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被各種課外補習壓得喘不過氣来(圖片來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19年1月5日讯】如果說有什麼東西在整個亞洲地區能跨越種族、文化、宗教、意識形態乃至於政治體制的差異,那麼,給孩子補習絕對是當中之一。連帶著孩子移民到了海外,卻一樣都逃不過補習班的命運!來看《精英說》上的文章:
在北京海澱黃莊,一棟樓裡就聚集了輔助孩子去完成K-12階段全部課程的各類培訓機構,紅通通的優惠促銷條幅印襯著焦慮的家長跟疲憊的娃,組成一幅奇異的場景。
而在韓國著名的“不夜城”大峙洞,漆黑夜色中的螢光不是餐館也不是夜店,而是鱗次櫛比的補習班迎接著剛剛放學的孩子們!他們待在這裡直至深夜。
另外在印度拉賈斯坦邦東部科塔的補習學校中,一個班擠滿了200多個學生,大家都全神貫注地聽課,絲毫不敢鬆懈,只為了共同目標——考上印度最好的大學。
還有日本、新加坡、台灣等……只要孩子生活在這幾個時區,就極容易成為補習的一員,在補習班裡耗盡心力。
隨著亞裔移民潮席捲歐美,不知不覺中,這種亞洲獨有的特色正悄然滲入西方的土地,與當地教育生態融為一體。西方人把這種學習方式歸結為“亞裔補習班文化”,只不過其英文首碼通常是一個形容詞——“瘋狂的”。隨著補習日漸成為考高分、考名校的同義詞,背後的陰暗晦澀之處,卻也值得大家反思。
家長焦慮的解藥,躍入名校的墊腳石
2017年10月,《紐約時報》曾經對亞裔補習班文化進行過一次報導,引發對補習不甚瞭解的美國人對這此“亞洲文化”的強烈關注。
這是一個神秘而龐大的“組織”,僅在紐約市就有411家補習中心。其大多數都位於皇后區和布魯克林,尤其集中在這兩區的亞裔聚居地——法拉盛、日落公園。
在對面的海岸上,加州的洛杉磯縣、奧蘭治縣和聖克拉拉縣,一共有861家這樣的補習中心,而那些縣都是亞裔家庭占比很高的地方。
在任何一家中心都能看到類似場景——玻璃門上的錄取捷報裡對應著升學率,而每一個成功案例背後,都有著幾近完美的標準化成績。法拉盛領航學術補習中心之創始人顏謙業說,這就是家長們想要的“結果”!
也許用不著補習機構去“自賣自誇”,美國人在很早以前,就發現亞裔學生不尋常的出眾。用號稱“一隻腳踏進常春藤”的美國精英中學當例子,據報導,惠特尼高中共有1,000多位學生,其中75%為亞裔;而在史岱文森高中,四分之三的學生是亞裔;另外在布朗克斯科學高中、布魯克林技術高中則超過60%。
亮眼的表現背後離不開常年奔波補習班的學生,以及花重金給孩子補習的亞裔家庭。廣州的張女士移民洛杉磯剛滿三年,本來嚮往著國外“輕鬆自由”的教育,覺得不必再擔憂在國內時同學家長之間五花八門的補習話題。
張女士說:“之前住在華人社區,孩子們都在上各種電腦班、樂器班、領導力班、SAT班……搬去韓國裔、印度裔為主的社區,大同小異。”
可沒過多久,看到許多人都在補習以求升入名校,莫名的焦慮在張女士心中升騰而起。“不能對不起孩子,一定給孩子最好的”,於是她情不自禁地又踏上了讓孩子走上補習班的老路。
矽谷工作的王先生一家也是這樣,他和太太平時是省吃儉用的人。從超市淘來十美元的衣服能夠穿很久,可是給孩子上補習班一掏就是1,000多美元,連眉頭都不皺一下。
事實上,王先生的兒子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但在人人都補習的環境下,為了順利升入精英中學,同時日後想考上美國名校,仿佛送去補習班,才是一顆“定心丸”。
在美國網紅郭傑瑞的街訪中,剛走出補習中心的華裔孩子們現身說法:“這是父母讓你做的,即便不喜歡也沒辦法。”而且,考名校的想法早已深入人心,他們也清楚地知道,無論國內還是海外,若不上補習班,成績就不會那麼好,也許就會在競爭中落敗。
圍繞著補習的種種迷思
只為考試與升學,把好成績與錄取率當作終極目標的亞裔補習班,顯然跟美國人預想中的“補習班”大不相同。在美國,即便有“補習”,也是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或補足短板。
