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不要這麼殘忍
【看中國2017年9月15日訊】昨天半夜有個視頻也轉了幾下就消失了。打工子女開學之後離京的一個小視頻。後來發現騰訊視頻還有,今天下班路上我就在想,不管了,被刪我也要把這個視頻在公眾號放出來。想想就特彆氣憤。
回來之後我發現,沒了,全網都刪乾淨了。
不捨得離開父母的女孩(視頻截圖)
大城市特別是北京打工子女教育問題已經存在很久很久了,從我當年在網站做的第一個相關專題,北京相關部門以安全和更好的教育以及其他各種狗屁名義關閉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新聞到現在多少年了。真是極其殘忍喪盡天良。
從戶籍制度到留守兒童,重複過很多次,很多人不以為然。視頻的力量喚醒了更多的人關心。用「生離死別」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這是個巨大的問題。我說過這三千萬留守兒童就是這片土地的未來。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吃穿住可以不那麼講究,父母家人在身邊的陪伴和監護才是最重要的。
每次這種事情成為一個話題,總有人跑出來說,很遺憾,沒辦法,教育資源本來就很稀缺。言下之意是,這些孩子是被市場淘汰走的。但顯然不是這樣的,教育作為一種服務行業,稀缺是怎麼造成的?是貴金屬這樣的不可再生資源嗎?教育稀缺,同為服務行業的餐館怎麼就不稀缺了?教育資源的稀缺完完全全是人為造成的。我們都說孩子的錢好賺,背後的原理是,當父母的總是會想盡一切辦法給孩子力所能及的條件。這是什麼意思?稀缺,意味著這是一片巨大的市場,如果不是各種限制教育上會有你根本就想不到的創新模式。若不是人為的管制,全北京的農民工的孩子都可以有學上,條件好壞的區別而已。各種等級的學校好比各種等級的餐館,有錢人可以上國際學校貴族學校等等,條件差的就上個農民工子弟學校,好比路邊衛生狀況可疑的小吃攤。但再底層的人群如今也不會被餓死。但是他們的孩子的教育就是被「活活憋死」。
因此本來在北京奮鬥了好多年的人們,一旦有了孩子,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他們面臨極其痛苦的選擇,要麼跟孩子一起回去,謀生堪憂;要麼狠狠心讓家裡的親戚或者誰幫忙帶孩子,自己繼續孤獨地在北京奮鬥。哪一個選擇都十分慘痛。這根本就是人為製造的慘劇。而有些大傻X看完視頻,抹幾滴本能滲出的鱷魚眼淚嘆息道,沒辦法,教育資源稀缺。稀缺什麼稀缺!
僅2011年,北京市教育管理部門一口氣關閉了五十多所打工子弟小學和幼兒園。
視頻裡有家長也提到為了給孩子上學被像個傻子一樣要求辦這個證那個證。官方的說法是:暫住證、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務工就業證明、戶口所在地鄉鎮政府出具的在當地沒有監護條件的證明和全家戶口簿等所謂「五證」。但是這些辦了幾十個證的,依然沒戲。
我有點激動了,我覺得翻來覆去都是這些。對對對,不要跟我說這就等著有關部門能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更有效解決問題諸如此類的話,一個文件的事。但有個真相依然不容忽視:未來這些矛盾是否進一步惡化,全看這片土地上的大傻X們是怎麼看待戶籍制度和教育醫療市場化這件事。
戶籍制度,去你媽的戶籍制度。
最後,深吸一口氣,冷靜,重溫一遍關於戶籍制度的溫和耐心的舊文章。
戶籍制度是一個跟計畫生育政策一樣,除了「我去你媽的」幾個字以外根本不需要廢話的恥辱性制度。為了能讓從未質疑過,或者因為過去的教育,而堅信戶籍制度的人能有機會看到不同的分析,我需要不停不停不停不停不停不停不停不停不停不停不停不停不停不停不停地重複。你要覺得自己早就知道了,你別看了,願意的話請分享給別人看。以下內容心平氣和講道理,看完還支持戶籍制度,就是純傻:
如今個人信息聯網,人口遷徙等信息早就在政府的掌控之中。如果只是試圖管理和監督人口動態,倒也沒那麼壞。至少一個人僅僅是被老大哥盯著,並不會給因為工作生活的遷徙變動帶來太大的障礙。這麼說並不是在為此行為辯護,這當然也是有問題的,只是想說明如今的戶籍制度已經徹底跟不上改革的步伐,除了少數幾個大城市的戶口能享受特權福利,給相當多人的生活帶來巨大的麻煩。即使從大的政策背景上來看,戶籍制度本身已失去了現實意義。
戶籍制度這樣一個奇葩政策,是計畫經濟時代大背景下的必然產物。戶籍制度最開始是滿足新中國成立初的治安需求,緊接著計畫經濟導致的失敗,造成商品匱乏城市失業率飆升,在沒有全面崩潰之前,中央的「計畫思路」是不可能撒手。市場的存在,與全國的統一計畫是不相容的,必須強制取締。剛土改完得到的土地很快收回國有,私營也變國營,並且私人不再有資格做生意。農產品的統購統銷也就是自然而然的措施。其實就是農業補貼工業。公有制本質上不可能完成的經濟核算和激勵機制,使得糧食歉收,農民只能尋找活路(當時官方稱之為「盲流」)。
