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程曉農:中美水下軍事對抗(圖)

 2020-11-25 07:4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程曉農:中美水下軍事對抗
中共軍隊的核潛艇(圖片來源:AFP/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11月25日訊】今年的美國大選至今依然結果未定,很多人現在最關注的是這個話題。但是,美國總統大選之外,仍然有很多重要而值得分析的大事。其中,中美水下軍事對抗就是一個很少有人瞭解、其實又非常重要的話題。雖然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中美這兩個核大國距離遙遠,但現在雙方已進入核潛艇經常性近距離對峙的冷戰局面。南海和台海之所以對美國非常重要,是因為臺灣西南海域是中共核潛艇東向威脅美國的唯一通道,因此成了兵家必爭之地。中美冷戰不再是傳統的地面部隊對峙或制海權爭奪那種舊冷戰模式,而是變成了水下軍事對抗為主。

一、跳出地緣政治思維的窠臼

到現在為止,各國的許多觀察家常常錯誤地把南海和台海水域已經出現的中美海軍對峙,理解為單純的地緣政治衝突,而這種陳舊的理解完全誤導了讀者。例如,新加坡資深外交官、原聯合國安理會主席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的新著《中國贏了嗎?挑戰美國的強權領導》(Has China Won?The Chinese Challenge to American Primacy)今年10月在臺灣出版,作者特地為臺灣讀者寫了篇序文《從地緣政治三大鐵律看小國生存之道》。馬凱碩認為,小國應該特別留意地緣政治鐵律,從而找尋安然生存之道。但是,馬凱碩對地緣政治的理解過於陳舊化和簡單化,他並沒抓住當前中美軍事對抗的關鍵問題,即水下對抗為主。

地緣政治論是19世紀末出現的理解國際政治關係的論說,至今依然影響著許多國家的戰略思考者。最早出現的是海權論,美國海軍軍官、歷史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漢(Alfred Mahan)以英國海軍的發展與海洋霸權史為背景,提出制海權決定強國地位的觀點。當年的大日本帝國海軍就奉行這種戰略思維。地緣政治論的另一派是陸權論,即誰控制了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或邊緣地帶,誰就能控制世界。這兩派都以「生存空間」為基點,來理解制海權或陸上控制權的戰略重要性。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侵略與大日本帝國侵華及攻佔南洋地區,其戰略制定均把「生存空間」當作戰爭依據。

馬凱碩的說法之所以簡單陳舊,就因為他忽略了美蘇冷戰時期,核大國的威懾戰略早已弱化了地面戰場對峙(爭奪陸權)或制海權(爭奪海權)的重要性。蘇聯在整個冷戰年代,從來就沒打算取得全球範圍的制海權。冷戰早期,美蘇兩國確實在歐洲大陸的陸上前線相互對峙,但隨著核武器的出現,美國從艾森豪威爾總統開始就在歐洲確定了以少數兵力抗衡蘇聯的多數兵力、以核武器為主要打擊手段的戰略平衡方針。於是蘇聯也實行了針鋒相對的核威懾戰略,並因此放棄了用於爭奪制海權的大規模艦隊。

美蘇冷戰史說明,冷戰雙方作為核大國,各自首要的戰略制衡手段不是陸上戰爭,而是有效的核打擊力量;與此同時,海軍的首要任務並非爭奪制海權,而是維持「二次核打擊」的能力(當對方對己方實施初次核打擊時,保證回擊能「一刀致命」)。海軍的「二次核打擊」能力所依靠的不是航母艦隊,而是能大量發射帶核彈頭洲際導彈的核潛艇部隊。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今天的中美軍事對抗,才能號到脈搏。

二、中共想要什麼樣的「生存空間」?

雖然傳統的地緣政治論的觀點經常被用來解釋大國間政治和軍事對抗的動機,但實際上,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使用武力來獲取「生存空間」的思維早已過時。其中的道理非常簡單,經濟全球化時代大國之間的經濟競爭主要是銷售市場的競爭,而對銷售市場所在地發動戰爭,只會摧毀市場、中斷貿易,反過來葬送戰爭發起國的「生存空間」。而美國既是中共實行核威脅的對象,又是中共最想要的銷售市場。事實上,自從中美經貿談判開始,許多外企就從中國轉移了;而隨著中美冷戰的開啟,更多的外企在準備撤離。外企不但帶走了訂單,也帶走了中共急切需要的外匯來源。按照中共的邏輯,因為中共對美國有長期的經濟需要,因此必然產生地緣政治衝突,這完全說不通;然而,中共的對美戰略就是這樣荒謬。我在本網站10月26日發表的文章《中共當前的戰爭準備意向》對此做過分析。

