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8月26日訊】在A股市場,從來不缺資本玩家,缺的是踏踏實實做生意的企業家。
打造了「華建系」的江西富豪何志平就是一位資本高手,他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取得了上市公司天業通聯的控制權。只是,何志平花了10個億,買的這家上市公司的業績真是很差。
一、一上市 業績就變臉
根據公司介紹,天業通聯是一家集研發設計、製造安裝、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重大裝備製造骨幹企業,產品覆蓋交通工程、能源工程、採礦工程、物流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領域。
2010年8月10日,天業通聯登陸深交所。一上市,業績就變臉,而業績最輝煌的時候就是上市的那一年。
根據公司財報,2010年天業通聯的營業收入10.9億,接下來一路下滑。到了2016年,公司營收就只剩下3.2億了,僅為上市當年的29.36%,降幅高達70.64%。
公司營收慘不忍睹,盈利狀況更是難堪,上市第二年就暴跌,隨後公司靠正兒八經經營就從來沒賺過錢。
2010年,天業通聯的營業利潤為11,326.17萬,一年後,就只剩下2,217.6萬了,暴跌80.42%。這一年,公司到底經歷了什麼?從財報上看,主要是公司營收下滑,但是營業成本並沒有同步下降,並且期間費用,即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逆勢增加。由於以前冒進的經營壞賬也大幅增加,侵蝕了利潤。
沒有最差只有更差!這就跟金融危機爆發時市場走勢一樣,投資者總以為市場到底了,沒想到地平線下面還有地下室,地下室下面還有十八層地獄。同樣,你以為天業通聯暴跌80%後已經到底了,但是從那時候起,天業通聯的營業利潤就再也沒有高過這個數,最低的時候跌到過-4.34億。
業績再差也要拚命留在A股市場,天業通聯為此也用盡各種財務手段:重組債務、出售股權、出售固定資產等等。
2014年,天業通聯必須盈利,否則連續虧損兩年的天業通聯股票就要暫停上市了。但是,靠經營又實在賺不了錢,沒辦法,賣「資產」吧。
2014年,天業通聯出售子公司敖漢銀億礦業60%的股權,為當年貢獻了6,616.72萬的利潤,然後又靠出售固定資產、重組債務等取得3,698.62萬的營業外收入。就這麼七湊八湊,天業通聯的股票終於擺脫了暫停上市的命運。
公司經營差,天業通聯的財務人員其實也挺為難的。2016年,天業通聯又要面對嚴峻考驗,因為如果再虧損,公司股票就又要披星戴帽了。咋整?上市公司的一般性做法就是,在前一年就提前把費用確認了,然後把收入推遲至下一年確認:反正是為了下一年盈利嘛,這一年就使勁虧損。
二、詭異的毛利率
根據公司官網介紹,天業通聯最主要的模具產品就是管片模具。2016年,模具產品銷售佔營收的比重高達36.71%,是天業通聯最重要的產品。因此,模具產品的毛利率對公司業績有直接影響。
2016年,天業通聯的模具產品總體毛利率由上年的12.79%提升至33.12%,翻了一番還多——原材料價格漲這麼多,毛利率還這麼漲,這就比較詭異了。
機械行業是鋼材等大宗原材料的消費企業,同時也是電力、天然氣等能源的消費企業。供給側改革以來,原材料價格和能源價格不斷上漲。
2016年初到年底,中國鋼鐵類價格指數由58.03上漲至102.03,漲幅75.82%,螺紋鋼結算價格也由1,856元/噸飆升至2,954元/噸,漲幅59.16%。
原材料漲這麼多,成本上去了,要想毛利率也上升,只能提升公司產品價格了。實際上,公司也是這麼做的。
根據公司財務報告,2016年公司模具產品銷售收入11849.52萬,銷售量100套、平均單價118.5萬;2015年公司模具產品銷售收入2,940.85萬,銷售量42套,平均單價70萬。也就是說,公司模具產品一年內平均售價上漲69.77%!
