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8年9月22日訊】在澳洲的街頭經常可以看到各種街頭藝人和無家可歸者,如果你被他們感動的話,可以向他們捐贈一些錢物。
不知什麼時候起,我們也經常能看到一些華人。他們中有拉二胡的,有唱歌的,還有身體殘疾癱在地上的。作為同胞,每次看到他們總是有幾分複雜的感情。
紅色歌曲不絕於耳
他們中有些人確實是分享自己的才藝,或真是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但是我也發現很多人完全是濫竽充數。
有些人看上去一本正經拉著二胡,背後卻藏著一個「小蜜蜂」在放音樂。還有些人一大早就蹲在紅綠燈路口拉二胡,二胡的聲音本來就帶著淒涼,早上本來心情很好地去上班,聽到這樣的悲涼之音,心情變沈重了,只想抓緊腳步離開。那些西方面孔的人,也沒有把這當作感受中華文化的一次機會,他們或是側目而視,或是完全無視匆匆而過。偶爾也有一些華裔面孔的人,彎腰饋贈一些零錢。
有時細細聽他們吹拉彈唱的曲子,總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什麼《南泥灣》、《歌唱祖國》、《東方紅》……讓你彷彿置身於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中國人講究入鄉隨俗,為什麼來到別人的國家,還繼續在公眾場合唱著紅色的讚歌?沒錯,西方民主國家沒有規定不許唱什麼歌曲,但是很多離鄉背井來到這裡的華人,應該是認同這裡的自由民主價值觀,如果那麼懷念共產中國的生活方式,為什麼還要留在這裡呢?
我在中國生活了二十多年,幾乎每天被這樣的紅色歌曲洗腦,現在好不容易來到自由的國度,還要繼續聽,說實話它沒有勾起我的家國情懷,相反我在中國一幕幕不幸地遭遇又重新浮現在腦海。
我不阻止任何有才藝的華人同胞在街頭演出,但是我真的希望他們能考慮一下週圍人的感受,在連續幾個小時的紅色歌曲狂轟濫炸下,任何人都會受不了。也許西方人分辨不出什麼紅色歌曲和白色歌曲,但是他們一定知道這是中文歌曲。不可否認有很多西方人喜歡中華文化和中文歌曲,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很多人對中文歌曲無感甚至反感,如果這些街頭藝人天天在這些人家門口吹拉彈唱紅色中文歌曲,別人會是什麼感受呢?出於西方禮節,人家可能不會罵你或趕你走,但是人家在心中早已對中華文化和華人群體打了一個大大的差評。
澳洲雖然是一個移民國家,包容多元文化,但是西方文化依然是主流文化,也是立國的基礎,這是歷史事實,沒有辦法改變。但是近些年來,隨著中國、印度等亞洲移民的大量湧入,澳洲的西方人已經開始擔心自己的主流文化受到衝擊。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華人,我們在公共場合鼓吹自己的文化,會給別人帶來什麼感受呢?有時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在北京街頭,天天充斥著阿拉伯或印度歌曲,作為中國人,你的感受是什麼呢?中國有句古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很多人都應該明白這樣的道理。
中國真的不輸出飢餓和貧窮嗎?
有一次,我在悉尼唐人街的Food Court吃午餐,吃到一半,抬頭看見一位華裔老人手持一張寫有中英文的白紙板,挨桌向食客討要施舍,周圍雖然以華人居多,還是有不少其他族群的人。在中國生活過的人,對於這樣的乞討者一點都不會陌生,車站、商場、路邊都可以看到,很多人被欺騙過一次後,再也不會信任這樣的人了。
當他到了我這一桌的時候,我也先入為主地認為他是一個騙子,沒有給。他停留了片刻,也自覺離開了。但是事後,又感覺有些於心不忍,心想萬一他真的有困難呢,畢竟在海外的華人也不是非官即富。吃完飯,看到他還在行乞,我趕緊上去把吃飯找的零錢塞到他手裡。
我最後雖然幫助了這位行乞的華人同胞,但是我對他的乞討行為非常不認同。我在澳洲生活了一年多,還第一次遇到這樣唐突的事,也從來沒有看到西人在別人用餐的時候上去乞討,雖然平時也會在路邊遇到有人因為乘車缺零錢向你伸手,這還算人之常情。
眾所周知,澳洲是一個高福利國家,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還不至於讓人食不果腹。如果這位乞討的華人同胞是澳洲居民的話,不至於用這樣不體面的方式去尋求幫助。
2009年2月11日,習近平曾經在墨西哥華人聯誼會上對著西方媒體大言不慚地說:「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
我不知道習主席所說的這三條,哪一條真正做到了?如果中國沒有輸出飢餓和貧困,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西方國家乞討呢?另一方面,在中國不擇手段暴富的人紛紛移民海外,那些高舉著愛國大旗的「和統會」、「商會」和「同鄉會」,為什麼沒有去關心幫助這些乞討的同胞呢?這不得不說是對「盛世中國」的巨大諷刺。
對華人同胞的期盼
一些來到西方國家的中國人,提起西方白人總是喜歡稱呼他們「外國人」,有時我總忍不住糾正他們一下:「我們才是外國人。」
俗話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不管走到哪裡,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糾紛,搞清楚主客關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很重要。
作者:「澳洲價值聯守護盟」成員 李華
(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