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死沒嚥下那口氣(圖)


廖永林(化名)展示自己花費近百萬購買的部分錢幣和郵票

【看中國2018年3月2日訊】新年前,多地曝出老年人被騙的消息。

在保健品推銷、高價售賣紀念幣收藏品、「會銷」、高息理財等各種騙術的「圍獵」下,一些老人少則損失數千元,有的被騙光一生積蓄,負債纍纍。多地警方、法院發布了針對老年人的常見詐騙類型和提醒。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多個機構作出的調研報告顯示,老年人已成為詐騙的主要受害人群。

老年人容易被騙的原因複雜,除了自身接受社會信息少、防騙意識低等特點,也有心理、家庭甚至社會的因素。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陳紹建說,老人最怕的是寂寞和無用感,他們同樣也需要實現自我價值,也正因為子女不明白如何安排父母退休後的生活,才給騙子鑽了空子。

在一些保健品公司和收藏品公司的內部,「如何獲得老人信任」「研究老人的心理」也成為上崗培訓課程。推銷員通過口頭親切稱呼甚至認乾親等方式,用長時間的「溫情攻勢」打動老人,取得老人信任後進而行騙。

北京律維銀齡研究與服務中心負責人盧明生律師認為,老年人被騙已不再是個體的問題,而是社會的問題。工商、公安等部門還應加大打擊力度。

六旬老人被騙百萬元含恨離世

直到死的那天,66歲王權購買的大量錢幣、收藏品也未能如願拍賣。

「到死也沒能嚥下那口氣。」王權女兒說。

王權生前至少在8家公司高價購買了收藏品或紀念幣。銷售員告訴他,一段時間後可以幫他將這些紀念幣拍賣,獲益巨大。

女兒有次聽王權提過「想賺些錢留給孩子。」那是女兒生完二胎後的事兒。

2014年底,女兒生了二胎,母親前去照顧,王權獨自居住在四惠附近。

女兒回憶,大概在2017年初,她曾聽到疑似收藏品銷售人員給父親打電話,邀請父親前去公司洽談,他一口答應。當她詢問時,父親回答:「反正沒事,去看看。」

王權從2012年查出胰腺癌,多次化療、住院後,於2017年8月去世。女兒在房間收拾遺物時,才發現他至少在8家公司購買了收藏品或紀念幣,花費180多萬元。

在女兒印象裡,王權是一個生活節儉的人,經常吃剩菜剩飯,有時還會撿別人丟棄的家居物件回家用。

為何花上百萬元買收藏品或紀念幣,妻子和女兒並不知情。

女兒有次聽王權提過「想賺些錢留給孩子。」那時的王權還因患癌需定期化療、住院,花費不少醫藥費。女兒猜想父親為了減輕她的負擔,也在想辦法自己掙些錢。

但這些已入手的收藏品、紀念幣再難以出手。

2017年6月份,王權腳都化療麻木得沒法走路了,還要去收藏公司,想把手中的藏品出手換錢,未果。

在王權的微信裡,曾在去年7月聯繫一家公司的銷售員,詢問藏品什麼時候能出手。但沒有得到回覆。此前很長一段時間,這位銷售員經常給王權發早安、心靈雞湯、天氣預報的信息。

那時的王權已是癌症晚期。1個月後,王權去世。

女兒在王權的手機裡發現,有些電話號碼沒有備註,但幾乎每天都會打來,而且有很長的通話時間。

女兒懷疑這些就是推銷員。此後還有收藏、拍賣公司的電話打來,邀請前去購買藏品。

王權生前把所有購買收藏品、紀念幣的明細記錄在賬本上,銀行交易憑條也夾在其中。女兒根據這些信息找收藏公司退款,發現有2個公司跑路完全找不到了,還有3家公司,以各種理由推脫不退。

其中在百子灣的一家收藏品公司,王權購買紀念幣花費近100萬元。王權女兒拿著紀念幣前去退款,對方稱沒有票據,不承認在此購買。王權女兒於是報警。

85歲的楊慧也陷入了拍賣公司的套路。她離異多年,為了做生意,她賣掉了房子,租房獨居。

她從2016年春開始接觸了20多家收藏品或拍賣公司。「什麼也沒賣掉,還四處交錢,欠了一些債。」她有點唏噓,又隱約懷著希望,「這些公司都說我那兩幅字可以賣到一二百萬」。

