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5單位研發武漢肺炎疫苗 2020年底前開始臨床試驗(圖)
國衛院院長、疫情指揮中心研發組組長梁賡義表示,國衛院、中研院與另3家生技業者都在進行疫苗研發,多方預計於年底前能夠展開臨床試驗。(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0年6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昨天(3日),國家衛生研究院(國衛院)院長、疫情指揮中心研發組組長梁賡義表示,目前國內除了國衛院、中研院正在著手開發武漢肺炎疫苗之外,另有3家生技業者也正進行疫苗研發,多數預計於2020年底前能夠展開臨床試驗。
相關新聞如下:
瑞德西韋對感染武肺亞洲人無效?指揮中心這麼說
疫苗進展及美聯儲積極表態推動美股暴漲
大陸公開疫苗測試狀況 專家酸:建議放棄研發
美國控中共「竊取疫苗」 華春瑩奇談怪論被批「無恥」
WHO希望在年底之前獲得疫苗:從未這麼快
綜合中央社、《自由時報》與newtalk報導,台灣社會目前雖已在慶賀國內的武漢肺炎疫情趨緩,但與中共病毒相關的治療藥物與疫苗研發仍刻不容緩的進行著。3日下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發組組長梁賡義於記者會上表示,國際武漢肺炎疫情尚未緩解,用於中共病毒預防、治療的疫苗與藥物是後續防疫工作的重要利器,他亦跟大家分享全球武漢肺炎疫苗、藥物、快篩試劑研發進度。
針對疫苗方面,目前全球大約有100多個單位進行疫苗研發,當中包括10件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其中核酸疫苗有3件、重組病毒疫苗有2件、不活化病毒疫苗有4件、次單位疫苗有1件。
梁賡義說,面對全球性的防疫需求,與其盼望國外可以為台灣供應足夠的疫苗,台灣也必須要厚植自製疫苗的能力,來滿足國內的防疫需求,並兼顧國際防疫合作。
為此,在武漢肺炎疫情發生初期,國衛院即利用4種技術平台同步開發,最快能在今年秋季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由中研院開發的奈米疫苗,目前也正在進行疫苗劑型及劑量的優化;另有3家生技業者進行次單位疫苗研發,並預計下半年或年底就能展開臨床試驗。
此外,梁賡義也表示,在完成動物試驗後,預計最快秋天就能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由於台灣的武肺疫情控制良好,盛行率低,且確診個案少,第1、2期的試驗合計至少需要上百人,應該可以在台灣進行,但是第3期試驗通常需要數千人,因此需要與其它武漢肺炎疫情較嚴重的國家、廠商合作,否則是很難有統計意義的,目前已經有歐洲廠商表達合作意願。
梁賡義進一步表示,原本完成毒理測試才可以進入第一期試驗,未來可望能同步進行,並且有機會在第1、2期試驗確認安全性之後,就試著量產,並提供給醫護、防疫等高風險人員來使用,若就相關人員大約40、50萬人計算的話,或許每個人要打2劑就約有百萬劑,預計一切順利的話,最快在2021年4、5月可能就已完成最後的第3期試驗。
在藥物方面,國內學研界亦積極研發治療武漢肺炎的候選藥物,梁賡義說道,國衛院利用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期間所尋找到的廣效型抗冠狀病毒抗體,也已經測得3個衍生物抗新冠病毒活性,顯示極具開發的潛力與價值,目前正在預備進行動物實驗;中研院團隊也篩選出中共病毒(又稱新冠狀病毒,COVID-19)主要蛋白酶抑制劑,這個強效的蛋白酶抑制劑,可以在體外抑制中共病毒的複製。
至於長庚團隊、國衛院與預醫所團隊亦分別找到了單株抗體藥物,針對不同來源武漢肺炎病毒株都具中和效果,抑制病毒的能力高達90%以上。
第四種則是先前不斷提到的美藥「瑞德西韋」,梁賡義表示,瑞德西韋已在全世界進行跨國臨床試驗,台灣也參與其中,上週也已獲准食藥署(TFDA)有條件使用;第五種則是「羥氯奎寧」,國內已有多家醫院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中。
梁賡義也表示,食藥署因應國內緊急公共衛生情事需求,並協助疾管署依照藥事法取得了中共病毒疫情初期所需檢驗試劑專案進口。
另外,梁賡義也表示,武肺疫情期間總共有13件檢驗試劑申請專案製造申請,當中包括4案通過,在專案輸入申請75案裡,則有19案通過;瑞德西韋在經過專家會議討論後,預計在本週核發有條件藥品許可證。由於科技防疫國家隊儼然成形,盼望結合產官學研的儲備量能,因應武肺疫情再次發生時,台灣能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也能夠持續對全球防疫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