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竊台灣機密頻傳 美媒:不擇手段(組圖)
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美媒早前均報導中國大陸為了發展半導體產業,竊取台灣商業機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8年7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美媒早前均報導中國大陸為了發展半導體產業,招攬台灣人才之餘,也以「不擇手段」的方式竊取台灣商業機密。
竊密頻傳 難以檢控
兩年前發生的美國科技公司晶片機密遭竊案,引發外界對中國竊密行為的高度關注,日前美媒指出,出產全球3分之2半導體的台灣,已經成為中國大陸竊取晶片技術的主要目標。《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中國大陸近年來利用高薪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進而竊取晶片技術。
台灣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偵查到與大陸相關的科技竊案高達20宗,不過因為中國廠商身處中國大陸,台灣的檢調單位無法起訴,因為沒有辦法在中國境內要求執行台灣法院的判決。
報導引述台灣政府官員透露,北京政府正透過利誘吸引台灣企業及工程師,有時以加薪5倍利誘,蠱惑這些新人把設計藍圖也一併帶過去。
台灣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表示,半導體產業佔台灣GDP約20%,也是台灣最大的出口項目,每年出口總額高達920億美元。有官員表示,台灣作為蘋果、輝達及高通等美國科技巨擘的晶片來源,已被中國大陸蓄意瞄準,不僅刻意針對台灣半導體公司,而且是有計畫有預謀的竊取技術,以達成減少仰賴外國供應商的戰略目標。
台灣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偵查到與大陸相關的科技竊案高達20宗。(圖片來源:Pixabay)
美媒:不擇手段
紐約時報6月底報導,「中國製造2025」計劃存有巨大的黑暗面,報導以台灣聯電公司被美國美光科技控告為例,指出台灣聯電被美方發現替中國國企福建晉華竊取商業機密。報導表示,有關事件反映了美國為何要對中國開啟貿易制裁的部分原因。
華爾街日報亦指出,中國大陸目前是全球智能手機及電腦的主要產地,但中國過去使用的半導體幾乎全部仰賴進口,每年約為此花費2600億美元,比進口石油費用還多60%,這也是為何中國大陸想採用自製晶片,但卻想以「不擇手段」的方式取得關鍵技術。
紐約時報6月底報導,「中國製造2025」計劃存有巨大的黑暗面。(圖片來源:Pixabay)
台立委:商業損失天文數字
美國之音報導,民進黨立委黃偉哲則表示,中國大陸已經將竊密黑手遠伸美國,台灣的企業更難倖免。黃指出,「根據美國的統計,美國每年受到商業間諜損失的國家和商業利益,遠大於軍事上的受損,也就是每年受損的商業機密金額是以數十億,百億美金來計,坦白講,這個數字是天文數字。」
台灣前金管會主委、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表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國際上非常有競爭力,「我希望中華民國政府要防範,中國大陸也不可以用竊取的方式,因為這樣不合適也違法,相關企業也要防範,必要時提出檢舉,讓法院做最強制的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