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National Teacher Appreciation Day(「美國國家教師感謝日」)亦稱為National Teacher Day(「美國國家教師日」),是對美國全國各地專業、敬業的教育工作者的認可的一個節日,慶祝活動於每年5月的第一個完整週的星期二舉行,因為這類慶祝活動在學校可以持續一個星期,因此這個「教師感謝日」亦可以稱為「Teacher Appreciation Week」(「教師感謝週」)。
定性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美國國家教育協會」)將「美國國家教師感謝日」定性「as aday for honoring teachers and recognizing the lasting contributions they make to our lives.」「是表彰和認可老師為我們的生活作出持久貢獻的一個節日。」
發展歷史
至於有關「美國國家教師感謝日」的發展歷史,現在就簡述如下:
1944年,美國的政治界和教育界人士開始為設立教師紀念日展開討論。1953年,Anna Eleanor Roosevelt(安娜.愛蓮娜.羅斯福女士),她就是從1933年到1945年去世的美國第32任總統President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的夫人,她說服了美國第81屆國會議會議員通過「National Teachers』Day」(「美國國家教師日」)。1980年3月7日,美國國會最終正式宣布這一天為「National Teacher Day」(「美國國家教師日」),於是,「Th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美國國家教育協會」)在每年的3月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美國國家教師日」的慶祝活動。
直至到1985年,「National 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簡稱「National PTA」(「美國國家家長教師協會)」,這個以數以百萬計的家庭成員、學生、老師、行政人員、商人、社會賢達組成的「家長教師協會」將「教師感謝週」訂定在每年5月的第一個完整週。然後,「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Representative Assembly」,簡稱「NEA Representative Assembly」(「美國全國教育協會代表大會」)最終投票決定將「教師感謝週」的慶祝活動訂定在每年5月的第一個完整週的星期二舉行,這個日子一直沿用至到今天。
教師角色
根據「美國國家教師感謝日」的官方資料,認為老師在教育和塑造我們的孩子方面上扮演著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就是為我們國家培育未來的領導班子。他們是一群仁慈、耐心、勤奮、敬業和明白事理的專業人員,可以幫助塑造和引導我們的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我們將孩子託付給老師,他們每天都會影響著我們的孩子的生活。
感恩
作為學生、家長、或市民,我們應該如何去感謝老師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對你認識傑出的老師說一聲「謝謝」或者「多謝」,「謝謝老師一直以來的付出!」「多謝老師歷年來悉心的教導!」除此之外,可以寫一張心意卡或者慰問卡給你心儀的老師,表達你對他的感謝;又可以送一些自製的或購買回來的小禮物給你心儀的老師;更可以在「教師感謝週」舉辦感謝老師的活動等等。作為家長或者是成年的市民,如果有時間的話,平日可以以大家的所長替學校或者你心儀的老師做義工,減輕老師的工作負擔,例如:如果有一技之長的話,可以擔任課外活動的導師或者助教,可以帶領小組遊藝活動,諸如此類。
蘇格拉底
導言
古希臘出了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學家,他就是古希臘的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拉丁文:Socrates)生於公元前470年,死於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臘的教育家和哲學家,和他的學生柏拉圖與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合稱為「希臘三大賢人」。
辯證法
蘇格拉底的「辯證法」對西方思想影響至深,他的「辯證法」就是用一個問題來回答提出的一個問題。蘇格拉底開辦了一間不收取學生學費的哲學學校,他主要是採用「辯證法」、「反問法」來教導學生,若學生提出問題,他不會將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是通過一連串相關的問題去反覆提問、質詢學生來激發起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去修正自己過往不正確的觀念,一步步去影響學生接受蘇格拉底本人的思想,和最終令學生能夠自己去找尋到答案,因此,人人必須「認識自己」,這也是他哲學的出發點。這就是「蘇格拉底教學法」。
我試圖用一個例子去解釋「蘇格拉底教學法」的「辯證法」:
學生提問:做人要誠實嗎?
老師反問:誠實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呢?
