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圖片來源:維基)
【看中國2018年7月2日訊】「家裡在(中國)一二線城市有很多套房是怎麼的一種體驗?」有一位在美國的華裔男子的答案也許會出乎您意料。他說家裡有十套房也有可能一事無成,他還說張口閉口多少房會被嘲笑、房子真不是什麼好資產等等。怎麼會這樣?趕緊來看看吧!
我不覺得家裡有很多套房的孩子有多厲害,大可不必羨慕他們。我爸媽以前在成都擁有10來套房,包括商鋪、普通住宅跟酒店式公寓,後來在美國也買了house。在那段時間,我爸非常嚴肅地說:「你有大好前途,所以股票這類的東西碰不得(後來的中國房產跟股票性質類似)」。
我當時納悶,我賬戶上就幾萬塊錢,就算虧完了也不是啥事。後來才明白,我爸是怕資產的漲跌起伏將充斥並佔滿我的整個心智,讓我無心學習與創業,最後落得除了房證跟磚頭以外,一事無成。
現在看北京不少是坐吃山空又沒有什麼文化的拆遷戶小孩,其中有一個成天混貼吧到處說自己家裡多少套房,還喜歡找他家隔壁的211大學的女孩加微信,結果沒人看得起他,在網上加他的幾乎是房地產中介。
一、美國人對於房子的思維
到美國去之後,特別是考上了好的大學,接觸的世界突然大了太多。每次看國內媒體,以及和完全在中國長大的同學聊天,感覺這代中國年輕人有虔誠的信仰:房子教。
在一個美國同齡人的話語和思維中,房子有5%的比例就已經很大了,大多數人小於1%的,或者完全不考慮買房的。並非因為買不起——在美國一般城市,房子總價約為5-6年的收入,在大城市約為10年的收入,比中國年輕人買房容易十倍。
即便是這樣,很多美國人都覺得,花5年的收入來買一堆木頭、水泥、磚頭?才不幹呢!但在中國年輕人心裏,房子就是命。我覺得真不可思議。有位剛從中國來波士頓讀書的同學,總喜歡說自己家裡在北京有十幾套房,是真的。但是來得久一點的同學們一般看不起他。為什麼呢?舉個假想的例子:
如同一個非洲最窮的地方的土著來中國,開口就是「我家屯了一萬袋大米」一樣。中國社會發展早就過了大面積餓死人的時期,家裡的米夠吃就行了,沒有人比誰的大米多。
不過這位非洲的同學所處的社會還在那個發展階段,所以就覺得囤積越來越多的大米就是人生最高追求。你向他說房產證比大米高端,他根本理解不了。如果他的社會連法制基礎都還沒有建立,產權這個詞他根本就無法理解,覺得中國人追求的東西都很虛。但是越剛需的東西,其實往往越low。
同樣在中國,大家還在一種衣食住行,尤其是住(房子)和行(車)還比較緊缺之下,所以大家就比誰家磚頭多。中國學生連到了美國去也是比房比車,整個思維的框框,在美國人看來就很村。如同中國人看那位非洲兄弟一樣,不知不覺中暴露了自己的國際社會階層。
扎克伯格(圖片來源:維基)
二、美國人都追求什麼呢?
這一代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年輕人,有錢也不比車、房,甚至不比錢。比如美國年輕人基本不關注在扎克伯格的身價,而更關注他的貢獻。美國名校年輕人的價值觀裡,你所做事情的本身,比你因為做這件事情而掙了多少錢還要重要得多得多。而這在中國好像剛好相反。
我也認識很多家庭很好的白人,包括名校教授的家庭和對沖基金經理的家庭,他們的兒子不僅不屑於考慮車子、房子、名牌,甚至連女生的外表都不這麼看重,至少不是選女朋友的第一標準。
例如我的一位家境優渥,且長得比較帥的猶太朋友,當我告知他中國還有很多名校畢業的年輕人結婚時,將房子車子作為重要的考慮因素,並把女性的外貌當作第一重要的考慮因素時,他顯得很詫異,並說那至少是美國兩代以前(爺爺輩)方有的老舊文化了。
1960年代開始,美國培養出一大批對地產、石油和傳統金融(商業銀行跟投資銀行),以及對這些行業的老舊文化(屯地產、穿名牌、買豪車、找美女結婚等)不屑甚至牴觸的年輕人。而這部分人就是我們父輩這一代的美國人。
若從特朗普成長的時期算起,我們這代美國同齡人,已經是美國的第三代了。新文化在美國年輕人,特別是名校年輕人中,已經佔據絕對主流。而剛到美國去的中國學生顯得很異類,不少還拿著豪車和房產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三、在一二線城市有很多套房是啥體驗?
1.家裡除了房子,沒其它重要資產和事業的小孩,哪怕在一線城市擁有十幾套房子,他們中大多數(不是所有),是沒有自己的事業的,有的甚至是一事無成。
他們今後也幾乎無法開創事業,這是因為成就事業是需要動力的。這也是為什麼自然資源(農業資源)最好的國家,在進入工業時代後,大都成為了最窮或次窮的,比如南美的一些國家,在歷史地理學裡叫做「資源陷阱」。
2.拿房子和人比其實是一種落後文化的體現。張口閉口就「我家在北京有XX套房」的人,在國外其實大家都看不起的。
3.房子真不是什麼好資產,而且在社會中不安全。有渠道的人都diversify了,剩下沒有任何渠道和背景的只能傻持著房產。所以房子佔其整個人的事業、資產、收入的比例很高的,一般是中國的底層。
現在中國人覺得有很多套房的人特別厲害,只是大家的思維被房產這個概念束縛了而已。過了這階段,我們就不會那麼在意房產了。就像已經過了餓肚子的階段了,就不會覺得家裡有10袋大米的人比1袋大米的人厲害多少一樣。
如果我們把人均收入高,社會發展更厚實的北歐加入對比,就非常明顯了。北歐人極度瞧不起比錢、比房產、比資產的人。在北歐,對所有人(包括失業的、存款為負的)的衣食住行、教育(甚至教育公平)幾乎完全解決了。
在這種社會我們可以看到,比如開汽車容易被騎自行車鄙視(因為不環保),所以北歐上班開車的是越來越少。一個國家的人民長期不缺乏衣食住行,其中任何一項都是夠用就行,包括錢。
責任編輯: 許天樂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