那麼,中美冷戰狀態下,中美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美國從來就沒打算與中共直接開戰,更不想控制或佔領中國。從朝鮮戰爭到越南戰爭,雖然中美雙方的軍隊曾經交手,朝鮮戰爭主要是地面戰鬥,越南戰爭是美國海軍航空兵與北越地面上的中共高射炮部隊戰鬥,但雙方都沒宣戰。美蘇冷戰結束之後、中美冷戰開始之前,美國在日本和韓國的駐軍有美蘇冷戰留下來的歷史關係,也有應付北朝鮮威脅韓國的問題,但是,中美之間並未發生軍事對抗;相反,雙方軍隊還有很多正常交流。然而,中共始終抱持地緣政治論的陳舊思維,認為制海權對它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所以必須擴大遠洋艦隊,設法獲得對國際海域的控制權。

很多時事分析者把最近中美海軍在南海和臺灣海峽的對陣理解為地緣政治的需要,這是過時思維的產物。南海和台海之所以事關美國安危,並非地緣政治上的需要,而是水下核潛艇對抗的軍事需要。

三、為何南海事關美國安危?

如今,軍事上處於相互對抗狀態的中美之間隔著浩瀚的太平洋,陸上對峙絕無可能;而中共海軍20年內也無法形成掌控全球制海權的戰力,因此,中共沿用蘇聯的以核打擊為主要手段的冷戰戰略時,發展核潛艇部隊就成為中共海軍過去20多年來的重要任務。中共在南海的公海上大批造島,並非為了單純的制海權企圖,它同時還為了建成中共對美核威脅的「深海堡壘」和「發射陣地」(北京的《多維新聞網》用語),其威脅美國的核攻擊工具就是戰略核潛艇。

中共大力發展核潛艇和帶核彈頭的洲際導彈的做法,把中美冷戰的前線定義完全改變了;或者說,中美冷戰的前線不在地面上,而是與水下的海底地形有關。因為,不可改變的海底地形決定了中共的戰略核潛艇能在哪些水域活動。中共的核潛艇過去以渤海為基地,但渤海和黃河水域均水深過淺,只有幾十米,不足以掩藏核潛艇的蹤跡。因此,過去數年來,中共在海南三亞的榆林港修建了直接面向南海的水下入洞式第二潛艇基地,以便讓核潛艇直接從山洞中的基地水下潛出,進入南海。

然而,從海底地形來看,臺灣海峽水深不到百餘米,而從三亞到西沙群島一線以西、直到越南領海水深也相似,還是不適宜核潛艇藏身。但是,從三亞到西沙群島一線以東,直到臺灣與菲律賓呂宋島之間的巴士海峽,卻屬於海盆地形,水深達數百米,而中共在南海公海上造島水域的平均水深更達千米以上,核潛艇可以比較安全地隱身潛航。因此,中共的核潛艇從三亞的山洞基地潛出後會向東轉向,設法進入深水海區。這就是為什麼,中共把這個直抵菲律賓呂宋島的深水海域稱為其核潛艇對美威脅的「深海堡壘」之原因。

所謂的海南島以東的深水海區,也就是臺灣的西南海區。中共的核潛艇從三亞基地出動後,向東潛航,很快就進入了臺灣西南海區。北京的《多維新聞網》今年10月29日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海底獵殺:中國大陸海空戰力合圍美日潛艇》。此文提到,從今年9月中至10月底,臺灣西南海空域成為威廉亚洲官网 的火爆熱點,美中雙方海軍出動了潛艇、反潛飛機和反潛艦艇,在這一海域進行了將近1個月的反潛攻防。

之所以雙方在這一海域反覆較量,固然有蒐集對方潛艇的聲納和通訊數據的意圖,更是美軍試圖封堵中共核潛艇東向威脅的演練。因為,一旦中共的核潛艇越過巴士海峽,進入日本與帛硫群島之間水深數千米的菲律賓海,對美國的國家安全之威脅將變得更大;倘若如此,它可以東進到中途島(今年1月已去過)、珍珠港,甚至更靠近美國大陸,而在中太平洋和西太平洋的深水海域,要發現中共核潛艇的蹤跡比在臺灣西南海區難得多。