2018年6月,紐約州眾議會教育委員會進行一場投票,以16比13的微弱優勢,贊成取消了精英高中的入學考試,引發了亞裔家長的擔心。紐約市市長白思豪指出,準備這場考試需要額外的輔導跟訓練,對那些無力負擔的家庭來說不公平。
當然,白思豪所言並非完全沒有道理。舉法拉盛領航學術補習中心的費用為例,準備高中升學考試的夏季輔導班通常每個工作日都上課,每天是三小時,費用約1,400美元。
而法拉盛某一補習班一季的費用約為1500-1800美元,如果三季連報,“優惠”之後的價格在2200-2500美元之間。
法拉盛某一補習班一季的費用(圖片來源:郭傑瑞街訪/iqiyi視頻)
即便對於中產階層華裔家庭來說,經年累月的補習班費用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更別提某些生活在社會底層、連維持溫飽都困難的那些少數族裔及其他低收入家庭。
白思豪以為,推進入學改革是為了挽救拉丁裔跟非裔學生的入學比例。如果一味地讓亞裔的補習班發揚光大,那麼無異於是種“作弊”。不少亞裔人士認為,只是單純地把亞裔作為補習“受益者”,被放在其他少數族裔的對立面,無疑是另種形式的不公平。
就在美國紐約爭執不休時,澳洲一位華人女孩的驚天自白,引起了人們對補習盛行帶來功利主義的反思。她從小就知道考名校才是人生目標。
“之前的每個週六我都要去補習班上課。那裡的人不會在意你是否進步,也不關心你是否能跟上進度。他們只想從你身上賺錢而已。”
“在補習班會不停地考試,但我總不及格。”
結果,在升學考試的關鍵期,女孩未能如願地考上精英名校,得知了結果的父母竟當場破口大駡,“去做妓女和撿垃圾好了!”父母甚至以“白白花了這麼多年補習班的錢”為由,對女孩進行羞辱,讓她悲傷至極。
而那些通過補習順利升學的精英又是如何呢?在女孩看來,他們有著太強的“優越感”了。“談了戀愛,男朋友正好是讀精英學校的,他和他的同學們,處處覺得高人一等……”
而且據女孩的觀察,曾沉浸於補習班、後來又上了精英學校的同學,更迷戀社會地位,更易成長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一切很難說與功利主義彌漫的補習現象無關。
僅強調“結果”的學習方式,為了達成目標不顧一切的付出,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這宣揚著一種高度競爭、充滿壓力的精英主義。在優異的學業表現背後,未必就沒有風險。
考上大學仍未終結
許多人可能認為,考上名校就是補習的終點。然而,最近曝光的某一個加拿大補習班,卻告訴我們截然相反,也揭開了亞裔學生沉迷補習現象不太好的一面。
據介面新聞報導,即便在成功升入大學後,補習班卻依然在華裔學生跟中國留學生中盛行,但是它的目的已變得不那麼純粹了——盜考題、偷資料、賣作業,無形中給那些沒心于學業卻期待著不掛科的同學提供保障。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數學系教授阿方索·格萊希亞薩茲將這種類型的“補習班”稱為“小偷”跟“歪風邪氣的助長者”。他在一次批改過程中,驚訝地發現全班52名同學的作業出現了同樣的錯誤答案,經調查才明白這都是補習惹的禍。
阿方索教授表示,“他們通過種種手段搞到往年作業乃至考試題,明目張膽地給學生提供答案,甚至是瑕疵品。”參與這種補習的學生已違反了對於學術準則的規章制度——“獲得和使用非官方的幫助”跟“抄襲”,將進行相關處理。
可即便對此類補習的負面性質心知肚明,有些華人學生還是願意打擦邊球。畢竟,用補習費換來作業與考試的“保證”,又何樂而不為?有人乾脆不來上課,快考試了再趕緊到補習機構,用中文重新學一遍課程要點;另一些學生更是“精打細算”:與其掛科繳費重修,倒不如一次性花錢上補習班來得划算。
或許在許多西方人看來,來自東方的補習班是瘋狂的、陌生的、可疑的。但說到底,無論在哪裡,補習均是一種手段和工具,善用者必錦上添花,被其牽制者會自取滅亡。而在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中,補習也應該得到有效的內外監管與更多理解。
責任編輯: 許天樂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