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嚇阻中共犯臺 美軍曾在臺灣部署核武(圖)


自1953年韓戰停戰後,為嚇阻中方妄想武力犯臺,美軍曾在臺灣秘密部署核武。美國去年罕見公開了全球頭號軍事強國真正的底牌——核武器庫。(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看中國2020年10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中國總書記習近平近日在講話中強硬宣稱中國軍隊已經組織起來,絕對不會允許任何勢力侵犯及分裂祖國領土的行為。雖然習字字句句跟共機擾臺及反對美國挺臺灣舉措相呼應,但從歷史上即可知,中方想拿下「失復的領土」,而美國不會不動作的,因自1953年韓戰停戰後,為嚇阻中方妄想武力犯臺,美軍已秘密部署了核武。

相關新聞報導如下:
共軍恐在美總統大選時攻臺?學者有答案
民調:若北京攻台 逾7成民眾願戰
捷克軍火商赴台遭北京施壓?中科院回應
捷克軍火商遭施壓?學者籲加強機敏保護
臺灣與中國若開戰 學者:習近平還能活?

為嚇阻中共武力犯臺 美軍在臺灣曾經部署核武

綜合三立新聞與自由時報報導,2020年適逢韓戰70週年,中國當局大肆慶祝「抗美援朝」紀念作戰,習近平更在講話中擺出強硬態度,宣稱共軍已組織起來了,絕對不會允許任何侵犯、分裂祖國領土的行為,必將予以「迎頭痛擊」。

習近平一番言論與共機近期頻頻騷擾、挑釁臺灣,以及次次反對美國挺臺灣的舉措相互呼應。不過,從歷史即可知道,中國當局想要拿下「失復的領土」,美國可不會只是睜著眼睛卻不動作的。因自1953年韓戰停戰之後,為了要嚇阻中國當局妄想以武力犯臺,美國已經秘密部署了核武。

回顧歷史,中國當局在韓戰從「鄰居觀戰」到決定要出兵北韓(朝鮮)的轉捩點,正是在於當時的前中國領導人毛澤東收到了前北韓領導人金日成的來信,稱需要兵力支援,同時間也看見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已經進攻南韓仁川一帶,且不時逼近中國鴨綠江,更令毛澤東抓狂的是,美軍為了維護西太平洋區域穩定,居然派遣第7艦隊至臺灣海峽力堵共軍趁機攻臺,毛澤東也因為上述侵犯領土理由而心慌出兵北韓來「抗美援朝」。

然而,在1953年韓戰停戰之後,美國為了繼續嚇阻解放軍武力犯臺,當時已秘密在臺灣臺南空軍基地部署核武,也就是可攜帶核彈頭的MGM-1鬥牛士(Matador)飛彈,直到1979年中華民國跟美國斷交,美軍才把核武給撤離臺灣,這也是美國核彈部隊第一次派駐遠東。

經常分析軍事動態的臉書粉專「新‧二七部隊軍事雜談」25日也撰文談論這一段美軍護臺的歷史,文中還提及戰術飛彈,最早在韓戰過後即部署在臺南基地的鬥牛士飛彈,是美國在二戰過後以逆向工程仿製V-2火箭所開發的;最早之前,戰術飛彈代號「XSSM-A-1」在1949年1月首次試射,雖然試驗的結果並不理想,且兩度被取消研發,但因韓戰爆發及跟蘇聯軍備競賽壓力之下,需要一個能攜帶小型核武能力的投射載具,讓美軍最終決定繼續發展,代號為「B-61」且於1953年開始量產服役,至1962年才除役期,最後共生產了1200枚飛彈。

文中還表示,鬥牛士飛彈可以搭載2000磅常規彈頭,作戰範圍達1130公里,早年曾因八二三砲戰導致臺海緊張,美軍在臺南基地部署了此款飛彈,並搭載核武來嚇阻中國政府;當時在臺南基地的核武共有2種,最早是1958年至1962年的鬥牛士飛彈,搭配核彈頭,後來還有可以吊掛在戰鬥機上的戰術型核彈。此外,在前美國總統艾森豪任內,也在臺灣部署了12枚核武,臺南基地正是當時的核武存放區。

「禁止核武器條約」明年將生效 擁核大國卻未參與

聯合國24日宣布,「禁止核武器條約」(TPNW)已獲得了五十個國家的批准,將在90日後的2021年1月22日正式生效,並聲稱該條約為「歷史性文本」。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聲明稱,TPNW是一場全球性運動的成果,引發世人關注動用核武的舉措會造成災難性的人道後果。此一條約代表對完全消除核武器之有意義承諾,零核武仍然是聯合國的裁軍優先要務。

目前雖有八十四國已經簽署TPNW,但真正完成批准程序只有五十國。

不過,除了全球唯一遭受過核武攻擊的日本表達反對外,美國、中國等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及德國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亦均持反對立場,因此並沒有參與該條約的談判。

美國政府表明,TPNW將會「危及」已有五十年歷史的「禁止核擴散條約」(NPT),美國跟NATO盟邦一致反對TPNW的潛在後果。

目前也沒有計畫簽署TPNW的日本,則由防衛大臣岸信夫於25日出面說明,稱擁核國家沒有加入,日方質疑這一項條約的有效性。

「禁止核武器條約」最早是於2007年由哥斯大黎加、馬來西亞等國家向聯合國提案,主要是要求「禁止使用、威脅使用、研發、生產、試爆與儲存核武器」,直接規定任何的核武器均是違反國際人道法,將核武「完全非法化」。該條約當時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以122個國家贊成、1國(荷蘭)反對、1票(新加坡)棄權而獲得通過,截至23日,還差一國的批准才能夠生效,最終由臺灣邦交國宏都拉斯成為了臨門一腳的第50個批准國。

本文留言

作者盧乙欣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