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消費能力嚴重萎縮,罪魁禍首是誰?


盛夏的悶熱時候,中國經濟的寒風卻似乎越吹越冷(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7月26日訊】當大半個中國都處在盛夏的悶熱時候,中國經濟的寒風卻似乎越吹越冷。以至於中國最重要的兩個經濟管理部門——「央媽」(央行)和「財爸」(財政部)罕見地吵了起來,而且公開相互指責得毫不客氣。唇槍舌劍間,財政部7月17日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都無人關注。

財政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獲得的土地出讓金26,94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與此形成一個令人擔憂的反差的是,近日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5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只有8.5%,不僅遠遠低於預期,而且創下自2003年5月以來的15年最低,這意味著整個中國社會的消費能力正在嚴重萎縮。

一漲一縮之間,中國經濟面臨的困境赤裸裸無處隱藏。

賣地創收還是飲鴆止渴?

根據媒體的報導,一二線城市地價依然居高不下,比如浙江杭州今年上半年僅賣地一項就獲得超過1,485億元的收入。

不過,一線城市房價上漲勢頭被中央政府有意為之地抑制之後,地方政府依靠土地增收的辦法開始遇到阻力,比如北京市今年上半年土地收入較去年同期下滑達25%,上海市和廣東省廣州市等城市土地成交價也走在下降通道。但是「賣地增收」依然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

各地方政府通過賣地增加收入,直接推動房價多年暴漲。

目前地價收入增長的主力部隊來自一直被忽視的廣大三四線城市。如廣東佛山市上半年狂攬571億元,昂首挺進中國全國城市(土地成交總價)前五,黃河南北、長江兩岸的省份紛紛蹦出一座座賣地收入超100億元的地級市,如湖南嶽陽市今年上半年土地出讓金同比暴增10倍。

房地產大數據應用服務商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3月,中國三四線城市經營性用地成交金額達2,260億元,同比增長123%,遠高於一二線城市之和。

除了土地出讓金,與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的稅收增幅,給中國各地方政府帶來的收入也頗為可觀:契稅2,974億元,同比增長16%;土地增值稅3,231億元,同比增長10.7%;房產稅1,484億元,同比增長6.9%;城鎮土地使用稅1,309億元,同比下降0.2%。只有耕地佔用稅801億元,同比下降31.7%。這幾項合計9,799億元,再加上26,941億元的土地出讓金就是36,470億元。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其他的全部收入是44,642億元。數據面前,土地財政對地方政府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

雖然政府一喊再喊抑制房價,但是地方政府要依靠地價給自己帶來收入,必定會無意控制地價,高地價推動高房價,以至於現在的結果是一二線城市房價雖然不漲但是依然居高,三四線城市房價節節攀升。

而城市居民收入並沒有像房價那樣快速上漲,因為房價上漲過快,「六個錢包」(年輕夫妻加雙方父母所有財力合在一起)買房子的不正常現象已經成為常態,這不僅透支了年輕人未來二三十年的收入和消費,也抑制了老年群體的養老消費。

所以當《經濟參考報》近日發表題為「養老、教育、醫療有望成拉動內需‘三駕馬車’」的文章時,立刻招致輿論的口誅筆伐。輿論的不滿不僅因為養老、教育、醫療很大層面上屬於政府應該承擔的公共服務或者說福利範疇,而且因為高房價一面成為民眾的負擔,一面擠壓了民眾的消費能力。

「消失」的儲蓄與「乾涸」的消費能力

不得不承認的是,曾經讓國人津津樂道的高儲蓄率已是昨日黃花。在2006年和2007年連續兩年的最高值之後,中國居民儲蓄率從2008年開始下降。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在今年3月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發表演講時指出,中國居民儲蓄從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了2017年的7.7%,增速降至歷史最低值。從居民儲蓄在可支配收入中的佔比來看,這一下降趨勢更加明顯。2010至2017年,中國居民儲蓄存款增長與可支配收入之比從25.4%下降至12.7%,下降了一半。今年初中國央行公布的數據也顯示,2017年中國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3.51萬億元,同比少增1.36萬億元。

但是這種儲蓄率的下降並不是因為居民消費指數的提高,更多的影響來自房價。中國房價不斷上漲,房貸負擔不斷加重,居民加槓桿有增無減。數據顯示,中國居民槓桿比率已由2015年末的39.9%快速升高至2016年末的44.8%,2017年新增居民貸款創下了7.13萬億的新高,佔當年全部貸款比高達52.7%。中國經濟學界人士稱,中國居民負債佔居民收入的比重超過90%。而負債的原因幾乎全部來自房貸。

同此同時,居民儲蓄中的可支配收入被房價擠壓得「節節敗退」。同是今年3月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易會滿還在演講時表示,2010至2017年的中國居民儲蓄存款增長與可支配收入之比從25.4%下降至12.7%,降幅達到了一倍;而與此同時,中國居民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已升至49%,幾乎佔了GDP的一半。

雙重擠壓之下,結果就是中國居民消費被迫緊縮。

雪上加霜的是,不僅是居民消費指數創下15年最低,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創出2017年以來新低,中美貿易爭端之下的出口形勢同樣不容樂觀。消費、投資、出口,拉動經濟的這「三駕馬車」,均已呈現疲態。所以,2018年,中國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