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元1斤沒人要 日本換個名遭國人哄搶(組圖)
中國遊客加價哄搶鹽讓人有點不理解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遊客無論是什麼地方旅遊都喜歡帶土特產回家,因為帶其他地方的東西回家,不僅可以送給親朋好友當伴手禮,還可以讓鄰里知道自己出去旅遊了。但是中國遊客帶回來的東西真的比較好嗎?
近幾年去國外旅遊的中國遊客越來越多,國外的免稅店消費的顧客基本上都是中國遊客,就連日本的馬桶蓋都遭到了中國遊客的哄搶,這種情形很少發生在其他國家遊客身上。哄搶馬桶蓋也能理解,相對於國內的確實好用,但是加價哄搶鹽就讓人有點不理解了。
岩鹽在日本是貴族鹽,因為價格高,普通的日本家庭都不會用。於是某些中國遊客似乎發現了新大陸,紛紛在日本購買岩鹽,本來在日本就銷量不大的東西,因為中國遊客的哄搶,岩鹽的價格也是一直在上漲。但是這種鹽除了好看,真的沒有其他的功效,而且相當一部分岩鹽還是從中國進口的。
紅色岩鹽。(圖片來源:Hubertl/維基百科/CC BY-SA 4.0)
岩鹽在國內的叫法是粗鹽,就是那種沒有經過細加工的鹽,日本因為是島國,周圍都是海,鹽礦很少。而中國有很多鹽礦,所以這種鹽的儲量很高,這種鹽在國內3元錢一斤還沒人買。
中國一般只吃加碘鹽,因為中國人對海鮮的攝入量相對很低,所以需要加碘鹽為人體提供碘元素,而日本人經常吃海鮮,所以鹽裡沒有加碘,中國遊客哄搶了日本的岩鹽,雖然不會吃出問題,但是吃的多了人體就會缺碘,大脖子病就是因為缺碘導致的,這在初中課本上都有講,可笑的是那些有能力出國的人居然不知道。
依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食鹽是一種調味劑,能產生人類能感知的鹹味,常在烹飪和享用食物時用作調味。常見的餐桌鹽是一種含有97至99%的氯化鈉的精製鹽,另外還有未經提純的粗鹽、以氯化鉀取代氯化鈉的低鈉鹽、加入了碘化合物以防止使用者出現碘缺乏的碘鹽等。
玻利維亞烏尤尼鹽沼內的天然鹽坨。(圖片來源:Luca Galuzzi (Lucag)/維基百科/CC BY-SA 2.5)
鹽中的鈉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可作為人體所需的電解質和滲透溶質,但過度食用食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例如兒童和成人的高血壓症狀。早有以鹽對健康的影響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根據這些研究的結果,世界許多衛生機構及已開發國家的專家們都建議人們少吃些常見的高鹽食物。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應攝取少於2,000毫克的鈉,相當於5公克食鹽。
鹽主要從鹽礦提取,自然結晶成礦的鹽稱作「岩鹽」或「石鹽」。石鹽又名礦鹽或岩鹽,指在地下或山洞內開採的食鹽。礦鹽的礦物組成與海鹽不同,而且視乎出產地不同亦有所差異。化學成分為NaCl,一般含有氯化鈣、氯化鎂等;往往混有粘土。
形狀不規則的海鹽晶體。(圖片來源:André Karwath aka Aka/維基百科/CC BY-SA 2.5)
鹽也可把海水和富含礦物的溫泉中蒸發而成。鹽是海水最主要的礦物成分,含量較高,稱為海鹽。在海洋的浮游生物界,每公升海水含有約35克(1.2盎司)鹽分,鹽度是35‰。動物組織含有的鹽分相較植物組織為多。
死海旁邊的鹽礦床。(圖片來源:xta11/維基百科/CC BY-SA 4.0)
在全球,鹽的年產量約2億噸,其中只有6%供人類食用(食鹽),其餘用途包括水處理、公路除冰、農業用途等。不少加工食品亦含有食鹽。鹽也用於保存食品。由於食鹽稀少、而且人們對鹽有廣泛需求,因此歷史上有國家開徵鹽稅,以提高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