雪的事情,因為它的眼界受着時令的制約,從來沒有機會見到冬天的景象。

人與人之間也一樣。位置不同,風景自然各異,看到的、想到的,自然各不一樣。

不同位置的人,相互理解不易;層次不同的人,不必互相解釋,有道是:「大辯不辯」,對待某些人,只有予以沉默,才能心靜自明。

因為對牛彈琴,無異於浪費光陰。

一、位置不同,不求理解

常言道:「道不同,不相為謀。」同一件事,所處角度不同,所產生的理解也不同。

正如,盲人摸象,管中窺豹,總有人憑藉片面之詞去妄下定論;又如「何不食肉糜」,有些人,總以自己優渥的條件去妄加評判他人,內心狹隘,即使身處再大的世界,也不能改變眼中模樣,所謂:「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位置不同,見識也不同,所以,不必和見識淺陋的人去談論道理,因為,說什麼都是雞同鴨講,對牛彈琴。

過去有這樣一則寓言:

一位秀才和一個老農,爭論的不可開交,為此扭打上了縣太爺的公堂之上,農民說:「三七二十八。」

秀才說:「三七二十一。」

為此,請縣太爺為他們評理,縣太爺聞之,大怒,下令打了秀才二十大板,卻釋放了老農,秀才不解,縣太爺卻說:「你堂堂一秀才,卻和一白丁計較,該打!」

所謂「寧與同好論高下,不與傻瓜論長短。」與他人談論他不瞭解的東西是徒勞的,因為他們只相信想像中的自己,既然見識不在一個層面,倒不如閉嘴,以免多生禍端。

人與人之間,倘若認知不在同一層面,說再多也是白搭。

二、內心豐盈的人 從不活在別人眼裡

古人有云:「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真正豐盈的人,不會因為別人的稱讚和責難,而消解自己,在他們眼中,所有的榮辱是非,都是身外之物。

從前有個叫士成綺的人,為了見老子,跋山涉水來拜見他。

當見到老子,看他面容醜陋,房間雜亂,便說:「你哪裡是聖人,分明是老鼠!」

老子抬頭看了他一眼,不言不語,繼續低頭看書,完全無視他。士成綺見此情景只好走了。

第二天,他又覺自己有些過分,來找老子道歉。

老子卻說:「你罵我是什麼,都沒有關係,因為我還是我,並不能影響我,更不能改變我。」

內心豐富的人,從來只遵從自己的內心,而不是跟著別人的嘴走。

人活一輩子,是過給自己看的,別人如何看我們,是別人的事情,不重要,日子是自己的,安下心來,做好自己,做好手頭的事,就是最大的修行。

三、做好自己 問心無愧

一位作家曾說:「這世上,存在這樣一種悲哀,這種悲哀不能流淚,更無法向人解釋,即使解釋,人家也不會理會,它永遠一成不變,只靜靜的沉積在心裏。」

人類的悲歡本不相通,更多的是現實的冷暖自知。所以不要奢望人人都讚許你的思想和想法,人活一世,本就眾口難調。

你善良,總會有人說你虛偽;你優秀,總會有人中傷你;你人再好,在討厭你的人眼裡,都是毛病一堆,懂你的人,不用解釋,不懂你的人,解釋也沒用。

所以,完全不必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位置不同,不求理解;層次不同,不必解釋。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活法,不同的修行,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用積極的心態,專注於自己的生活。

日子是自己過出來的,而不是從別人的嘴裡說出來的。別人的碎言碎語,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活出真正的自己。

只有活得熾熱而真實,我們這一生,才不算白活。

古人有云: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人生在世,不必為渴求他人理解而委屈自己。我們能做的,就是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日子。

仰不愧天,俯不愧地,才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