但希望沒能照進現實。

老人執著買紀念幣拿房抵押貸款

被騙的老人不止王權、楊慧。因執著買紀念幣,68歲的張佩芳在家裡引爆連番「衝突」。

9個月前,張佩芳在一家收藏品公司員工的介紹下,將自住的密雲一套房子抵押貸款了100多萬元,用於購買該公司的紀念幣。家人及時發現後,保住了房子,但錢還得還。

為勸說張佩芳不再相信收藏品公司,家人甚至對她動用了武力——張佩芳的姐姐給了她兩個耳光。

這讓張佩芳感到毫無尊嚴。她認為,誰都不能理解她,「等(紀念幣)升值了拍賣,到時候可以賺300多萬。」

2017年5月開始,張佩芳在朝陽區SOHO現代城的北京燕文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聽信業務員的「升值論」後分多次購買了錢幣、紀念幣。

這是一個曾被多次曝光的騙局——收藏品公司將低廉的紀念幣甚至正在流通的貨幣,以高價賣給老人,鼓吹能大幅升值,同時許諾在一年或一年半以後幫助老人將購買的紀念幣拍賣,獲得更大收益。但拍賣只是幌子。

張佩芳買紀念幣花了70餘萬,在業務員的建議下,她瞞著家人拿房去做抵押貸款。由此引發家庭「衝突」。

張佩芳和家人鬧得最凶的一次,正是在這次「衝突」之後。

她為了還貸款公司的債,要賣掉女兒住的另一套房。女兒抄起凳子就要砸她,兩人大吵一架後互相不再說話。

張佩芳的子女坦承,母親被騙並不是第一次。

在張佩芳十多平的臥室裡,床邊的一排三層櫃上,擺滿了各種保健品的瓶瓶罐罐。這些瓶子上,白色、黃色、藍色的標籤標注著不同的功能,如保護心臟、調理血管、預防糖尿病等。其中一些保健品早已過期。

買保健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年前。張佩芳在一次免費體檢中發現血稠後,開始吃保健品調理。500多塊錢一瓶,可以吃24天。

之後,她遇到過多位向她推銷保健品的業務員,聽到該保健品的功效正對自己身體的症狀,她就會購買。

沒錢的她甚至會借錢買保健品。買得多了,她還得了好多特殊貢獻獎。她還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理事,只因為花6000多買了該公司的產品。公司的人告訴她,等到公司上市,她就能持股,然後每年能分紅。

所謂的「理事」其實就是核心會員,「公司上市」的承諾也是一年復一年,但張佩芳並不在意。倒是公司每年一次的免費旅遊,她每次都去,一次去個幾天,回家時又帶回滿滿一袋保健品和小禮品。

家人說她買保健品已經「瘋了」,她反駁說,現在身體沒有大毛病,完全是吃保健品的功勞。

在她的保健品裡,一些保健品查詢不到產品批號,或是被誇大功效。

如一盒近千元的桑黃參肽精片,銷售員稱可以緩解高血壓、冠心病,記者在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上未能查到該產品的批號。另一款藍莓提取物複合軟膠囊,號稱是治療眼睛的進口保健品,同樣查詢不到批號信息。

2017年,山東新亮律師事務所濟南市民間老年人防詐騙維權中心的一份《老年人法律觀念及維權意識現狀調查報告》顯示,老年人已成為詐騙的主要受害人群,受訪者中32.6%的老年人曾遭遇過詐騙,其中,營養保健品詐騙和投資理財詐騙為主要詐騙形式。

有觀點稱老人容易被騙源於自身文化程度不高。重案組37號探員自2017年以來採訪了多名受騙的老人,其年齡在55到85歲之間,文化程度大多比較高,有退休幹部、教師等。

從各案例看,騙子一般利用老年人接受社會信息少、防騙意識低,同時愛貪圖小便宜的特點,實施詐騙。比如先免費贈送米、面等小物品,熟絡之後再將老人騙到店內高價購買紀念幣、保健品等。

對於老人頻頻落入保健品和投資理財騙局,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陳紹建說,老人最怕的是寂寞和無用感,一旦感覺自己沒用了,人生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所以才會想著投資理財,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想通過「投資」幫子女賺錢。但老人對一些新興的投資理財並不是太懂,容易落入騙子的圈套。另外,步入老年後,身體各機能下降甚至出現問題,出於對死亡的恐懼,「生」的本能就會被激發。因此,當騙子以保健康為名向老人推銷保健品時,老人會較輕易地相信。