問題是,一年漲價近70%,產品賣得出去麼?這價漲的合理麼?
首先,我們看一下整個機械行業的狀況。機械行業基本上是過渡競爭的,鋼鐵原材料等上游價格的上漲很難傳導至下游,機械產品價格很難提上去,甚至有些企業出現低價競爭的情況。
數據支持這個判斷。據wind數據顯示,2016年,永康五金市場交易價格指數中,機械設備價格指數並沒有出現太大波動,最高漲幅也不到1%。
接下來,再看看公司的模具產品。根據公司官網提供的模具產品,我們在網上一搜就出現許多類似產品,競爭對手也非常多,公司並沒有明顯的技術壁壘或品牌壁壘。可見,天業通聯在模具產品這個領域面臨的競爭壓力確實不小。
最後看公司對客戶的議價能力。2016年,天業通聯前五大客戶分別為韓國GS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rp、哈密華冉東方景峽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中鐵十八局、中鐵十一局和蘇州市星火混凝土有限公司。
2016年天業通聯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佔總營收的比重高達62.06%!先不說客戶集中度如此高會造成多大的經營風險,單看這些客戶在行業內的地位,就知道天業通聯跟客戶的議價能力不是很高。
因此,從邏輯上判斷,在原材料價格大漲、模具產品沒有特別競爭力,並且對客戶的議價能力也不強的情況下,天業通聯模具均價飆漲,毛利率大幅提升值得懷疑。
三、3億元買理財產品
大家對賣房保殼,賣固定資產保殼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靠理財產品實現扭虧為盈的上市公司並不常見。
A股之大,無奇不有。2016年,天業通聯之所以能夠實現盈利,除了運用財務手段騰挪,理財產品帶來的收益也功不可沒。
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公司買理財產品的資金哪裡來的?2014年,由於天業通聯定向增發,公司賬上資金突然飆升。於是,2015年和2016年,天業通聯決定用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
2016年,天業通聯的理財產品餘額為2.95億,其中理財產品收益為1,545.95萬。同期,天業通聯靠正常經營基本剛好持平,因此理財產品收益剛好幫公司實現盈利。
問題來了:投資者買股票,目的是讓上市公司好好經營,讓股票迅速增值,不是讓公司買理財產品的。如果投資者想買理財產品,為什麼要通過上市公司買啊,自己去直接買就行了,市場上有大把的理財產品可供選擇。
天業通聯近3個億的資金去買理財產品,這也側面說明一個問題,公司資金使用效率真是太低了。
其次,天業通聯定增後,公司賬面上不缺錢。問題是,雖然公司不差錢,但是也經不住資金一直外流啊。
自上市以來,天業通聯的經營性淨現金流就只有一年是正值,其餘均為負值。也就是說,公司經營,現金流幾乎年年往外流。
四、1年就破產的公司:1.6億買入,1元賣出……
根據公司業績也可以猜出,天業通聯子公司經營狀況也非常差。2016年,天業通聯15家子公司中,沒有一家盈利。虧損最多的子公司是通瑪科國際有限公司,虧損金額1053萬元。
天業通聯:花1.6億買入一家公司後以1元賣出的「資本運作」令人瞠目(網路圖片)
從經營層面看,天業通聯還有一家更奇葩的公司——義大利Società Esecuzione Lavori Idraulici S.P.A,簡稱SELI公司。
2011年10月28日,天業通聯開始跟義大利SELI公司建立聯繫:天業通聯、天業通聯全資子公司北京華隧通掘進裝備有限公司、義大利SELI與葛洲壩簽署衣索比亞項目,合同金額為2,881.38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8,236.27萬元。
也就是說,剛開始,天業通聯跟SELI公司也只是商業夥伴關係,但是,雙方沒抵擋住利益的誘惑,一年後把友誼升華了。
2012年6月25日,天業通聯與SELI公司股東代表簽署投資意向。北京時間2012年8月3日,天業通聯簽署協議,合計持有SELI公司441,404股股份,佔增資後總股本的比例為32.26%,投資總額2,000萬歐元。按照8.0的匯率計算,投資總額高達1.6億元人民幣。
