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北戰火不斷,緬軍清洗中緬邊境另一種族?(組圖)


位於中緬邊境大山裡的克欽難民營(藍色屋頂)。從中國境內一側拍攝。(美國之音朱諾拍攝,2015年3月16日)

【看中國2018年5月3日訊】當全世界的目光仍在持續聚焦於緬甸若開邦的羅興亞人難民問題時,另一波難民潮已經在緬北形成。5月1日,聯合國緬甸人權狀況特派調查員李亮喜(Yanghee Lee)在新聞發布會上對緬北克欽邦衝突的「急劇」升級發出警報,並呼籲相關各方保障衝突地區百姓的生命安全。

李亮喜表示:「無辜的百姓正在失去生命或受傷,數百個家庭在逃亡。過去幾週內,我們在克欽邦觀察到的事情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必須立即停止。」

根據聯合國人權機構的報告,在過去三週內,共有5000多名平民逃亡至中國邊境附近,其中很多是兒童、孕婦、老年人和殘疾人。而從今年1月到現在,克欽邦逃亡的難民數量已經超過一萬人。李亮喜在新聞發布會上重申,衝突各方必須遵守國際人道主義原則,採取措施,避免對平民的傷害。

自2011年以來,緬北克欽獨立軍與緬甸政府軍之間的戰爭一直在斷斷續續地進行著。而戰鬥從今年1月開始逐漸升級,據美聯社報導,緬甸軍方出動了直升機和戰鬥機,對克欽軍陣地進行轟炸和射擊。由於缺乏空中力量的保護,克欽獨立軍不得不逐漸放棄部分陣地,並將部隊化整為零,避免與政府軍過多的正面對抗,靠游擊戰和突擊式騷擾與政府軍展開拉鋸。

由於國際社會更多地關注緬甸西部若開邦的羅興亞難民,緬北的這場戰爭似乎已經被外界所遺忘。克欽軍在中緬邊境地區負責監督人道主義援助的一名官員早橈(Zau Raw)對美聯社表示:像羅興亞人一樣,克欽族人已經越來越意識到,「緬軍想把我們徹底消滅掉,這是一場清洗我們的戰爭。」

克欽獨立軍於上世紀60年代成立,曾經以尋求克欽族(中國境內為景頗族)的獨立為訴求。1994年,克欽軍與緬甸政府軍達成停火協議,民族訴求也逐漸改變為「尋求更大限度的自治」。2011年,長達17年的停火協議被打破,此後,戰爭時斷時續,至今已造成超過10萬的克欽民眾流離失所,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暫居在中緬邊境上的160處臨時難民營裡。記者曾於2015年到訪克欽軍總部所在地拉咱(Laiza),採訪了克欽難民事務負責人,對難民營生存狀況的惡劣深有感觸。


難民營的飲用水問題亟待解決,衛生狀況堪憂。(美國之音朱諾拍攝,2015年3月17日)

與緬甸的主體民族緬族所信仰的上座部佛教不同,超過90%的克欽人信仰基督教,而散落在克欽邦各地的教堂則成為克欽難民的短期避難場所。緬甸政府像對待羅興亞人一樣,限制國際救援機構進駐克欽戰區,中國境內的景頗族教會和一些國際教會組織成為向難民提供緊急救助的主要力量,定期從中國雲南一側跨境向難民營運送食品和衣物。但是,由於政府軍對克欽軍控制地區的壓迫,這些救助活動正在變得越來越困難。美國新澤西州的若歌教會,每年都有教友前往緬北救助難民,建難民小學、收容難民孤兒、給難民發放藥品、搭建潔淨飲用水裝置、宣教……帶隊的陳先生表示,這幾年因為戰火蔓延,救助工作越來越困難,換過好幾個救助地點,也不知道下一次能否順利進入緬北。

就如發生在若開邦的事件一樣,聯合國人權機構收到了多起緬甸軍隊虐待克欽百姓的報導,包括濫殺、綁架、搶劫、酷刑、強姦和強迫勞動等行為。更有甚者,有報導稱,緬甸政府軍在攻擊克欽軍的陣地時,將被抓獲的克欽平民充當人質或人體盾牌。

4月30日,5000多名民眾在克欽邦首府密支那市(Myitkyina)舉行了抗議遊行。據緬甸媒體《伊洛瓦底》(The Irrawaddy)報導,遊行群眾呼籲緬甸政府出面阻止緬軍繼續進攻克欽軍陣地,並允許國際救援組織救助那些因躲避戰火而隱匿在緬北叢林裡的難民。

遊行的組織者南普(Nan Pu)表示:「那些被困在叢林裡的人,特別是女性,孕婦,老人和五歲以下的孩子,正在遭受痛苦。因此,我們呼籲政府和軍方,動動憐憫之心,盡快讓他們離開那種惡劣的環境。」

昂山素姬的民盟政府上臺後,一度將與少數民族武裝的和平談判作為政府的首要任務。然而,經歷了先後兩次「21世紀彬龍會議」之後,全面停火協議的簽署看似仍然遙遙無期。第三次「21世紀彬龍會議」已經數度推延,威廉亚洲官网 的說法是將在今年5月底召開。而克欽獨立軍正是沒有在停火協議上簽字的8個少數民族武裝之一。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