但在大計畫下,這是不可能被允許的,政策進化,戶口登記條例頒布,人口流動特別是農村人口的流動被嚴格限制住。所以,戶籍制度的誕生進化和鞏固,基本上是伴隨著計畫經濟的一步步失敗的過程。如果說黑奴尚有具體而實在的主人,且奴隸主會想辦法保護好自己的「財產」,那麼計畫經濟下的每個人則連黑奴都不如,每個人都是虛無縹緲的國家建設的螺絲釘,或者說是可以任意由中央計畫安排的牲畜。哪怕你不想吃這口分配的飼料,也不允許自力更生謀發展。也是在這個背景下,有了「大逃港」的舉世壯舉。一波又一波活不下去的中國人,想法設法逃到香港謀生,同時也為香港的繁榮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動力的大規模遷徙已成為常態。除了那些一輩子工作生活只在自己老家的人,多數人早就是四處闖蕩謀生。這本身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經濟發展需要各資源能夠充分流動,其中勞動力作為最重要的資源,在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調節下,會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也就是每個人的自主創造性和活力都會進一步迸發出來,哪裡好哪裡更適合自己就去哪裡。這幾十年的經濟的飛速發展正源於此,源於制度對勞動力的鬆綁。然而戶籍制度作為一個恥辱殘餘,在這樣一個時代大背景下折磨著每一個人。
人們辦個什麼證件都要回到戶籍所在地,所有人都得抽出時間回到老家去排隊辦理,通常還得是上班日請假回家,期間造成的時間金錢上的浪費不計其數,真正實現了舉國浪費。而實質上在辦理的時候人們會發現,從事實層面,這也是毫無必要的折騰。比如今天的民營企業根本不在意員工的戶籍在哪裡,只有那些國企繼承了這種腐朽。
所以目前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是,戶籍制度並無法阻攔人們去大城市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北京的年輕就業人口中,外地戶籍人士已經佔了一半,然而他們在這個城市打拼卻始終無法獲得一個「合法的身份」,在實際生活中也會因沒有本地戶籍而在購房買車上面受到限制。
這背後不僅有社會穩定的隱患,實質上已經發生的「留守兒童」問題正是戶籍制度所結下的惡果之一。
官方在戶籍的改革中所提到的目標:嚴格控制大城市,限制大城市,逐步放開中小城市,完全放開小城鎮。這是阻礙勞動力的自由流動,與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是相違背的。
不少支持戶籍制度的人也因常識缺乏而對大城市的規模有所忌憚。其實大城市之所以有如此方便的公共交通以及各種發達的商品服務,全因為這裡聚集了大量的勞動力。人們所擔心的城市承受力問題完全是忽視人的自由流動,也就是如果一個人在這個城市混不下去,那麼會選擇離開。
大城市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國家層面的各種福利上的補助,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們發現在這裡能創造更高的價值。簡而言之,能賺更多錢,或就是願意在這裡工作生活。這個世界上還有如此嚴格戶籍制度的國家幾乎所剩無幾,任何一個人在自己的裡國家工作生活,都應享有同等權利。而也沒見其他國家因沒有戶籍制度而亂成一團。「嚴格控制大城市」仍然是一種計畫經濟的思想殘餘,是對人的自主性的嚴重無視,也是政府習慣性地將其他層面的管制所造成的惡果嫁禍給人口太多。
戶籍制度作為計畫經濟時代的殘留的恥辱性制度早已應該徹底被拋棄,因此戶籍制度改革的真正目標應該是徹底廢除戶籍制度。
改革開放初期有一種罪名叫投機倒把罪,現在看當然是非常可笑的,倒買倒賣就入罪了。可是那時的不少人並不這麼看,不管怎麼說法律你得遵守啊。而那些敢於「以身試法」的人冒巨大風險倒賣,無意中成了改革先鋒,現在的眼光看,他們是英雄。
如今活躍在財富榜上的不少企業家,當年就是這麼過來的。包括最早標誌性的小崗村事件,如果不考慮當時的人們在殘酷環境下逼迫出的觀念的轉變,而只是單純地將這些改革事件看成是一種「至上而下的」「頂層設計」等等權力的規劃,這是對權力的高估,也是對觀念的低估。
一個壞政策的徹底廢除,什麼時間可能開始,是以什麼樣的形式以及怎樣的過程完成,這是任何人都無法預料的。如果說中央能認識到真正利國利民就應當立即廢除戶籍制度,當然是高效霸道,立竿見影的。這也特別符合普通人對政府力量的期待。只是人們總是忽略了一個國家中人們的觀念,特別是知識份子階層觀念的力量。
也就是說,即使權力出手要廢除這樣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也總是需要考慮到一個國家人們的觀念的大致趨勢。當多數人都能正確地認識到戶籍制度的荒謬之時,改革也就是水到渠成。每個人的力量都很渺小很無力。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認識到戶籍制度之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