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 北京已喪失簽署貿易協議的動力(圖)


2017年11月9日,習近平設國宴招待川普。(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1月27日訊】據路透社11月26日消息,中美兩國在北京要求削減關稅的議題上爭論不休,「第一階段」協議的簽署時間可能會推遲到明年,而第二階段協議暫時不會達成。這表明,在2020美國大選正式落幕之前,中國不會簽署一個美國想要的貿易協議。中國以拖待變,是我向來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中方每次態度變化,都是北京遇到麻煩,希望止損,比如9-10月間表示要採購美國大豆、豬肉等農產品,那是因為非洲豬瘟蔓延,中國需要這些美國農產品滿足國內需求。但中國這次態度變化,並非出於止損之需,而是即使被迫讓步簽署貿易協議,也無助於減少損失,因此完全喪失在明年11月前簽署協議的動力。

全球貿易的中國峰值將過

貿易戰久拖未決,導致全球產業鏈重置,外資紛紛從中國撤出,帶來的損失逐漸顯現,而且都是可以用數據直觀表達的損失。據《金融時報》11月20日報導,今年上半年,美國成為美中兩大國中對8個國家的最大供應國,其中包括法國、奧地利、辛巴威和黎巴嫩。而在出口超過美國的國家名單上,中國僅增加了3個:不丹、盧森堡和委內瑞拉。據投資公司NN Investment Partners的高級新興市場戰略分析師巴庫姆(Maarten-Jan Bakkum)表示,這種轉變可能是全球貿易領域出現「中國峰值」的跡象。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何謂峰值。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的分析,2018年上半年,中國對174個國家的出口超過美國,而美國是最大的商品供應國僅51個。這一現象被稱為「中國峰值」(Peak China)。但在今年上半年中國卻輸給了美國,過去二十年作為全球主要出口國的地位受到了打擊。所謂中國峰值,意指2018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商品供應國是頂峰時期。

中國進出口貿易量下降,實際上數月前就已經出現各種跡象。早在今年7月12日,中國海關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進出口雙降,以美元計價,6月出口同比下降1.3%,進口同比下降7.3%。對美國進出口同樣如此,美國政府於8月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美中貿易爭端的持續,2019年上半年,中國不再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被墨西哥和加拿大相繼超越,退居第三。

這個結果是可以預料得到的,只是時間遲早問題。早在2018年6月我就指出,中美貿易戰改變了在華外企對中國市場的未來預期,紛紛撤出或者正安排撤出中國,此舉導致全球產業鏈重置。這些撤出的外資當中,包括對中國而言非常重要的台資。中國的出口結構是:民企、外資、國企的比例大致是45%:40%:15%。如果算進出口總額,則外企佔比約一半,民企+國企佔另一半。在中國前十大出口商中,台資佔四家。

中國峰值對中美兩國都意義巨大。自從中國加入WTO以後,美國漸漸失去世界第一貿易大國的地位,而且貿易赤字年年增加。減少對華貿易逆差,是川普(特朗普)總統開打貿易戰的主要目標之一。如今中國儘管遲遲不肯簽署協議,但美國已經通過貿易戰態勢形成的壓力達到這一目標。中國此時就算簽了協議也無法止損,不可能讓這些外企回流中國。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讓中國重溫加入WTO之前舊時光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以下簡稱《法案》)的來龍去脈及對中國的影響,我在《〈香港人權法案〉的震波與實際打擊力》一文中已經詳細分析過,這裡只講述北京將如何面對這個法案。

這個《法案》的用意在於約束中國政府的行為,讓中國政府盡量不要對香港反抗者施加暴力,以免出現人權災難。因而,《法案》的兩大類懲罰措施建立於兩種可能性之上:政治類的懲罰措施,如拒發簽證、拒絕移民、凍結金融資產等,將施加於未來有可能到美國旅遊或者移民定居的,有侵犯人權記錄的香港及中國官員;經濟類懲罰,主要是取消香港特別關稅區地位,這一特殊地位曾幫助香港發展成現在的全球金融中心之一。香港是單一經濟體,現在僅存的經濟功能也就是中國政府最看重的金融中心功能(關係到外資與外匯來源)。請注意《法案》設置的一個限制條件:要求美國國務院每年審核香港的自治狀況,只有在其仍充分獨立於中國內地的情況下,才能有資格獲得到在貿易上的特殊地位——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之前,為了讓美國國會通過給予中國的貿易最惠國待遇,每年一次。由於克林頓總統一力說服美國國內不同意見者,讓中國加入了WTO,從此中國擺脫了讓美國佬就中國人權問題指手劃腳的機會,美國也失去了最有力的約束工具。

這個《法案》為中國帶來了兩大煩惱:

一、無法止損。川普總統是否簽署這法案已經無關緊要。根據美國法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這個《法案》後,總統有10天時間考慮簽署或者提出反對,若總統選擇什麼都不做,法案在10天後自動生效。如果總統動用否決權,參眾兩院都需要再用三分之二多數才能推翻否決。但是,鑒於這兩個法案不論是在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和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都幾乎毫無異議地通過,再來一次表決,三分之二的票數應該是穩穩噹噹拿得到的。也因此,北京認真盤算之後,覺得就算簽了協議賣個人情給川普,《法案》照舊成立。

二、時時要與美國試比高的中國,早已無法忍受美國對中國人權狀態的「指手劃腳」。美國對香港人權的觀察時期比較長,中國就算韜光養晦,能夠忍上一年、兩年乃至更多年數的觀察,但很難長久忍受。2001年加入WTO之前,中國每年要經受美國國會關於最惠國條款討論的質詢過程,但那時中國還未「崛起」,需要美國的「恩賜」。如今18年過去,中國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時時以超過美國、取得國際社會的政治主導權為念,早已非當年吳下阿蒙。如今被美國這部《法案》一下打回18年前,是可忍孰不可忍?就算照顧川普總統急於簽訂貿易協議的願望也不能讓《法案》擱置,對不起了,咱不簽了。

美國不能運用談判之外的手段對中國施壓,就只有利誘。中國現階段基本沒有簽署協議的動力,除了本文列舉的兩大因素之外,還有知識產權方面的原因。鑒於篇幅,以後另行撰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何清漣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