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香港小學生閱讀能力下降,以普通話教學的學生閱讀能力更遜一籌。(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12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香港學童的閱讀能力曾經名列全球前茅,然而在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日前公布的「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結果顯示,香港學童在50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名下跌至第3、閱讀興趣更是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而因近年政策而使用普通話教學(普教中)的學生,其閱讀能力更遜一籌。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謝錫金表示,港童成績好但興趣弱,可能會「贏在起跑線、輸在終點線」。
閱讀能力下降興趣低 與教學模式有關
《明報》報導,港大進行一項大型國際研究,評估全球50個先進國家和地區的小學生閱讀能力、閱讀行為和閱讀態度。香港方面,研究對象包括了香港139家小學、共3533名學生和3499名家長。2011年港大曾進行相同研究,當時香港學童的閱讀能力名列榜首,但威廉亚洲官网 研究顯示,香港學童閱讀能力分數下跌,並下降2名至第3名,由俄羅斯名列榜首、新加坡則列第2名。
研究結果顯示,香港學童閱讀興趣偏低,僅36%學童對閱讀有較高興趣、遠低於全球平均值43%,在50個國家中排第33名。
主持研究的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林偉業認為,研究反映香港學生的學習模式相當機械化,「老師要我讀書、那我就讀,也可以讀好」,但學生自身卻缺乏興趣。林認為,如果能夠培養學生興趣,相信閱讀能力可以更進一步。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張慧明則強調,閱讀不應該是基於「功能性」,要求學生像做功課一樣,而是應該培養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尋求知識、成為「一生都會閱讀」的人。
香港學生在閱讀課堂投入度的評分為排名中最低,謝錫金認為,或許與香港學校教學難度有關,指難度要適合學生,學生才容易投入。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研究反映的情況與學校教學模式有關,因為香港學校過度操練的情況普遍,可能令學生失去對閱讀和學習的興趣。葉指出,學生的短期成績表現不能代表甚麼、也不能代表學生的真實學習能力,香港教育系統應該致力發展學童的興趣和信心,鼓勵他們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普通話教學成效低 學者:不應犧牲發展語文能力時間
此外,該評估亦發現,受政策影響實施普通話授課的學生,其閱讀能力較以母語粵語授課的學生低。
參與研究的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羅嘉怡分析指,普通話教學學校需要額外時間讓學生適應普通話環境,因此語文學習方面滯後。羅表示,學童升讀小學後,需要至少半年時間學習普通話發音,然後才能逐步理解老師教學內容,而以粵語教學的學校在這半年間已經正常開始課程。羅認為,如果學生需要學習普通話,應該循序漸進,不應犧牲發展語文能力的時間。
謝錫金亦表示,研究反映以普通話教中文並不會特別提升學生的中文閱讀水平。
教育局執意推行普通話教學 無視港童語言環境
所謂的「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是2008年起港府開始推行的計劃。香港在主權移交之前,實施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主權移交後,則以粵語為主要教學語言,不過部分教育工作者認為「香港應該與大陸接軌」,促使港府其後以鉅額撥款、執意推動部分學校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並指有關措施可以「改進學生閱讀和書寫能力」。目前香港有超過7成學校設有普通話教學班別,當中有25%為全校採用普通話教學。
2012年香港出現「國民教育爭議」,教育局曾刊登一篇為題《語文教學支援》的文章,文中否定了香港社會中粵語的語言地位,指粵語並非「中國法定的方言」,而「普通話才是法定語言」並指其反映「內地與香港經濟及文化的緊密聯」,引起港人不滿,指法律中規定中英文為香港2個法定語言,並無定義「中文」是否指特定語言,而港府卻自行決定將粵語矮化為方言。港人亦指出香港超過97%人日常都說粵語,質疑教育局強推普通話教學的行為漠視港童生活和語言環境。由於受到多方批評,教育局罕有道歉,並刪除有關文章,但仍被港人批評做法「兒戲」。
教育局昨日亦有回應有關排名,發文大讚香港教育「正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不過惹來港人批評港府「好大喜功」,指香港近來不少國際排名都出現下降,但港府「視若無睹」、「自我陶醉」、認為自己「成績不錯」,而面對國際社會的批評,港府亦採用一貫說詞,指「不得干預香港內政」,態度無異於「掩耳盜鈴」。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