推銷員為打動老人直接叫「爸、媽」

在老人被騙的各個案例中,「閨女」「兒子」的身影頻繁出鏡。

他們與老人並無血緣關係,只是普通的推銷員或業務員。記者採訪多位有受騙經歷的老人發現,這些推銷員通過口頭親切稱呼甚至認乾親等方式,用長時間的「溫情攻勢」打動老人,有的推銷員甚至直接管老人叫「爸」「媽」。

但他們只是視老人為「獵物」,在取得老人信任後進而行騙。

「如何獲得老人信任」「研究老人的心理」也成為一些公司業務員的上崗培訓課程。

重案組37號探員此前在北京一家保健品公司暗訪時,公司培訓員工多次強調,要注意關愛老人。「到老人家裡,提點水果,到了掃掃地,走的時候帶上垃圾。等你要賣貨的時候,他還好意思不買嗎?」

員工很注意維護與老人的關係,白天上班時,他們會站在菜市場門口發禮品領取單。見到熟悉的老人,會上去熱情地打招呼。有時還會對老人撒嬌,「去一下吧,給我捧捧場。」

一篇《騙子自述:我是怎麼騙老人「心甘情願」買保健品的》文章,則用大段篇幅講述「如何獲得老人信任」。

「我們一般不叫他們爺爺奶奶,是叫叔叔阿姨。因為這樣顯得他們更年輕;保健品不能說保健品,會說‘保健食品’,加上這個‘食’字後,老人容易會對此放下戒備心……」文中這名曾經的保健品銷售員說,為了研究顧客,每天晚上6點閉館就會召開長達5個小時的會議,四五個人琢磨一個老人,專門針對他們的性格、家庭以及收入狀況進行分析,並且制定第二天的計畫。計畫內容包括確定和老人下一步的聊天話題,有時候會細緻到,見面第一句話和老人說什麼,老人作出不同情況的回應後,又該如何應答。

該保健品銷售員說,當一個老人成為顧客的時候,我每天有8個小時陪在老人身邊,陪老人買菜、幫老人做飯。老人在家很孤獨,天天去看他,每天給他送些水果,陪他聊天。老人都把銷售員當成了親孫子。老人家裡斷水斷電,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銷售員。晚上老人病了,陪老人去醫院看病的,也不是他的孩子,而是銷售員。

這名銷售員回到老家後,發現奶奶被同行拉去購買保健品。「我第一反應就是勸她不要買,可奶奶不聽,我最終沒有堅持,顯然,那個銷售員對她足夠好。」

張佩芳至今仍覺得保健品銷售員王崗對她很好。王崗也認了張佩芳做乾媽。

重案組37號探員此前採訪紀念幣騙局時,65歲的受騙者孫林(化名)說,他是通過電話邀約去收藏品公司免費領紀念硬幣,認識了公司銷售員杜某。此後的一年間,他經常接到杜某的電話、簡訊,不僅是勸其再來公司領紀念幣,還會噓寒問暖,碰上他身體不適,更是會叮囑「好好休息,注意身體」。

