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終生不得志 卻因一首唐詩而成名(圖)


張繼蹉跎了一生,卻沒有被朝廷重用,可幸好他最後因為一首《楓橋夜泊》,而名垂千古!(繪圖:志清/看中國)

在多如繁星的唐詩宋詞之中,有很多作品究其作者一生可能只此一首最為知名。喜好詩詞的朋友們應該對於張若虛的那首《春江花月夜》並不陌生。這首千古絕唱也被讚譽為「孤篇壓倒全唐」的傳世之作。

還有南宋詩人林升的這首《題臨安邸》,也是作者一詩成名的典型。今天筆者給大家推薦的同樣是一首千古絕唱,而詩人也是因為這首詩而被世人所熟知。這位便是唐代詩人張繼。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我們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

大曆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張繼不算名家,如果沒有這首千年絕唱《楓橋夜泊》,可能今天我們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張繼蹉跎了一生,卻沒有被朝廷重用,最後也只是做了一名鹽鐵判官,卻僅過了一年多即病逝於任上。他的人生也算得上是比較悲劇的了。那麼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他的這首千古絕唱《楓橋夜泊》吧!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安史之亂爆發後,全國開始動盪,相比之下江南比較安定。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張繼便是其中的一位。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於是他揮筆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也讓他被世人所熟知!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秋日的一個夜晚,詩人張繼行船夜泊於姑蘇城外的楓橋邊上。他望著近在咫尺燈火通明的姑蘇城外的夜景,皓白如水的月光此時傾瀉而下,撒向了這片大地,映照著秋霜,整片大地都顯得格外的清亮。從城外不遠處傳來的岸邊傳來了幾聲烏鴉空靈的啼叫聲,不禁撩撥著詩人思鄉的心弦。

船上的星星漁火映照著岸邊不遠處的楓樹,此般柔美、靜謐的景色也難以抵消詩人客遊他鄉的艱辛和心中濃烈的思鄉愁緒。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寒山寺位於姑蘇城外,在明月的照耀之下輪廓顯得格外清秀。詩人此時佇立在船頭,他抬頭遠望隔著略有些水煙的暮色望見不遠處的寒山寺若有若無地浮現。就在詩人驀然之間,幾聲洪亮的鐘聲在子夜時分悠然響徹起來,也傳入了詩人所在的這葉小舟之中。

詩人通過「夜半鐘聲到客船」寫出了彼時夜的靜謐,也寫出了詩人彼時旅居他鄉的孤單,更反襯出詩人濃烈的思鄉之意。

張繼的這首千古絕唱,通過對姑蘇城外楓橋周圍的「月落」、「霜滿天、「江楓漁火」清幽的景色描寫,表達出詩人彼時的孤寂處境,之後又以「夜半鐘聲」的幾聲鐘響將這片靜謐打破,在詩人思鄉的內心之中久久迴蕩!

筆者就說到這兒了,只是不知道這首詩你是否也喜歡呢?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