接下來的問題是,這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天業通聯這2,000萬歐元花的值嗎?很遺憾,天業通聯並沒有給出詳細的資產評估報告,只能根據簡單的財務數據估計。
根據公告,截至2011年12月31日,SELI公司資產總額30,007.4萬歐元、負債總額27,754.7萬歐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權益總額2,118.7萬歐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06.6萬歐元。
總結起來就是,天業通聯2,000萬歐元溢價192.61%收購了一家年虧損1,706.6萬元的義大利公司。並且,被收購方也沒有任何業績承諾。
如果故事到此為止,無非是天業通聯高溢價收購了一家子公司而已。但是,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對SELI公司給出了「無法表示的意見」,並強調「經濟負增長預期嚴重影響了SELI公司的財務狀況,公司正面臨財務緊縮的困境。」
果不其然,一年後,這家義大利子公司破產了!2013年9月25日,天業通聯收到SELI董事會會議紀要電子郵件,獲悉因SELI公司不能支付到期債務,其公司董事會批准了按照義大利法律申請進入破產保護程序的動議。該公司正在按義大利相關法律要求,準備向當地法院提交申請的材料。
「革命友誼」剛剛升華,親密戰友就因沒錢還債而壯烈犧牲。天業通聯倒也爽快,快刀斬亂麻,絲毫不念舊情,5天後,也就是三季度末,天業通聯全額計提了SELI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1.27億元。天業通聯從賬面上完全抹去了「親密戰友」曾經存在的痕跡。
2014年6月27日,SELI公司按照義大利法律規定向當地法院提交了破產重組計畫;2014年10月9日,羅馬法院審理通過了SELI公司提交的破產重組計畫。
2015年11月,SELI公司進行重組,其他股東增資,於是天業通聯佔SELI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到0.54%。
2016年12月9日,天業通聯簽署協議把持有SELI公司0.54%的股權,合計408,299股以1元人民幣的交易價格轉讓給何志平控制的天驥恆通。
又見1元轉讓。這部分股權到底值多少錢呢?天業通聯並沒有給出相關的資產評估報告,以及SELI相關的財務數據。
從2012年8月份天業通聯收購SELI公司,再到2016年12月份以1元的價格賣出,四年的時間,管理層敗掉了1.6億元人民幣。在畢馬威出具「無法表示的意見」,並指出風險的時候,公司的管理層為何一意孤行,仍要高價收購?
五、「受傷的總是散戶 賺錢的都是大股東」——這就是經典嗎?
在上市公司資本運作中,受傷的總是散戶,大股東總是賺錢的。
2013年至2016年,原實際控制人朱新生分別套現了751.08萬、6,589.58萬、8,416.52萬元和5,185.16萬元,合計套現2.09億。2013年,原實際控制人胡志軍也套現了9,986.15萬。截止2016年12月31日,朱新生持股77.74萬,市值1,375.22萬;截止2017年8月15日,胡志軍分別持股1,102.27萬股,市值1.56億。
實際控制人何志平控制的華建興業也慢慢退出,同時大賺一筆。
2013年8月份和9月份,華建興業分別以6.06元和6.12元的價格共買入3,139.87萬股,總成本為1.91億。2016年7月份至11月份,華建興業全部賣出股份,共套現5.3億。3年內,華建興業淨賺3.39億!
現在,何志平控制的華建盈富還持有公司1.41億股股票,持有成本6.01元,市值19.88億,浮盈11.41億。
沒辦法,市場給的估值太高,在利益面前大股東也忍不住割韭菜。
欣慰的是,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隨著IPO發行常態化,未來股市也將出現分化,爛股票會跌倒一文不值。不好好經營公司,大股東持有的股票也會爛手裡賣不出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校對:文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