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林徽因為何說 徐志摩愛的不是真正的我?(圖)

 2018-11-28 15: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林徽因為何說徐志摩愛的不是真正的我?
林徽因,這位從詩人的愛中掙脫的女子,在俗世的柴米油鹽生老病死中,也能洞見人間四月天。圖為林徽因與兒子梁從誡。(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林徽因曾對自己的兒女們說過:「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這段被後人記掛的純美愛情,卻因為這一句話讓旁人生出心疼,一身詩意的林徽因,緣何竟在對愛情的判斷中,將詩人的浪漫想像棄之如履?

林徽因與徐志摩

「多年以後她給沈從文寫信,回憶起這段在記憶中灰濛濛的日子:『我獨自坐在一間頂大的書房裡看雨,那是英國不斷的落雨……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咬著手指頭哭——悶到實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著生活有點浪漫的發生……』在她最寂寞的時候,徐志摩像長腿叔叔一樣出現了……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你閃亮得如同一顆星,我只是人叢中的一點……

1920年,秋。戴著眼鏡的徐志摩出現在這對父女面前,第一次見面,把他當作是父親的朋友,林徽因禮貌地叫了一聲:『叔叔』,那年她16歲,徐志摩23歲,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

隨後便是世人皆知的故事,林徽因與徐志摩在英國相識相知,林徽因卻與梁思成在美國結成了終生伉儷。徐志摩最終與髮妻張幼儀離婚,轉而追求陸小曼,雖最終美人相伴,卻再也割捨不掉林徽因的笑顏,最終在赴林徽因演講的飛機上撞山身亡。

今天,當我們重新對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愛情抽絲剝繭,發現他們二人的相遇,只不過是在一個合適的場景,英倫的雨作祟,對填充孤獨的渴望、對美好的嚮往雖然點燃激情,卻並未顧忌長相廝守的靈肉根基。

這樣的愛,是詩化的。

是源自於弗洛伊德所言的「童年創傷」,是對過往孤獨的彌補,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百轉千回。

而詩人的愛,總是求之不得。如薔薇般美麗,卻只能在回憶中觸碰,一旦與之朝夕相伴,便只能芒刺在背。這一點,林徽因慢慢長大、慢慢懂得,而徐志摩,卻帶著這份理想主義的情懷至死未休。

兩人對感情的思考

徐志摩的悲劇,源自於他詩人的想像,我們理想中的甜蜜,總是伴隨著現實中的苦澀,在對愛情的思考中,距離愛情漸行漸遠。

有些人說,張幼儀之於徐志摩,是一個想像中的張幼儀,無非是個「鄉下土包子」,遵父母之命的生育工具而已;林微因之於徐志摩,是一個想像中的林微因,輕輕地走輕輕的來,讓他陷入到求而不得的偏執幻想中;陸小曼之於徐志摩,更是一個幻想中的陸小曼,她與他都要反抗那封建的婚姻,她與他都有深埋於表象之中的真靈性,在對美好的不倦思考中,兩個想像中的對方,最終走向了一個悲劇的結局。

在這場多線索的愛情大戲中,唯獨林徽因,這個身為詩人,卻從詩人的愛中掙脫的女子,在俗世的柴米油鹽生老病死中,也能洞見人間四月天。讀過林徽因《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人都知道,30歲時寫下這首詩,愛情已不再悲歡,人生已諸多的意義。

人的一生會遭遇無數次相逢,有些人,是你看過便忘了的風景。有些人,則在你的心裡生根抽芽。那些無法詮釋的感覺,都是沒來由的緣分,緣深緣淺,早有分曉。之後任你我如何修行,也無法更改初時的模樣。對於現代人來說,面對快節奏的生活旋律,來來往往的人群,或許林徽因這種緣由天定的理念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吧!

責任編輯: 雲淡風輕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