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這門生意現在怎麼樣呢?
通過銀行們的這張體檢報告,你能很清晰地看清整個經濟的脈搏。(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4月15日訊】大銀行們的年報基本都披露完畢了,通過銀行們的這張體檢報告,你能很清晰地看清整個經濟的脈搏。從年報來看,大銀行們的增長率普遍降低到了個位數的水平,因為增長慢,資本市場對銀行的看法非常不以為然。但是如果你深入到2018年度財報中仔細看,能發現以下幾個極為關鍵的細節:低的不良率;高的撥備覆蓋率;高的資本充足率。
以上特點均創出2015年以來之最。大銀行間的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的同時,銀行們大幅抬高了壞賬準備金,因此,今天大家看到財報利潤增長不高,其實是出於風控而得到的一個很保守的數字。同時,銀行還創出了這些年最高的資本充足率。以上這一切,意味著大家對銀行的增長率並不滿意的同時,銀行的資產質量、安全性和穩定性,卻是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銀行這門生意到底是怎麼做的呢,只有理解模式,才能看清未來。
大家都認為銀行這個生意是靠槓桿賺錢的。很簡單啊,你是拿別人的錢在賺錢啊,這不就是個槓桿生意麼?其實不是,銀行的槓桿是屬於能看不能用。(房地產才是槓桿生意,他對槓桿有自由使用權,可以自由伸縮)它被巴塞爾嚴格限制槓桿水平,因此銀行不能像其他生意一樣,隨意上槓桿。
銀行這個生意,本質上是一個規模生意,它是靠規模賺錢的。銀行的增長,底層推動力是總資產擴張,想辦法融到更多的錢,然後想辦法做更多的貸款生意。它和開火鍋店沒區別,火鍋店一家一家開,做大規模,銀行的分店在你家小區門口和市中心也是一家一家開,它也是靠規模,靠賣得更多去賺錢。
如果拿火鍋店作類比,那麼銀行的分店其實遠遠早於火鍋店,早已經佔領了所有街區的核心位置。當然,更精確的方法是看資產規模數字,銀行想要開分店,不是租一個門面那麼簡單,它需要資產規模擴張,弄到更多的錢才能擴張規模。但對老百姓來講,最簡單的觀察方式就是看街上銀行開的分店是在變多還是變少。
那麼它現在能不能賣得更多了呢?你通過肉眼觀察就知道很不容易了。因為一家小店的擴張和一家大店的擴張是不同的。第一家炸雞店開一家分店增長率就是100%,但是一萬家店想增長10%,就需要新開1000家店,規模越大,保持同比例的資產增長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對銀行來講,你就需要拉更多的存款、融更多的資本金。這很不容易。
如果很難賣得更多,那有沒有辦法賣得更貴來提高利潤率呢?利潤率要看兩頭,成本和售價。融資的底層成本是經濟和社會定的,所以成本不是銀行能決定的,經濟越好增長越快,就可以承擔更高一些的融資成本,銀行拿錢成本就會高一些。經濟差,融資成本低,銀行拿錢的成本就會低一些。
關於定價,如今早已是利率市場化,競爭之下,賣一個沒有差異的產品——資金,你憑什麼賣得比別人更貴呢,大家肯定是比誰更便宜。而且現在要做普惠金融,給中小企業貸款還要讓利。所以,往未來看,沒有任何跡象能看到全行業利差能大幅放大,能夠維持現有利潤率不變就很不錯了。
還有最後一個辦法,就是提高槓桿,人人都知道用別人的錢賺錢開心,但問題是,銀行還真沒法通過提高槓桿提高回報。因為去槓桿背景,同時監管要求對資本充足率的規定。銀行沒辦法用更多的槓桿來提高回報率。
最後做個總結,從大銀行的年報來看,利潤增速確確實實放緩了,而且通過以上的分析,在可見的未來,銀行沒有辦法大幅提高增長率和回報率,這是事實。然而這個過於鮮明的事實,卻讓大家忽略了在增長放緩的同時,大行們交出了一份這些年質量最可靠、安全係數最高、最為健康的財報。安全和快速,質量和效益,究竟哪個應該更重要,答案在你心中。
經濟和市場中從不缺乏明星,但缺的是壽星。一個生意做得長,比一個生意做得好,要更加重要。可以肯定的是,銀行是壽星,今天是,明天和後天依然是,能得出這個判斷,必然是因為其中更深一些的邏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