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以奈米陷阱研發1分鐘快篩 只1顆病毒也能捉到(組圖)
成功大學材料系教授廖峻德(右)率領實驗室團隊研發中共病毒的快篩技術,以奈米陷阱概念捕捉病毒,1分鐘就能知道結果。(圖片來源:成大提供/中央社)
【看中國2020年6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中共病毒疫情肆虐全球,不少國家積極研發快篩技術,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病毒。成大材料系教授廖峻德團隊研發了一款以奈米陷阱概念捕捉病毒,並搭配熱區聚集試片技術的方式,1分鐘就可以快篩出中共病毒。
相關新聞如下:
臺灣丹麥開發成功 測中共肺炎只要12分準確率9成
大陸製的快篩品質差 印媒:WHO無法否認臺灣幫世界抗疫
全球最小快篩偵測儀 工研院拚7月量產力抗疫情
臺灣製造主動出擊 中研院:15分鐘抗原快篩將量產
臺灣獨創 1滴血15分鐘找出武漢肺炎患者
中央社報導,成功大學昨(29)日發布新聞稿表示,武漢肺炎疫情肆虐,科技部工程司在4月公開了徵選防疫科技發展計畫;全國大專校院及研究機構等,針對檢疫、預防、治療及設施等防疫面向,一共提出了約500件計畫申請案,最後有7件獲選,廖峻德團隊的提案即是其中之一。
廖峻德表示,對於材料領域而言,萬事萬物都是材料,人體組織、病毒及細胞都包含在內。申請科技部防疫科技發展計畫,目的是要讓學生了解,材料領域的應用是無所不包的。至於這一次提出的計畫案「利用增顯病毒包膜的拉曼特徵峰強度進行快篩」,能在全國眾多提案中脫穎而出,證明了材料應用領域的廣泛度。
廖峻德表示,病毒極為微小,大約100奈米左右,但他主持的生物醫學應用實驗室,早在西元2009年到2012年期間,就以「奈米抓奈米」的構想,投入了製作奈米陷阱捕捉病毒的相關研究,也設計出了有多個奈米漏斗型孔洞的試片,讓病毒掉入後,只能進不能出,即使僅有1顆病毒也能捉得到。
廖峻德說,捉到的病毒只需要測病毒的外包膜化學結構,就可以判定是何種病毒;也能夠辨識是活病毒、死病毒或為變異病毒。開發的試片已經在H1N1禽流感等、SARS、流感等7種病毒研究上獲得了驗證,並在2012年取得專利。
成大教授廖峻德團隊以奈米陷阱概念捕捉病毒,搭配熱區聚集試片技術,1分鐘就可快篩出中共病毒,此技術已入選科技部防疫科技發展計畫。(圖片來源:成大提供/中央社)
廖峻德表示,2019年再率領博後研究員李含、研究生徐泓鉦、劉芷雲,以及菲律賓博士生Jaya Sitjar,開發出全新的「熱區聚集試片」,並透過雷射光照射試片,若試片上的熱區有目標病毒,光譜儀器的訊號就會放大、增強。若將奈米孔洞試片、熱區聚集試片進行同時檢測,1分鐘之內就能確定是否有病毒。
廖峻德說道,目前檢測病毒大多是採取核酸檢測方式,藉由核酸定序、分子偵測技術,以讀出病毒的核醣核酸,整個程序最快約需要4小時,且昂貴的設備也不能夠隨意遷移。但他帶領的研發團隊,預定將在半年之內建立起武漢肺炎的拉曼光譜圖譜資料庫,使用奈米陷阱試片搭配熱區聚集試片;捕捉到中共病毒(又稱新冠狀病毒,COVID-19)後,同步檢測病毒外包膜並跟圖譜資料庫比對,1分鐘之內就能快篩出中共病毒。
廖峻德表示,團隊最終的目標是在建立檢疫車,需要時就將檢疫車開至目的地提供服務,或者緊急建置快篩設備。未來如果能在機場、港口建置檢疫設備,或者以防疫車前往就近支援,把關就會更有效率。
時報資訊報導,台灣各家醫院的實驗室以RT-PCR檢驗為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也只核定三總、北榮、長庚、中國附醫、奇美、義大等38家醫院來執行RT-PCR檢驗服務,費用大約是7000元;但國內已經有業者研發可以大幅縮短檢驗時間至2小時內的快篩檢驗,醫院與診所都可引進提供民眾自費篩檢。
此外,由於政府只針對有疑慮的民眾進行核酸檢測,因此有專家建議普篩,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目前沒有此一規畫,他以3月30日從美國返台的「最毒班機」全採檢為例,沒有症狀的人都篩檢不出中共病毒,顯示不普篩是有根據的。此外,以每一個陽性個案檢驗的個案數來看,台灣每當發現一個案例,大約會再採檢160人,韓國則是80至90人,台灣的檢驗量僅少於紐西蘭,因此沒有所謂的台灣採檢量比較低的狀況。據指揮中心統計,台灣2月的檢驗上限是每日2450件,後來增加至3200件,現在每日已經能夠檢驗將近6000件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