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7月9日訊】當前中國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的不景氣與蕭條,很多人說過了;一些一線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房價的火爆,也有人說過了。但有一個問題似乎還沒有人系統討論過,這就是,在這寒流與熱浪雙重激盪下,中國社會結構在發生著怎樣的變化?換言之,在這種激盪下,不同的群體和階層其處境和狀況在發生怎樣的變化?
這幾天所見所聞的幾條信息也許可以為我們思考這個問題提供一些線索。(1)清華一位教授被騙1600多萬。旋即有傳言說這錢是該教師的賣房款。不管傳言是否是事實,但在北京一套好一點的房子賣1000多萬並不稀奇。(2)一位地方領導告訴我,當地一位曾擁有四輛勞斯萊斯的企業主因為資金鏈斷裂,自殺了。(3)在一些地方走的時候,多次聽到人們反映,去年農民收入在下降,主要是糧食價格在下降。如河北,前年玉米每斤將近一塊二,去年七毛多不到八毛。(4)有地方領導告訴我,一些農民工失業,但並沒有回到農村,有的滯留在小城鎮,沒有正當的收入來源。(5)不時有人諮詢要不要買房,要不要換美元,要不要出國移民。對此,我實在不敢提供意見。這些見聞,結合一些綜合性的信息,也許可以為我們思考上述問題,提供一些線索。
上面是我去年9月4日寫的兩條微博。當時寫這兩條微博是為了討論下面的問題:在種種力量的衝擊之下,當前中國的財富格局有如天空中的雲彩一樣,聚散漂移,與此同時,社會結構也在發生重要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有人暴富,有人煎熬,有人沉降。
然而,這只是一個方面。在另一方面,階層固化也是人們一再提起的話題。在本世紀初的時候,我曾經提出社會結構定型的說法。現在,階層固化或定型化,似乎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個基本共識。如果是這樣,階層固化與當前發生的財富格局劇烈動盪,又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在網友們的啟發之下,我最後用了這樣一個說法:固化與洗牌同時存在。階層間固化,階層內洗牌。或者說,下層固化,上層洗牌。當然,這只是就大的框架而言。
首先說階層間的固化。就是說,從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形成並固化下來的上層與下層的基本格局,並沒有多大的變化,而且甚至在進一步固化。尤其是下層向上層的流動已經越來越難,而下層向中間層的流動,也由於教育的阻滯而趨於減少。
那時候,我提出過社會結構定型化的四個標誌:一是階層之間出現邊界,二是階層內部形成認同,三是階層之間的流動減少,四是社會經濟地位出現代際傳承。
但也有人不同意定型化的概括,比如我的老師,一位80多歲的社會學家,就不同意說定型化。他的意思我明白,他說的是在最近幾年中,在下層出現了明顯的向下流動。確實,無論是在實體經濟的蕭條中還是在房地產的熱浪中,下層往往都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下層的狀況人們經常提到,但究竟怎樣概括,還是一個問題。但客觀地說,在發展比較快的時候,下層民眾還可以多少分一杯羹。但在經濟蕭條期,失業將會對下層人形成巨大的衝擊,尤其是城市中的失業者。而直線攀升的房價,則使得無房者離住房越來越遠。
更重要的是,在社會結構基本定型的情況下,教育和打工是下層人向上流動的兩條僅有的渠道。現在的情況是,這兩條渠道已經越來越不暢通。不知道伴隨老齡化的勞動力減少,能不能成為他們增加收入,從而改善生活境遇的契機?
總起來說,由於下層擁有的資源越來越少,一個龐大底層社會的形成並日益固化是一個事實,值得警惕的是在其內部出現的向下流動。
接著,我們來看看洗牌是如何發生的。更詳細的分析有待今後,這裡我只提出四條值得探究的線索:
1、隨著傳統產業特別是製造業的衰落,新興產業的興起,一些傳統產業中的富人風光不再,新興產業中的富豪崛起。
2、收入和財富之間的均衡被打破,富貧差距的主軸由收入差距演變為財富差距。在有無財富的積累上,中產階層與底層的邊界開始清晰化。
3、這些年來經濟領域一個最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金融資本的崛起和資本市場的擴張,並由此形成極大的財富效應。金融與資本市場於財富轉移的最大特點是直接劃賬。一次資本運作,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財富可以轉移過去。當然,如此巨量的財富轉移往往都是在權力的背景下發生的。與之相比,康師傅、徐才厚、郭伯雄等現金交易、買官賣官、蘸著唾沫點鈔票式的腐敗,顯然差了一個檔次都不止。
4、比較微妙的是一般官員階層的狀況。在近些年反腐敗的過程中,一般官員通過權力以直接的方式獲得經濟利益的狀況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在缺少制度化約束,腐敗實際成為官員日常激勵機制的情況下,這種狀況能維持多久?更重要的是,這些年在社會頂層積聚的大量財富如何重新洗牌,還有待觀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社會觀察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