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小孩看幾張圖就知道父母是否情緒暴躁。(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記得有個網友曾經向孩子們講過一個這樣的寓言故事:
有一條蛇從一把鋸子旁爬過,身子被刮傷,牠憤怒且本能地回頭咬住鋸子,結果嘴巴被刺傷,蛇變得更憤怒,牠以為嘴巴受傷是因為鋸子的襲擊,牠用整個身子纏住鋸子,使盡全身力氣……最終,鋸子毫髮無損,蛇死了。
前段時間,網友到一朋友家,這個家庭有一個5歲大的小男孩。當時有鄰居的一位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在他們家玩,玩著玩著,小男孩突然憤怒地抬手往小女孩的臉上抓了一把,力氣過大,小女孩不僅「哇」一聲了,臉上還留下兩道血痕。原因是小女孩玩了小男孩的貨車玩具。小女孩委屈地哭著回家了。
小男孩的爸爸目睹了整個過程,憤怒中燒,他覺得孩子邀請別人到家裡玩耍,卻因為別人玩他的玩具而打人毫無道理。爸爸憤怒地抓起孩子,抬手狠狠地打了兩下孩子的屁股。這次,輪到小男孩大哭了。
孩子的媽媽對丈夫的做法頗有意見,「兒子每次打人,爸爸就打兒子,這不是教育,而是泄憤!」這位爸爸也有自己的道理,他說,「對孩子耐心,就是縱容孩子繼續打人」,「我無法做到對孩子有耐心」……如果這位爸爸屬於極端,我們可以看看常見的。很多父母常常坦言,「每次孩子鬧騰,我總是難以有耐心」,「孩子哭鬧時,我會忍不住發怒」……你也陷入這種困境嗎?
一個有趣實驗
在心理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發現,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總是被父母情緒暴躁地對待,這個孩子長大後會有些神經質。具體表現在哪裡?
下面這個實驗能給出答案:
研究者為心理學家塞思‧波拉克,他們邀請來一群孩子,這些孩子經過調查後大概分為兩類,一類孩子的父母常常情緒溫暖正面,我們暫且把這些孩子稱為A類孩子;另一類孩子的父母習慣情緒暴躁,甚至經常打罵孩子,我們把這些孩子稱為B類孩子。
接著,研究者讓孩子們看下面圖片:
這4張圖片中的人的情緒從左到右是:悲傷——輕微的不悅——生氣——憤怒。
A類孩子一般到了第三張圖才覺得相片中的人在生氣,而B類孩子在第一或第二張圖就覺得人生氣了。可以說,被父母良好情緒陪伴長大的孩子,他們看待事物會更客觀;相反,從小被父母負面情緒陪伴長大的孩子,他們會變得神經質,敏感是一種常見的表現。
除此之外,缺乏耐心的父母,恐怕也會影響孩子大腦的發育。哈佛醫學院的教授Charles Nelson通過研究發現,如果父母總是表現出充滿壓力或緊張感的情緒(缺乏耐心、脾氣暴躁最常見),最終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發展。
相反,當父母有好情緒,對孩子有什麼好的影響?除了幼兒說在前面提過的,當父母經常保持情緒積極溫暖,孩子的心理發展會較健康。另外,知名心理學家約翰‧高特曼也說過,父母情緒積極正向,孩子比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與學業成績也會朝正面的趨勢發展。
所以,脾氣暴躁的父母努力改變自己,不僅有助於自我情緒穩定,也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責任編輯: 傑夫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