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做不了有錢人?(圖)


我們為什麼做不了有錢人?(Pixabay)

【看中國2019年4月14日訊】兩年前我在舊金山的租客反驅逐中心做志願者,主要是在租客驅逐(unlawful detainer)的法律程序中幫助低收入群體。舊金山的房租逆天貴,前兩年的行情,一個年收入13萬美刀的人,才能在城中租一間獨立的studio,擺脫跟人蟻居的窘境。那窮人們怎麼辦呢?政府出資補貼,有一批專門出租給低收入群體的房子,叫Section 8房。但對申請者條件限制很多,並且排隊時間很長。

有一天來了一個中國老太太,說廣東話,因為我是唯一一個中國人,被派去做翻譯。老太太現在租住section 8福利房,全部收入都來自於政府給窮人的補貼福利。一個月全部收入800多,其中200多用來付房租。但這個老太太,拖欠了兩個月房租,面臨著被驅逐的危險。很顯然,如果她被驅逐了,就再也不可能在舊金山找到居處了。出於對同胞的自然偏愛,我非常期望她能夠抗辯成功。

我們把她的收入支出每一筆都仔細核對。最後律師指著兩筆支出問,這是什麼。老太太眼神躲閃,支支吾吾。最後終於承認,她每個月跟大巴去賭場,連續兩個月輸掉了150塊錢,因此才沒錢付房租。

我的第一反應,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明明知道800塊錢裡面每一分都有用處,少一分就活不下去,竟然還去賭博?現在要流落街頭,到底怪誰呢?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老太太可憐巴巴地看著我們——我以後再也再也不去賭了。

但後來再想起來,卻有些不同的體會。設身處地,我如果人到暮年,孤身一人,政府每個月給我一點保證餓不死的活命錢,在一個呆了幾十年卻依舊像啞巴聾子一樣的異鄉,我要面對的是什麼呢?她來諮詢,我們面對她一小時,但這孤零零冷清清的日子,對她而言是日日夜夜,分分秒秒,無窮無盡。為什麼明知道輸了就活不下去還去賭?可能也有符合人性的解釋。

貧窮的本質》這本書中有一句話——「我們幾乎用不著自己有限的自控及決斷能力,而窮人則需要不斷運用這種能力。」

這個世界上,有出色自控及判斷能力的人只是極少數,其餘大多數人,都有「明明說好了減肥,卻又大吃了一頓」「明明家裡有十幾支口紅,卻一邊看直播一邊拍下了另十支」「明明準備寫工作報告,卻又在視頻網站上看了一晚的綜藝」。這樣的「明明……卻又……」時刻,對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但是,我們比窮人幸運的是,每一個「明明……卻又……」帶來的結果,都不是致命的。

有人或許會說,如果我知道結果是致命的,那我一定會克服這樣的「明明……卻又……」。比如,我就算經常看綜藝而沒有做ppt,但如果我知道明天要給大老闆做演示,這場演示關係著我的事業前途,我一定不會前一晚都用來看綜藝。

但如果你每一天都要給大老闆做演示呢?如果你每一晚都至關重要呢?如果你日復一日,時時刻刻的表現都關係著你的事業前途呢?你能保證此生此世,都遠離「明明……卻又……」麼?

對窮人而言,就是這樣的。他們只要一次沒有運用好自控和決斷,面臨的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窮人常常還缺乏「常識」。

《貧窮的本質》裡,作者做了很多實驗,試圖讓不同國家貧困地區的人們做一些統計上能幫助他們的事:例如,每天往水裡添加消毒劑,能大大降低人群中得病率,延長壽命,增加財富;例如,讓孩子接受至少6年教育,長期來看會讓孩子掙更多錢;例如,預防疾病而非把所有積蓄都用在治療大病上;例如,用蚊帳減少瘧疾傳播,降低當地死亡率……但所有這些,都開展得舉步維艱。常常不是錢的問題,例如免費贈送的蚊帳,事實上很多人都不會使用。這是什麼問題呢?是觀念的問題。

對於我們而言很多習以為常,默認「理所應當」的常識,對窮人來說卻是陌生的,是需要經過反覆思考抉擇後才會做出的。

知乎上有個問題「美國黑人有相當一部分生存於底層,主要是歷史原因導致的,還是其自身原因導致的?」O編在回答裡提到了幾個數據:1.優秀高中如Styvensant(錄取全憑成績)中的黑人學生人數還不如60年代黑人民權運動開始前的1/10;2.華盛頓特區最好的黑人名校今天進大學的高中生比例還不如40年代的種族隔離時代。

