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日本比中國企業壽命極短 這形勢以後也長不了!(圖)
原標題:日本百年老店2.6萬家,而中國企業平均壽命僅3歲
有1400年歷史的日本企業「金剛組」(免費圖片/維基百科/CC0)
【看中國2019年10月5日訊】眼下,「接班人」成了擺在企業家面前的棘手問題。研究企業「長壽基因」20年,後籐俊夫成了許多企業家論壇的香餑餑。前不久在上海舉辦的一次論壇中,近千名中小企業主匯聚到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一起來聽這位日本學者熱情洋溢的演講。前來學習的人來自全國各地,按照各自所在省份,穿上了紅、黃、藍、白、綠等顏色的T恤。
演講的結尾落在了中國傳統文化上——「日本長壽企業的基因與傳自中國的儒學息息相關,比如‘先義後利’」。這位日本經濟大學教授的總結,引來了熱情的掌聲。演講結束後,會場外,77歲的後籐俊夫又被學員們包圍,要求合影的人川流不息,他笑著,十分耐心地配合。
日本不光是全世界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也是擁有最多百年「高壽」企業的國家,這是後籐俊夫基於大量資料得出的結論。擁有百年企業的數量,日本以25321家名列世界第一,美國和德國分列二三名。日本企業的平均壽命是52歲,美國為24歲,而中國——僅為3歲。是什麼決定了企業的壽命?日本又為什麼能夠擁有最多的長壽企業?
新書《繼承者》是後籐俊夫多年研究成果的結集,由他和中日文化交流專家王筱卉合著。書中剖析了日本企業長壽的文化根源,也介紹了許多長壽企業的故事,包括有著1400多年歷史的世界最老企業金剛組、歷史悠久的餐廳「鍔甚」(TSUBA)、大丸百貨、資生堂、索尼等等。這些故事,是由留日學生和日本學者對50多家企業進行的深度訪談整理而成。今年又恰好是中日文化交流協議締結40週年,作者們也將此書作為這一時間節點的紀念。
王筱卉在日本留學、工作多年,從她的眼光看去,日本人對家業傳承的重視態度是十分獨特的。家族通常會早早選定唯一的繼承人,而不是將家業平均分配給幾個子女。同時,對繼承者,家族還要對他進行十多年的細心培養,包括進入家族企業鍛練,或是進入同行業的其他公司工作。繼承者們通常也身負重擔,備感壓力。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金剛組的第37代繼承人,就因為內疚於家業經營慘淡,而自盡於先祖石碑前。後來,他的妻子又挑起了家族重擔,成為企業第38代繼承人。書中也提到不少慘烈的「豪門恩怨」,比如,因為經營理念的分歧,大塚傢俱的女兒把父親逐出了董事會;兄弟之間各自為政、相互廝殺的故事,更是屢見不鮮。
有關日本廚師小野二郎的記錄片《壽司之神》在中國走紅後,「匠人精神」成了流行詞。王筱卉看到了「匠人精神」的兩個面向:一方面,正是日本企業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特質,讓各種家電、汽車、建築設施都做工精細、故障率極低,「日本製造」因此成了世界公認的誠信產品;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工匠精神」和「終身雇佣制」,讓許多企業容易陷入思維僵化。在王筱卉看來,「不易流行」是貫穿書中所有長壽企業成長的哲學。「不易」是「不改變」的意思,而「流行」則指順勢而生。這句來自江戶時代俳聖松尾芭蕉名作《奧州小道》中的話,把看似矛盾的兩個概念放在了一起,意在強調堅守「不易」和創新「流行」。
後籐俊夫則希望從文化中找到企業長壽的根源。他認為,神道教、儒教和佛教融為一體的心學,是日本企業長壽的思想因素。心學對商業活動有著積極的意義,江戶時代後期的心學通過當時的寺子屋等教育機構深入傳播給大眾,成為家業繼承者們強有力的精神支柱。可以提供比對的例子是韓國,同樣深受佛教和儒學的影響,但韓國幾乎沒有長壽企業。據後籐俊夫分析,這與韓國受朱子學影響深刻有關。朱子學非常看不起商業活動,將商人置於社會最底層。這種思想存續了好幾代,以至於人們存下的財富基本不用於經商,而是用來獎勵研究學問,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輩對繼承家業的積極性。
為新書籤名時,後籐俊夫在唐招提寺第85代長老松浦俊海題寫的書名「繼承者」下面,簽下了四個漢字「先義後利」。在日本各個時代對商業精神有過重大影響的人物,如鈴木正三、石田梅岩、色澤榮一、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的思想中,後籐俊夫看到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提倡經營時的「利他之心」。
對眼下在中國遍地開花的各類「網紅店」,後籐俊夫不以為然。他覺得,這些迅速開張又迅速倒閉的企業,只顧追求眼前利益,對員工、對消費者、對上下游的其他企業都不負責任。「如果員工工作了一段時間,發現企業突然關門了,消費者買了東西以後,發現售後無人保障,這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目前,日本25000多家百年企業中,有多少是家族企業?
後籐俊夫:家族企業也是日本特別獨特的地方。與其他國家不同,日本這25000多家百年老店中的90%依然是家族企業。在歐洲,百年企業最後留下來,且還有創業者血脈的,只有一半了,德國是連一半都不到。
日本企業能長久傳承家業,和你們的家庭觀念有怎樣的關係?
後籐俊夫:在日本傳統思想裡,傳承家業是非常重要的觀念。在歐洲,這樣的觀念並不那麼強;而在中國,家族經營和事業傳承有時候是兩個概念。中國人和日本人一樣,都非常注重血脈關係,不同的是,日本人覺得家業傳承主要在「業」,反而把「家」放在了後頭。只要家業傳承,其他的沒有那麼重要。他們會用很多方法,比如請外人來管理家族企業,採用聯姻的方式鞏固家業等等。在繼承方式上,中國人習慣於在幾個孩子中平均分配財產,但日本則常常是長子繼承。他們認為,一旦在孩子中平均分配,家業就會拆散。
在中國,「家族企業」還是一個令人疑慮的概念。家族的親緣關係和工作中的合作關係如何平衡,這是一個問題。如果平衡不好,就很容易造成企業內部的低效和封閉。
後籐俊夫:在日本,家族成員在企業裡就是股東關係,和一般股東構成的公司一樣。家族企業會盡量保護家族以外的持股人和管理者的權益,讓他們與家族成員保持平等關係,這一點是得到非常嚴格的保障的。事實上,截至2014年,在日本的上市公司中,屬於家族企業的佔比是52。4%,其中,130家上市家族企業的董事長被撤換,改由外姓人擔任,佔所有上市家族企業的三分之一。但其中很多企業依然還是家族企業,因為即便董事長由外人擔任,家族持股依然是大多數,或者家族持股與外人持平。將管理權交給外姓人,或者聘用能幹的職業經理人來總管企業,這是日本家族企業經常採用的做法。
編者註:
對於日本和中國百年老店數量巨大差異的根本原因,該文發表後的讀者品論有不少真是「一針見血」:
onepmin:無恆產則無恆心。
wdkdzh2:當年「公私合營」徹底消滅了百年老店。據說,一臺縫紉機,一個裁縫師傅,如此迷你小店,也被公私合營。
i也來上網i:小日本的企業交多少稅?我們「偉大的祖國」要收企業多少稅?
天涯段常仁:「急功近利、急火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