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養生:向古人學習防疫的智慧(圖)


粽子熱量高,宜適量攝取,搭配茶水可以解油膩、助消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5月粽香處處,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到了。說到端午,大家會想到甚麼呢?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粽子」,接著可能會想到香包、艾草、划龍舟等等。

黃曆仲夏5月,自古有「惡月」、「毒月」之稱,古人甚至稱5月5日端午節為惡月惡日,此時天氣炎熱,細菌易孳生,毒物、昆蟲也特別多,導致「瘟疫」發生的風險加大,其實這些流傳至今的端午習俗還暗藏著老祖宗祛病辟邪的智慧呢!

吃粽子養胃健脾

中醫認為,糯米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能益氣健脾、開胃消食,非常適合這個炎熱的節氣食用。包裹粽子的粽葉也有養生功效,例如:竹葉利尿排毒、清熱除煩;荷葉清熱利濕、和胃寧神;蘆葦葉亦能除煩止渴、清熱生津。

內餡加入蓮子能健脾除濕,加大棗可補氣養血,加小豆則有消腫作用。由於天氣炎熱,人們普遍食慾不佳,而粽子裡的糯米經過蒸煮,粽葉內的一些有效成分可和內餡的營養融合,更加滋補。要注意的是糯米黏性較大,進食太多容易導致消化不良,且粽子熱量高,攝取宜適量,搭配茶水可以解油膩、助消化。

吃鹹鴨蛋滋陰清肺

順應節氣,端午節還有一個吃鹹鴨蛋的習俗,鹹鴨蛋營養豐富,含較多的維生素B2,能滋陰清肺,預防貧血,幫助骨骼發育,對於夏季喉痛、齒痛、咳嗽、膈熱、泄痢等病症有緩解作用,在陽氣旺盛的夏季,有助於祛除體內的濕熱。

以前的主婦們會用艾草、黃金山、花麥腎、金銀花藤等10多味揮發性中草藥,混合成「草頭湯」來煮鹹鴨蛋,搭配粽子食用,現在許多美味的粽子也用鹹鴨蛋來當內餡。

掛艾葉、菖蒲驅蟲辟邪

端午節即將進入「夏至」,正是蚊蟲、病菌易作亂的時節,端午在門上懸掛「天中五瑞」的習俗,是藉助它們特殊的氣味來清潔空氣、消除病毒

所謂「五瑞」是指艾草、菖蒲、大蒜、石榴花和龍船花。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預防瘟疫;菖蒲能解毒殺蟲、去濕逐風,因形狀似劍,有「水劍」之稱,古人認為掛在門上可收驅鬼辟邪作用;大蒜辛辣的氣味濃烈,殺菌效果佳,懸於門外能驅瘟辟邪;石榴花的根部可驅蟲;龍船花的根則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塗雄黃解毒殺蟲

雄黃是一種含砷的結晶礦石,也是具有解毒殺菌作用的中藥,其味苦、性溫、微辛,由於內含毒性很強的砷鹽,殺蟲作用甚佳,通常以外用為主。古人用雄黃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所謂的五毒--蛇、蠍子、蜈蚣、蜘蛛、壁虎等就不敢近身。

因為雄黃的主要成分二硫化砷,遇熱以後可分解成砒霜,如浸入米酒或高粱酒中製成雄黃酒,可以外用塗擦治療疥癬、疔瘡等皮膚病,但不建議飲用。古時拿雄黃酒泡製藥物,也是要經過一定的製作程序才能喝的。

香包強身健體

香包是古人的防疫利器之一,民間流傳「有百病配香囊」的說法,對於增強免疫力,預防傳染病有很好的效果。

自製端午香包的方法並不難,只要到中藥房購買艾葉、肉桂、蒼朮、藿香、砂仁、白芷、吳茱萸各2克,再加丁香1克,將這些中藥研成細末,放入布袋中縫好即可,有健脾和胃、散風驅寒、理氣止痛等功效。可以佩戴於胸前、肚臍處或腰際,不時拿來聞一聞,掛在室內、門口、車內也行。

向古人學習防疫的智慧,端午節做好養生功夫,讓自己和家人都能平安、健康的度過這個夏天!

本文留言

作者張新芳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