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這個數據比「摻水」的GDP更令人震驚(圖)

 2018-01-22 00:3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4
    小字

1月1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宏觀經濟數據,2017年中國GDP總量82.71萬億,同比增長6.9%。不過,該數據也遭到質疑有水分。同天公布的人口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數量比2016年減少63萬,分析指這將對中國經濟產生諸多影響。
中國出生人口數量逐漸下降將對中國經濟產生諸多影響。(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8年1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1月1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宏觀經濟數據,2017年中國GDP總量82.71萬億,同比增長6.9%。不過,該數據也遭到質疑有水分。同天公布的人口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數量比2016年減少63萬,分析指這將對中國經濟產生諸多影響。

中國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GDP總量為827,122億元(人民幣,下同),首次邁入80萬億元的門檻。GDP同比增長6.9%,增速較2016年的6.7%提高0.2個百分點。

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針對一些省份出現的GDP擠水分問題,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回應稱:「十年前左右,發現地方數據總量加起來超過全國數據的情況,經過這幾年努力,差距在縮小,但仍然還是有差距。」

此前,幾個省份宣布將本省份歷史經濟數據進行縮減。例如,內蒙古承認財政、經濟數據存在造假的現象,核減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0億元,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40%;隨後天津把濱海新區濱2016年過萬億的GDP調整為6,654億元,縮水幅度高達三分之一。

這引發各界質疑中國經濟數據的真實性,《法新社》發布文章認為,必須對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長數字持謹慎態度,因為中國遼寧省的一位政府高官就公開表示,遼寧省過去就長期在經濟增長數據上造假。

不過,比GDP數據更令人震驚的是中國的出生人口數據。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17年全年共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人。人口出生率也同樣出現了下降。去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為12.43‰,而2016年這一數據為12.95‰。同時,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也繼續加大,60歲以上及65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比重都有明顯上升。

2016年,中共政府實施變相的計畫生育政策—「放寬生育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夫妻生育二孩」。彼時,官媒熱炒民眾「喜迎二孩時代」。然而現在,官方數據卻告訴吹捧中共政府政策的媒體:中國的人口出生總量和出生率都不升反降。

而衛計委此前的預測是全面二孩放開後,在中等預期下,中國在2017年將出生2,110萬人。現在的數字只有衛計委預期的81.7%,少了387萬。在經濟實力比較強的北京,研究機構的數據或許更能說明些許問題。

1月21日,《北京青年報》報導,在剛剛發布的《北京社會心態藍皮書:北京社會心態分析報告(2016-2017)》(以下簡稱《分析報告》)顯示,北京居民生育意願和生育行為差距較大。當人們被問到理想子女數時,58.6%的北京居民理想子女數為兩個孩子。但調查結果顯示,72.6%的北京居民實際生育一個孩子,僅有10.8%的北京居民實際生育兩個孩子。

同時《分析報告》調查近15年數據發現,北京居民生育意願正在下降。希望生育兩個孩子的北京居民比例逐步降低,在2001年,70.4%的北京居民希望生育兩個孩子;到2016年,希望生育兩個子女的北京居民比例降至58.6%。

看中國特約評論員唐新元指出,中國經濟原來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之前中國經濟的發展基本都是靠人口紅利,是靠廉價勞動力堆砌出來的GDP。出生人口不斷下降,意味著以後的勞動人口數量也會下降,成了拉低經濟增長的因素;從養老方面看,2017年中國養老保險撫養比降至2.8比1。養老保險金支付最困難的黑龍江省,它的撫養比是1.3︰1,即1.3個人養1個人,百姓們的養老成為難題;這對未來的房地產領域也會有衝擊,現在中國樓市庫存已經高企,人口的減少對官方聲稱的去庫存也產生壓力。

另外,中國的人口數據也遭到質疑。有專家表示,中國人口統計數據存在長期嚴重失真問題,錯誤的統計數據會帶來很大的經濟隱患。2017年5月22日,人口形勢與經濟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辦,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員易富賢出席併發言。易富賢表示,官方公布的人口出生數據有50%的水分,這是在犯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看中國首發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