學生回答:誠實是好的。
老師提問:你誠實的告訴你的朋友她的丈夫有了外遇,導致他們離婚,這樣的誠實是好還是不好呢?
學生回答:這樣的誠實不好。
老師反問:你誠實的告訴你的朋友明天要下雨,好讓他帶備雨傘,這樣的誠實是好還是不好呢?
學生回答:這樣的誠實當然是好的。
老師提問:這樣子,做人要誠實嗎?
學生甲可能回答:誠實是好的,做人一定要誠實。
學生乙可能回答:誠實要看不同的情況。
學生丙可能回答:誠實要看對甚麼人、對甚麼事。
學生丁可能回答:誠實已經可以做到真,但是內心有沒有善,講出來要看有沒有做到忍。
其他學生又可能會回答:誠實要看時間,誠實要看地點,誠實要看人的動機。
根據「蘇格拉底教學法」,學生得出的結論因學生的知識、經驗和思考方式可能不同,蘇格拉底所運用的「辯證法」是從正反兩面去引導學生去思考事件的兩面性,就是事件的正面和負面、和事物的本質,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主動去分析、思考問題,以證明真理的具體性和相對性。
辯證法、教導式因事制宜
西方的「辯證法」與東方人的「教導式」、「灌輸式」的教育模式截然不同。兩者皆有優劣,而事實上,兩者都需要,若然學生沒有基礎知識,他們就無從「辯證」,老師應該因應學生的智能、能力因事制宜,靈活運用兩種教育模式,家長教導孩子亦應該這樣。
從樂曲中反思
《師恩頌》
《師恩頌》歌詞提到:「有誰能知道您的心酸?有誰能知道您的艱難?有誰能知道您付出的心血?有誰能知道您承受的一切?」歌詞中的「您」,你知道是指那一位呢?
許冠傑主唱《學生哥》
《師恩深,一生深》
吉隆坡康樂華小歌詠隊演唱《教師頌》
Lulu主唱電影「To Sir With Love」(《桃李滿門》)插曲「To Sir With Love」
「To Sir With Love」是一套1967年的英國電影,講述一位男教師以愛心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將一班流氓學生教回正軌的感人故事,甚獲好評,對當年的老師和學生都起到正面的鼓舞作用。
李叔同《送別》
1920年代到1940年代,《送別》可以說是當時膾炙人口、在當時新式學堂流行的「校園民歌」,很多學生以至老師都唱到琅琅上口。
Sir Neville Marriner(馬利納爵士)指揮The Academy of St.Martin-in-the-Field(聖馬丁學會樂團)演奏德國作曲家Wolfgang Amadeus Mozart(莫扎特)(1756–1791)於1787年創作「Eine Kleine Nachtmusik No.13,K.525-Second Movement:Romance,Andante」(《G大調小夜曲,作品編號K.525第13首第二樂章:浪漫曲,行板》
莫扎特認為他「作曲的天才是神慷慨的施予」,他形容「當他的腦海裏有樂曲主題出現時,另一個旋律隨之又來了」,作曲的時候就像是他的手將腦中像山洪暴發似的樂思「抄寫」下來一樣,即使是新創作的樂曲的初稿也是十全十美、完全無誤的,作曲時像有「神來之筆」,過程好像奇蹟一般。我認為莫扎特的音樂是神傳遞給他的,用他的手將樂曲「抄寫」下來,留傳後世,進一步推動西方的神傳音樂文化。
莫扎特由父親Johann Georg Leopold Mozart(利奧波德‧莫扎特)(1719–1787)一手教導出來,利奧波德是一位德國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和教師,他以教導出「音樂神童」莫扎特而馳名,完成了神的使命。
生命智慧
本文的生命智慧就是:「Education is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which you can use to change the world.」這句說話出自1994至1999年在任的南非總統Nelson Mandela(孟德拉),中文意譯就是:教育是最有威力的武器,它能夠改變世界。你們又認不認同呢?
小結
願各位能「克己復禮」!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