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任用詩人為官的皇帝(圖)


中國古代皇帝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古代有不少皇帝非常喜歡詩詞,因而在任用官吏的問題上就會比較傾向於任用詩人來做

一首《詠史》詩導致皇帝任用詩作者來為

唐朝憲宗皇帝李純當朝的時候,正值北方的少數民族經常搔擾唐朝的邊境。有一天當大臣們在為此奏議時,有人主張用過去的和親辦法,並說和親有五項好處而又不用破費金錢。這時憲宗皇帝開口道:「近來聽說有一位臣能寫詩,但他的姓氏很少見,不知是誰?」

當朝宰相馬上回答說:「恐怕是包子虛、冷朝陽吧?」後來經過大家的確認,發現都不是。於是皇帝便吟誦了下面這首詩:

山上青松陌上塵,雲泥豈合得相親。

世路盡嫌良馬瘦,唯君不棄臥龍貧。

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諾從來許殺身。

莫道書生無感激,寸心還是報恩人。

此時有一個侍臣回答說,這是戎昱的詩。還說京兆尹李鑾曾經要把女兒嫁給他,叫他改姓,但戎昱堅決地辭絕了。

皇帝聽了高興地說:「我還記得他曾經和過一首《詠史》詩,此人若在的話,我一定叫他去任朗州刺史。因為朗州所轄武陵縣的桃源,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好地方,足可以讓詩人在那裡寫出很多的詩作。」(戎昱卒於貞元年間)

皇帝接著又笑著說:「魏絳(春秋時晉國大夫)力主和戎,當年用和親的辦法也太懦弱了。」於是,大臣公卿們便不再議論和親的辦法了。

作為一個皇帝要日理萬機,而在朝上議政時,還能有閒情逸致來引用這些詩詞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因此後世便有人視此為讀書人的榮幸。

這首《詠史》詩的原文是這樣的: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夫人。

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

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皇上就是要用這個詩人來起草官文

唐朝詩人韓翃年輕時很有才華,也很有名氣。在藩鎮將領侯希逸鎮守青淄時,韓翃在他手下當從事。後來被罷了官,其後便在家閑居了十年。

曾做過唐朝宰相的李勉在鎮守夷門時,韓翃被啟用為幕僚。當時韓翃已經到了晚年,和他一起任職的都是些年輕人,對他也不太瞭解,也看不起他寫的詩。韓翃因此很不得意,平日多稱病在家。唯有一個職務不高的韋巡官和韓翃相處得很好。此人過去也曾經是一個知名的人士。

一天半夜時分,韋巡官來到韓翃家不停地扣門,等到韓翃開門出來見他時,只見韋巡官站在門口就祝賀他說:「你升任駕部郎中了,讓你主持制誥(起草皇帝所下的文告和命令)。」韓翃聽到後很吃驚說:「不可能有這種事,一定是哪兒弄錯了。」

等到韋巡官進了韓翃家坐定下後告訴他說,皇上起草文告和命令缺少起草的人,中書省兩次提名,皇上都沒批。後來中書省又為此事請示皇上。結果當時的皇上德宗便批示:用韓翃。當時還有一個同韓翃同名同姓的人,任江淮刺史。中書省便把這兩個人都上報給了皇上。在皇上的批示中先引用了如下這首詩: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然後又批示說,就用寫這首詩的韓翃。

因此韋巡官便祝賀韓翃說:「這不是你寫的詩嗎?」韓翃點頭稱是。一直到了這個時候,他才知道此事沒有錯。

天亮後,李勉和同僚們都來祝賀。當年正是唐德宗建中初年。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