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經濟不好:為何美國發錢中國發消費券?

 2020-03-30 09: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20年3月30日訊】春秋時期,齊國有個宰相叫管仲。有一年齊國發生大旱,老百姓流離失所,齊桓公就問管仲:「你認為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

管仲回答道:「大王,您的宮殿看上去挺舊的,我覺得我們現在應該修宮殿。」

聽到這個回答,齊桓公很吃驚,心想管仲的腦袋是不是被驢踢了。

管仲解釋道:「遇到天災,老百姓無法務農,而修宮殿可以從國庫撥款,雇佣外面那些窮困的老百姓,如此一來,宮殿建成了,老百姓也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不需要挨餓了。」

在凱恩斯的經濟學理論中,管仲的這種做法,叫做「乘數效應」,意思是在經濟蕭條的時候,政府通過增加公共支出,使國民收入增加,導致總需求成倍擴大,從而促進企業再生產,帶動就業和消費,以此形成良性循環。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全球經濟到了大衰退的邊緣。最近幾天有很多經濟學家認為,目前的全球經濟形勢很像1929年的美國大蕭條,比2008年的經濟危機要危險5—10倍。

很多產業經濟數據出現大幅下滑,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今年1—2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飲收入下降43.1%,商品零售下降17.6%。

此時,穩定居民信心和提振消費能力,成了政府必須要面對的任務。於是,最近管仲就「復活」了,凱恩斯的乘數效應理論再一次被擺在了政府的桌面上。目前,各國政府主要實行兩種措施。

第一種是加大基建投資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支出。

截至3月10日,中國大約有25個城市先後公布了投資計畫,總投資額大約達到50萬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50萬億的數額雖然看起來很大,但它並不是今年的投資額度,而是未來5—10年的。

第二種是開著直升機撒錢

撒錢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直接派發現金。比如,最近美國啟動了緊急救援計畫,向中低收入人群每人發放1200美元。加拿大公布了1070億加元的救助計畫,向失業人員每人每月發放2000加元,相當於1萬多元人民幣。而英國直接給受疫情影響無法工作的人,補貼他們工資的80%。

第二種撒錢方式是發放消費券。這是中國目前正在實施的辦法。

上週,南京市政府向全體市民發放了總額3.18億元的消費券,面值分別是50元和100元,市民拿著這張券可以去下館子、買書、運動等等。本週,杭州市政府發放了16.8億元的消費券,全體在杭人員都可領取,只要在線下實體店消費滿40元,政府就補貼10元。除了南京、杭州外,濟南、寧波、遼寧等省市,也出臺了和消費券有關的措施。

其實,這種發消費券的方法,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2008年經濟危機的時候,成都率先發放消費券,引發了其他城市的效仿。那一年消費券發放最多的城市是杭州,達到了8億元,其中給困難家庭每戶發放200元,給在校中小學生每人發放100元。效果非常顯著。

當時,浙江省委政研室做了一個調查,發現消費券對經濟的拉動效應達到1:1.3,是直接發放現金的2倍。尤其是對旅遊業的促進,政府每發10元旅遊消費券,就可以帶動近300元的消費。

那麼為什麼美國人直接發現金,而中國發消費券呢?

此次受疫情影響,美國的失業人口達到了328萬,比此前的最高記錄還要超出5倍。更雪上加霜的是,美國家庭的銀行儲蓄率非常低,之前美聯儲做過一項調查,發現美國40%的家庭拿不出400美元的應急費用。在美國人的觀念中,借錢消費是一種常態。

而中國人則比美國人要保守得多,10年前中國的儲蓄率是50%,如今是45%,依舊是全球最高水平。所以政府如果給美國人民發錢,那麼他轉身就到超市購物了,但是如果給中國人發錢,中國人可能直接就把錢存到銀行去了,並不能很好地促進消費。

所以同樣是撒錢,美國撒的是真金白銀,而中國撒的只能是消費券。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