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聞不到的藥水味:美國總統「胃疼」是心肌梗塞?(圖)


為什麼普通的「胃疼」竟然是心肌梗塞呢?其實這種現象並不罕見,因為這類情況在醫生醫病的歷程中屢見不鮮。(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疾病也許是政治家最見不得人的事情之一,隱瞞則似乎是他們的傳統。二○一六年初,競選美國總統的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在台階上滑了一跤,在身邊幾位助手的幫助下才勉強走上台階。不幸的是,發達的傳媒沒有放過這一幕,這組「事故」照片在全球不脛而走,引發選民對希拉蕊健康問題的質疑。而希拉蕊的最大對手、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川普(Donald John Trump)多次藉健康問題攻擊希拉蕊。據稱,希拉蕊曾在二○一二年因腦震盪引發腦血管疾病,腿部也患有深靜脈血栓,還得了甲狀腺功能衰退。面對這些評論,希拉蕊一律予以否認,但她最終的落敗或多或少和這些負面報導有關,美國人顯然不大願意選擇一位病榻上的政治家當總統。

一九五五年九月底,一則不大引人注意的新聞出現在美國媒體上:白宮發言人聲稱,時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因為「夜間消化不良」住院,暫時停止工作。美國民眾對此似乎並不太關注,因為不久後,他們的總統又重新出現在記者的鎂光燈下。多數人並不知道總統在那天晚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當天晚上,艾森豪被診斷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簡稱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為什麼普通的「胃疼」竟然是心肌梗塞呢?其實這種現象並不罕見,在我的行醫生涯中,這類情況屢見不鮮。

冠心病的病變源於支配心臟的血管。這一門類裡,最強力的殺手來自心臟表面的冠狀動脈之內,最可怕的表現形式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臟表面分布著若干條冠狀動脈,它們肩負著為心臟肌肉和傳導系統提供血液和養分的重要使命。在這些血管裡面,隨著年歲增長和不良物質的沉積或破壞,可能會長出血栓,逐漸阻塞血流,任何一處出現狹窄都會造成胸悶、胸痛等不適,長此以往會惡化心臟功能,稱為心絞痛。任何一處出現完全閉塞,尤其是突發性的,都會造成心臟肌肉的不可逆損傷,嚴重者直接導致心臟停跳誘發猝死,這就是急性心肌梗塞的最大危害!

從解剖上看,心臟表面的血管分布酷似人蔘的根鬚。由於心臟表面主要由三大分支支配:左前降支、左迴旋支、右冠狀動脈,分別供血給心臟的不同部位,每一處的梗塞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心電圖、不同的病患臨床表現。在多數情況下,右冠狀動脈為心臟的下壁供血,這個位置與腹部臟器毗鄰,僅隔著一塊膈肌。因此當心臟下壁受損時,有些病患會產生模糊的上腹部不適,由於體內痛覺神經分布複雜,一般人很難仔細分辨出疼痛不適的具體位置,由此產生類似源於上腹部的悶脹。對經驗不足的醫師來說,非常容易造成迷惑,如果警惕性不足將造成嚴重的漏診,甚至對病患的生命構成不利影響。艾森豪當晚極可能曾與死神擦肩而過,儘管這不是他第一次與死神打交道。

然而,醫師即使做出了合理診斷,那個時代只能給病患使用口服或注射藥物,對於梗塞的血管幾乎無能為力。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醫師們會把注意力放在心臟康復鍛鍊和功能恢復上。

急性心肌梗死無疑是頭洪水猛獸,常是生命的終結者,人們無不談虎色變。在當時,心肌梗死的病患會被要求需嚴格臥床休息六週才能下床活動。醫師認為過早活動可能有誘發心臟破裂的風險,而六週時間足以讓損傷位置瘢痕化趨於穩定。不過,長時間的臥床休息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後果,如便祕、深靜脈血栓形成、墜積性肺炎等。由於各種原因,有些人甚至會臥床更久,導致一系列生理功能衰退的症候群,在康復醫學上被稱為「廢用」,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肌肉系統,表現為肌肉萎縮和肌力下降。

艾森豪首次發病後,美國心臟病學會奠基人懷特博士(Dr. Paul Dudley White)開始擔任他的保健醫師。當時的主流療法主要是讓身體和心臟充分休息,讓受損的心臟肌肉盡量減少負荷,避免併發症。懷特博士卻創造性地向艾森豪提出趁早活動的建議,同時讓其持續日常活動,包括從事世界上壓力最大、最忙的工作「擔任美國總統」,至於艾森豪愛好的釣魚、打高爾夫球也被鼓勵,還建議他多多散步。

醫師們逐漸認識到,病患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後,早期活動可以預防許多臥床休息導致的併發症,並不會增加死亡風險,而且以運動為基礎,更有利於損傷心肌的癒合和心臟功能的改善,降低死亡率。不過,這只是對一般患者的總體而言,具體情況要實際分析,有些情況嚴重的病患六週後都沒有脫離危險期,這時就不建議下床,是否該把「早期」界定為六週也值得商榷。值得注意的是,艾森豪時代的人們對心臟康復的認識尚在初步探索階段,沒有完善、成熟的方案指導心梗病患的康復治療。

(本文節錄自:譚健鍬著作、時報出版的《世界史聞不出的藥水味:那些外國名人的生老病死》一書)

本文留言

作者譚健鍬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