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9月7日訊】2017年A股上市公司半年度財報披露都已完成,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眾多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淨利潤等數據並不樂觀。並且值得警惕的是,數以千計的上市公司在拋售投資性房產,這也反映出樓市的變化。
從各上市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現金流量淨額、總負債的同比變化幅度,可以看出各行業和公司的現狀,動態觀測上市公司的經營變化和其成長性。
其中有一個驚人的數據:1,494家上市公司在半年報中披露了投資性房地產數據。其中,1,163家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環比一季報減少。簡單來說,披露了投資性房產情況的上市公司中,近八成的公司是在賣房子。
財報研究人員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個是隨著地方政府不斷出臺樓市調控政策,相當一批上市公司認為在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價值在下降,不看好這類資產未來的升值空間。
另外,上市公司有維護本身市值的需要,賣掉或者轉出低效率資產,可以提高淨資產收益率等重要財務指標。這對於未來公司股票上漲,或者是再融資都有好處。
上千家上市公司賣房子,這不僅給樓市帶來巨大的拋盤,還向炒房者們傳遞了悲觀信號。
中國的上市公司紛紛進入房地產市場的現象,顯示出了當前中國經濟最為扭曲的一面,即整體經濟基本面「脫實向虛」。一方面,「炒房」帶來了超高收益,誘導越來越多的社會資金從實體經濟中抽離出來,流向房地產市場,導致資金「脫實入房」的出現,進一步惡化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房地產價格的高漲,會進一步抬高個人創業、企業創新轉型的租金以及其他成本,抑制整個經濟體的創新發展動力。
「脫實向虛」指的是在低利率的情況下,並沒有將資金源源不斷地引入實體經濟,而是有相當一部分進入了房地產市場。這種情況的出現造成了實體經濟增長乏力。這一現象的升級是在去年9月,伴隨著一些上市公司通過出售房產來獲得收益實現業績增厚、扭虧甚至保殼後,樓市之熱與實體經濟之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實體經濟喪失了吸聚效應,城市人口最終會外溢,地方經濟就可能是一場虛假繁榮。像早年的鄂爾多斯,現在的東北多數城市,都曾經或正在經歷這樣的重創。
(觀看更多中國內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