當黑人精英紛紛都離開黑人區後,許多「常識」已經成為了笑柄。比如,「要完成起碼的高中階段教育。」對於重視教育的東亞民族而言,這是再天經地義不過的事情,但對一些黑人孩子來說不是。甚至,好好學習在教育上取得成功,會被視作對黑人文化的背叛,被嘲諷為「acting white」(跟白人佬一樣)。

《貧窮的本質》裡說:「我們真正的優勢在於,很多東西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的。我們住在有自來水的房子裡,不用想著每天早晨往水里加消毒劑。下水道自行運轉,我們甚至不知道是怎樣運轉的。我們大都相信醫生會盡力為我們服務,公立醫院會告訴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讓孩子接種疫苗(公立學校不接收未接種疫苗的孩子)。即使我們出於某種原因沒有給孩子接種疫苗,他們可能也會安然無恙,因為別的孩子都接種過了。」

同樣,相信教育是好的,相信要勤奮工作,相信人與人的交往是長期的而非一次性的,相信通過個人努力可以改變命運……這一些我們「不知不覺」就得到的「常識」,可能才是真正的優勢所在。

那對於缺乏「常識」應該如何辦呢?書作者給出的答案是——家長式包辦。政府在這些方面,不應該給選擇,不應該給自由,直接包辦。「對於生活在安全而乾淨的家中,躺在舒適沙發上的我們而言,痛斥家長式作風的危害,告訴自己該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是輕而易舉的。」——而事實上,因為缺乏「常識」,很多人做不到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書裡也討論了「貧窮陷阱」問題。在某個收入節點以下的人們,明天的收入小於今天的收入。換言之,生活對他們而言,並不會越過越好,未來並不充滿希望。

以農業生產為例。因為窮,所以購買不起化肥和比較先進的農耕工具,也不能產生規模效應,導致的結果,就是貧窮的農民付出比其他人多得多的勞動,但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都不如別人,所以只能賣更低的價格,因此就窮。因為窮,就更不可能買得起化肥和比較先進的農耕工具……以此循環,掉入「貧窮陷阱」。

香港有一檔叫《窮富翁大作戰》的真人秀,有一期讓服裝業巨富田北辰住籠屋做清潔工,每天只有幾十元零用錢。節目開頭,田北辰樂觀地說:「我始終信奉自由市場,淘汰了很多弱者。只要你有鬥志,弱者亦可以變強者。」

但對如何馳騁商場瞭如指掌的富豪,最後並沒有上演弱者逆襲,而是提前退出了節目,並說:「我每天努力工作只是為了吃一頓好的。」「很慘,沒意思,好像等日子過,(等死)一樣,沒有盼望。」「交通費扼殺了窮人的生存空間。」

人都是要生存之後才能夠談發展,但收入在一定數值以下時,單單為了生存就已經耗費了人所有的精力。哪怕知道自己應該如何發展,都無能為力,這就是現實,這就是貧窮陷阱。

《貧窮的本質》這本書,講的是窮人階層為什麼沒有辦法脫貧,進入市民階層乃至中產階層。但我覺得,對於中產階層也很有啟發,因為突破階層都面臨著相似的問題。

第一,更高的自控要求和更小的容錯率。中產偶爾一次放縱,花1000塊買開心,並沒有什麼大不了,而對窮人,就是流離失所的生存問題。同樣,富豪階層一次投資失敗沒什麼大不了,甚至鋃鐺入獄重頭再來都沒什麼大不了,但中產階層一次p2p的投資,一次股市的投機,就是事關生活質量的大問題。向上奮鬥的路上不允許有任何的鬆弛和錯誤,極端嚴苛。

第二,缺乏「常識」。很多年前有一本書叫《富爸爸,窮爸爸》,講的是富人和普通人思維方式的不同。比如,有錢了之後怎麼辦?書裡說,不要買開心,那都是負債,而是要買資產,讓金錢為你工作。但現下是個消費主義的時代,很多人信奉我買了一支口紅我買了一件靚衫就能讓自己變得高貴起來。或許,擺脫即刻慾望和短期滿足的能力,不但區分了窮人和中產,也區分了中產和富人。

第三,貧窮有陷阱,或許中產也有。中產非常焦慮,一是焦慮人到中年事業的停滯;二是焦慮下一代的教育。換言之,同樣是「明天的收入或許比不上今天」「未來的希望到底在哪裡」的問題。

富人和老錢們用Legacy和捐樓,可以在名校這個俱樂部裡繼續為下一代織關係網,而中產的孩子即使上了名校,也只能去學習專業技能,出來繼續打工做中產。換言之,富人的財富是可以代際傳遞的;中產的專業技能和奮鬥可以保自己,但他們的孩子要靠自己重新刷版,重新來過;而窮人,連自己的明天都保障不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虎皮媽的夜航船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