四、美蘇核潛艇對峙戰的教訓

美蘇冷戰呈現海陸空立體形態,雙方核潛艇的對陣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當時蘇聯裝備二次核打擊戰力的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分別建立了各自的針對美國的「堡壘海區」。其北方艦隊的核潛艇基地設在靠近芬蘭邊境的扎奧焦爾斯克(Заозёрск)和加吉耶沃(Гаджиево),以面向北冰洋的巴倫支海為「堡壘海區」,潛射核導彈可飛越北極襲擊北美大陸;而太平洋艦隊的核潛艇基地設在勘察加半島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附近的維柳奇克(ВилючинскаяСопка),其「堡壘海區」是面向白令海及阿拉斯加的鄂霍次克海,該艦隊的潛射核導彈可向東攻擊北美大陸。

正因為「堡壘海區」對蘇聯非常重要,所以防範森嚴。維柳奇克核潛艇基地所在的維柳奇克市曾被蘇聯規定為保密城市,而該基地所在的勘察加半島則全都設為禁區。1987年,大韓航空從北美飛往漢城的007號航班因偏離航線,誤從鄂霍次克海這「堡壘海區」高空自北向南飛過,待進入蘇聯的庫頁島上空時被蘇聯空軍戰鬥機擊落,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死亡。

由於蘇聯恪守冷戰鐵律,不主動發起核攻擊,因此,美國並不十分擔心蘇聯核潛艇的威脅。儘管如此,美蘇冷戰時期美國為反制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常派攻擊型核潛艇在蘇聯核潛艇基地海口附近蹲守。蘇聯核潛艇出航後,美軍潛艇便利用水下監測的技術優勢全程尾隨;一旦發現蘇聯核潛艇有發射核導彈的動向,便立即用魚雷將蘇聯的核潛艇摧毀。為應對美軍的這一戰術,蘇聯核潛艇發明瞭被稱為「瘋狂伊萬」的戰術,航行過程中突然急速且劇烈地改變航向,以探查是否有美國潛艇尾隨,兩國核潛艇因此多次發生碰撞。

五、為何中美冷戰在水下?

中美冷戰與美蘇冷戰完全不同,雙方並沒有地面上各自陸軍直接對峙的地理上的可能性,也幾乎沒有發生代理人之間的地面常規戰爭的空間;而在水面艦隊的對峙方面,中共的航母尚未建成作戰編隊,遠非美國海軍的對手。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共挑起對美軍事對抗,實際上唯一的選擇就是使用核潛艇以及它的攻擊型武器,即帶核彈頭的遠程戰略導彈。而恰恰在核潛艇的水下對峙方面,中共通過間諜竊密,縮小了與美軍核潛艇的差距,雙方實力比較接近。中共是冷戰新手,它玩弄核威脅時,是否會恪守冷戰鐵律,本身是個疑問。這也是為什麼,最近美軍給共軍上了一堂冷戰課(見我11月9日在本網站發表的文章《美軍給共軍上冷戰課》)。

中共的戰略核潛艇活動在什麼水域,意味著美國面臨的來自某處海洋裡的中共核威脅有多大。5年前中共的戰略核潛艇主要在渤海和黃海活動,那裡水淺,核潛艇難以藏身,很容易被打擊,所以對美國的實際威脅不大,只要衛星或反潛飛機鎖定了它,中共的戰略核潛艇就成了瓮中之鱉,因為它在淺海裡無處可逃。然而,自從中共利用海南島三亞灣臨近南海的深海水域之自然條件,把戰略核潛艇的基地轉移到三亞之後,美國面對的國防局面完全改變了。中共試圖完全控制南海的深水海域,以便讓它的戰略核潛艇如入無人之境,可以為所欲為,這使美國隨時面臨遠程潛射洲際導彈的核打擊威脅。中美之間遠隔重洋、陸地距離非常遙遠的這個政治地理上美國防止戰爭的優勢,已不復存在。核潛艇威脅時代的冷戰新含義是,射程上萬公里的遠程核導彈可以從南海或太平洋的任何位置對美國實行全面核打擊,美國因此必須把偵察、防堵中共戰略核潛艇活動的重點推進到第一島鏈(即從日本的沖繩群島到臺灣,再到菲律賓的呂宋島)一線。

地球上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兩個距離最遠的核大國,如今卻不得不進入一種雙方海軍經常性近距離水下對峙的冷戰局面。這種形勢是幾百年來的地緣政治論鼓吹者從未想到的,也是用陳舊的地緣政治觀點無法解釋的。南海和台海之所以對美國非常重要,就在於海洋水下地形的關係。海洋的水下地形對經濟發展沒有影響也無法爭奪,但在核潛艇威脅成為冷戰的主要手段之後,海洋的水下地形卻變成了冷戰雙方首先要利用的關鍵要素。中美冷戰不再是傳統的地面部隊對峙或制海權爭奪那種舊冷戰模式,而是變成了水下軍事對抗為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