去年11月,重案組37號探員在朝陽SOHO現代城D座一家收藏品公司門口看到,一名女性銷售員挽著一名老人的胳膊,舉止親密地不停勸說老人購買紀念幣。老人笑著點點頭。

除了獲取老人的信任,銷售人員還會刻意離間老人與子女的關係。

一位老人的女兒也向重案組37號探員反映,母親在燕文堂購買錢幣後,她無意間在樓道中聽到銷售員對母親說,千萬不要告訴家人,你的女兒肯定不會同意,況且也不懂。

獨居空巢老人成騙子「優質客戶」

記者採訪多名被騙的老人發現,他們均未與子女同住,有的還是喪偶獨居,每月有數千元的退休金。

在保健品公司和收藏品公司的上崗培訓中,這類老人是他們潛在的「優質客戶」。

張佩芳目前與老伴居住在密雲的一套兩居室,女兒住在附近另一套房。兒子住在城內,一兩週回來一次,吃頓飯就回城,平時的交流都是些家常話。

張佩芳的老伴喜歡打乒乓球,有自己的愛好。而她沒有,除了打掃衛生做飯,平時出門最多的就是去各種保健體驗店坐坐。

她家附近有多個保健品體驗店,常有免費領雞蛋、面等小禮品的活動。張佩芳去得多了,和一些業務員也就熟了。

張佩芳兒子說,母親看很多推銷員都來自外地,「不讓人掙點錢怎麼行?」她非常心疼他們,甚至把自家被子送給一位關係好的推銷員。

楊慧一般在過年時才會見到子女。女兒是全職太太,女婿很忙,她不願去添麻煩。兒子家的房子較小,沒有客廳,她也不願意去。她租住在良鄉一個兩室一廳的房子,一個人住。

因為平時與子女溝通少,不少老人購買保健品或收藏品、理財產品時,家人並不知情。

有被騙老人的子女坦言,平時對老人缺乏關愛,也不是太清楚老人日常的動向。子女的缺位,導致騙子有機可乘,通過關心「取代」了子女在老人心中的位置。從而讓老人一步步陷入騙局不可自拔。

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陳紹建說,騙子是聰明的心理學家,從一些案例可以看到,騙子代替了父母在心裏對子女的要求和需求。也正是因為子女不明白如何安排父母退休後的生活,才給騙子鑽了空子。

他建議,當發現老人被騙後,子女不要埋怨父母被騙,而是應該多去看看父母,想出一些事情讓父母做,讓父母有價值感,讓他們感覺能夠被人需要。

5家被曝光收藏品公司被查

老人頻頻被騙也引發社會關注。

2015年,天津中醫大學幾名學生對全國四個地區400位老年人發放《孤獨感自評量表》進行調查,結果表明,62%的老年人處於高度孤獨水平。退休後遠離社會生活、無子女或因子女獨立成家後成為空巢家庭、喪偶等都成為老年人產生孤獨感的原因。

同年,北京律維銀齡研究與服務中心對1萬名老年人開展的養老服務需求問卷調查顯示,保健品消費、收藏品投資、高額借款、高息理財成為老年人被騙的重災區。

該中心負責人盧明生律師說,對於被騙的老年人來說,大多數人的家庭關懷不夠,家庭關係相對較淡,很容易被騙子給引誘過去。一旦老人投入第一筆錢,就意味著被騙的錢會越來越多。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蘇懷東律師認為,應通過新聞媒體、社區街道、司法機關,多方聯動,加強法律宣傳,提高老年人防騙意識和法律意識,以及高收益伴隨高風險的理財風險識別意識;加強對中老年詐騙案件的打擊力度,從實際出發,規範、簡化執法機關報案、立案、受案流程,方便老年人報警。

盧明生也認為,老年人被騙已不再是個體的問題,而是社會的問題。工商、公安等部門還應加大打擊力度。

在張佩芳、楊慧等老人所在的社區,儘管時常進行防騙宣傳,但居委會表示無法實時監控到老人動態,或者因為老人過於固執,很難讓他們意識到被騙。

北京市房山區西潞大街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穆女士介紹,為防止老人受騙,社區張貼不少宣傳畫,介紹各種騙局。此外,每月舉辦兩次講座,邀請銀行職員、社區片警講解,告訴老人如何防騙、受騙後應該怎麼做。對於一些常見的騙局,社區廣播也會進行提醒。

「但居委會人力有限,不能跟蹤到每個居民家裡。」穆女士說,一些購買收藏品、保健品的老人,不到發現自己受騙不會告訴其他人,居委會確實也無法實時監控到老人的動態。

北京市北京市密雲區檀城東區社區居委會張主任表示,聽說過張佩芳收藏被騙的事,居委會還去進行了勸說。「一直在做宣傳,也組織了社區活動進行防騙安全教育,下發宣傳資料,也有張貼宣傳畫。」

張主任說,「有些打著環保旗號賣產品的,我們都不接待,對於保健品店也提醒老人不要參與。」社區居委會做了這麼多工作,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但有些老人過於固執,很難讓他們意識到被騙。

2018年2月23日,記者再次來到朝陽區SOHO現代城,燕文堂公司及其他4家同屬一個法定代表人的收藏品公司,都已關門。

一位保安說,去年底這幾家收藏品公司被曝光後,警方曾來查處,帶走了一些工作人員。目前這些公司所在的辦公區處於待出租狀態。

在重案組37號探員採訪的過程中,現代城其他的收藏拍賣公司仍不斷有老人進出。

(文中王權、張佩芳、楊慧、廖永林、王崗為化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