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國際!香港政府「中國式」拒發外國記者簽證(組圖)


《金融時報》亞洲新聞編輯、香港外國記者會(FCC)副主席馬凱(Victor Mallet)。(Getty Images/Paul Yeung)

【看中國2018年10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金融時報》亞洲新聞編輯馬凱(Victor Mallet)昨日爆出被香港當局拒絕續發工作簽證,原因不明,震驚海外,也令人質疑當局引入大陸對付「不聽話」記者的手段......

馬凱工作簽證被拒簽 震驚國際

馬凱是《金融時報》亞洲新聞編輯、也是香港外國記者會(FCC)副主席。昨日網媒Hong Kong Free Press率先披露,馬凱在香港的工作簽證被當局拒簽,而且沒有被通知拒簽的理由(We have not been given areason for the rejection)。路透社今日指出,收到很多來自外資銀行和法律專業人士的電郵、以及社交媒體信息等,都表達對香港政府決定的震驚。

以紐約為總部的人權觀察亦指,事件反映香港的人權急速倒退:「這是令人震驚和史無前例。」

FCC昨晚發表聲明指出,這是港府罕有舉動,而且沒有合理解釋,促請當局撤回決定。但港府則表示,「不會評論個別個案」。

在港府沒有提出具體原因下,港媒分析當局的動機,指向香港外國記者會(FCC)月前曾邀請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演講。當時北京當局多次宣稱有關活動涉及「分裂國家」、高調批評事件,又向FCC施壓;而港府也配合罕有高調譴責FCC,也引起國際社會對香港言論自由的關注。而馬凱正是演講的主持人。

馬凱當時表示,雖然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但FCC的責任是兼聽各方意見、一直以來都邀請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士演說,也包括親北京的人士。對於當時親中組織蜂擁在FCC門口叫囂示威,馬凱認為,「這正反映香港擁有其他中國城市沒有的言論自由」。

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今日也就事件發出聲明,要求港府就拒批簽證一事作出緊急解釋(urgent explanation)。聲明強調,香港的核心價值是高度自治和新聞自由,「必須受到全面尊重」。前港督彭定康也向法新社表示,事件已經嚴重打擊言論自由和違反高度自治,呼籲港府和北京盡快重新考慮,撤回拒簽的決定。


香港外國記者會總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親中人士聞聲起舞

港府拒絕表態,代表北京聲音的親建制派則藉此起舞。全國政協委員等建制派人士,今日連番在《香港商報》、《中國日報》等親中媒體撰文批評馬凱,指他「既然是駐港記者,必然應該了解中國法律,熟悉基本法,知道『一國兩制』對於香港的意義。」

親建制聲音指馬凱應該遵從中國的「底線」,並以23條立法為例:「不會不明白『港獨』對香港的傷害,是中國絕對不能容忍的安全紅線。這些年,關於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討論無時不有,外國記者想必都有研究。」


早前香港記者在大陸採訪被便衣和公安壓制受傷。(大陸視頻截圖)

港府引入中國式手段 對付不聽話的外國記者

對於港府的做法,24名民主派議員聯署表示強烈譴責,批評當局「以教訓、報復及以儆效尤的姿態警告國際傳媒,把大陸對付不聽話的外媒的手法引入香港」。

聯署信狠批港府「失去堅守新聞自由的意志,反緊守中共劃下的紅線,做法挑戰國際社會底線,令作為國際城市的香港蒙羞」。

《蘋果日報》引述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指出,過往香港都不會牽涉到中國與西方社會之間的問題,但這次事件令人不禁要問:「香港在政治上還與中國有甚麼分別?」

蔡子強認為,過去香港都為中國擔任「窗口角色」,因為西方社會認為香港與中國有不同的政治體制、認為香港有獨特角色。他指出,然而這次香港當局的舉動甚不明智:「已經影響到貿易戰中,香港已不能再擔當中國的窗口角色,看似『愛國』的行為,完全是『害國』。」

現年58歲的馬凱,1982年加入路透社,開始傳媒生涯,1986年加入《金融時報》,並曾任馬德里、南亞洲的分社社長,多次獲得新聞獎項。他曾出版兩本作品,分別有關印度恒河和東南亞國家的興衰,在香港兩度獲得亞洲出版商協會的評論寫作獎項。他競逐FCC副主席時曾明言,會捍衛並促進新聞自由。

本文留言

作者鐘靈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