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落成 林鄭被嘲「豬」 崔世安抑鬱成「驢」(組圖)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圖片來源:Anthony Wallace/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0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造價超過1200億港元的港珠澳大橋,無疑是工程界的一塊「肥肉」,而中資國企成為大贏家,瓜分超過一半香港段工程的報酬,有議員形容是將「龐大儲備向內地輸送,令香港萬劫不復」。

僅香港境內工程 逾半合約落中資手中

先撇開粵、港、澳三地政府分擔成本的主橋工程開支不談,《蘋果日報》統計了香港境內、16份涉及大橋香港口岸、香港接線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合計851億元的工程合約,發現中資工程公司及中資有份的合資承建商佔了當中54%、約456億元的合約,其中國企中國港灣工程公司獨攬25%、國企中國建築也包攬13%的合約。

中國港灣工程公司總部設於香港,是巨型國企之一,根據該公司介紹,中國沿海及長江沿線所有大中型港口均由中港公司設計和建造。港珠澳大橋香港境內工程中,該公司獨攬3份合約,以及1份聯營合約成為「大贏家」,包括香港口岸人工島的建造、基建和道路接駁等工程。

而中國建築以2張合約包攬工程總額13%,負責建造觀景山至香港口岸一段香港接線,以及興建香港口岸南面部份道路設施。


港珠澳橋正式通車,接下來輪到甚麼大型項目呢?。(Getty Images)

大型工程中標不成比例 龐大儲備向內地輸送

新民主同盟區議員譚凱邦指出,港珠澳大橋香港境內工程採用的中資承建商歷來最多。中資公司佔香港可承接3,000億元以上工程合約的公司約三分一,但工程中標的比例遠高於此,港府近年多項大型基建,都由中資公司佔比最多。

不過他評論,大橋超支延誤之餘,也出現多個工程質量問題。他也重提林鄭月娥力推的巨型填海工程「明日大嶼」,「填海要用的海砂在內地是計劃經濟貨品價錢由官方釐定,價格高昂,屆時香港龐大儲備向內地輸送,將令香港萬劫不復。」

不少港民認為,23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獲國家主席習近平「並行入場」的禮遇,與香港不斷出資「救國」有關。有港民形容,港珠澳大橋是「大灣區」的主要建設,也是「大灣區」發展的前奏,「整個大灣區發展最大的金主就是香港,加上萬億填海工程,大部分的錢也是要給國企賺的,香港是時候發揮功用『救國』啦。」

網民惡搞林鄭成「」 崔世安抑鬱成「驢」

香港網絡昨日也出現惡搞圖片,有網友將林鄭月娥後製成小熊維尼的膽小朋友「豬仔」(Piglet),又因林鄭月娥當日身穿粉紅色套裝,正好是「豬仔」的顏色。

至於緊隨其後的澳門特首崔世安,則被製作成憂鬱角色「小驢𠵱唷」(Eeyore),配合澳門交通配套不足、物流產業面臨香港強大競爭的憂慮。

澳門立法會議員蘇嘉豪昨日表示,目前尚未見大橋會為澳門帶來廣泛好處,因為澳門物流業以及機場價值估計會率先受創:「以往珠江西的物流會經澳門才出口到其他地方」,不過大橋通車後,直接接駁了香港國際機場,加上香港機場有三條跑道,「香港將取締澳門作為物流中轉站,也會明顯令澳門機場客量流失」。

此外,香港比澳門大36倍,但澳門全年入境旅客高達3,200萬人(香港為5,800萬人),不少港澳專家也認為,澳門的遊客流量已經到達飽和,如果大橋真能夠為澳門帶來旅客,澳門也無力再負荷。

底氣更足 為北京執行政治任務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港媒表示,2014年時任香港特首梁振英赴京述職要「靠邊坐」,而這次獲「與習同行」,是為了凸顯「三地融合」。他也提醒,內地仍然是以內地為發展主調,香港只是配合的角色,林鄭不明白「內地政治的飄忽」,因為「共產黨文化,所有事情都是說一次,做的時候未必一樣」。

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也指出,林鄭「與習同行」是北京刻意安排,尤其中美貿易戰下,北京正再三思考香港的角色,「給林鄭這樣的禮遇,讓你覺得自己受重視,凸顯她的權威,日後推行香港融入大陸的做法,就更理直氣壯」。

本文留言

作者鐘靈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