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對外影響力與外匯錢袋是否飽滿有關,控制民眾螞蟻搬家式的換匯就成了當局行將施行的政策。(圖片來源:公用領域)
【看中國2017年5月25日訊】據中國媒體報導,從7月1日開始,中國政府將推出反洗錢新規,每天跨境轉帳逾萬美元須報審。一個月前,媒體曾報導中國外匯儲備略有回升、外匯管制將有所放鬆所帶來的短暫歡欣,立刻消失了。
新規針對「螞蟻搬家式」外匯流出
據《21世紀經濟》報導,2016年底,中國央行發布的《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將於7月1日起實施。新規規定,凡當日單筆或累計交易超過人民幣5萬元以上、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的現金繳存、現金支取、現金結售匯、現鈔兌換、現金匯款、現金票據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現金收支,金融機構都要送交大額交易報告。
此舉的目的當然是加強管制向境外匯款,但重點是調整民眾每日領取現金的大額現金交易報告標準,對那些採用「螞蟻搬家」方式將資本轉移到海外的個人特別不利。報導稱,據一位外資銀行界人士透露,銀行內部規定:若境內個人每月向境外轉帳額度超過1萬美元,需向銀行出示具體的消費證明,否則銀行可能會關閉個人帳戶,並將相關資訊匯報給國家外匯管理局。
原來規定的企業帳戶境內和跨境的大額轉帳交易額度,即超過人民幣200萬元或等值20萬美元外幣需向相關部門報備的規定仍然有效。
據估計,新規對投資移民衝擊很大。現在的移民費用含申請費約58萬美元,在個人每年5萬美元匯額限制下,找到12個人協助辦理匯款即可;但從7月1日開始,1萬美元就需送繳大額跨境匯款報告,屆時可能就要找到58人協助辦理匯款,才比較保險。
對那些想移民海外的中產家庭來說,這不是好消息。
放鬆外流的是人民幣不是美元
其實,4月份那場所謂「放鬆外匯管制」的消息本來就是場誤會。
4月中旬,《南華早報》報導稱,近日中國已放寬人民幣資本外流管制,銀行可以自由處理對外人民幣支付,以及企業和個人客戶的匯款要求。4月19日,路透社消息稱,中國央行適度放鬆跨境資金流動性管理,明確銀行可不再嚴格執行跨境人民幣結算收付1:1的限制。短期內中國跨境資本流動形勢有望持續改善,監管層對匯率彈性的容忍度有所上升。
有人可能只注意到「放鬆資本外流」與「跨境資金流動性管理」,忽視了「人民幣」這個定語,將對人民幣匯出限制的放鬆當作了對美元匯出的放鬆。其實,這些消息說的是人民幣離境放鬆。人民幣離境之後,可以在香港或其他離岸中心兌換為美元等硬通貨。
這裡需要解釋中國當局為何管制人民幣外流。2016年,人民幣貶值預期強烈,前10個月跨境人民幣收入3.1萬億元、支出5.1萬億元,淨流出人民幣2萬億。收支平衡面臨巨大壓力,外匯管理局只好緊急應對,嚴格管制資金流出,境外直接投資全面暫停,包括央企在境外的投資也暫停,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中斷。經過政府強力管制,2017年以來,中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明顯緩解。今年2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不會重回資本管制的老路,「打開的窗戶不會再關上」。
3月10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跨境對外直接投資有跟風、過熱、盲目的現象,導致交易量增長較快,比如投向體育、娛樂、俱樂部行業的對外投資,對國家沒有好處,所以我們要進行政策指導。總體上繼續支持鼓勵企業走出去,發展有助於研發、行業進步的對外投資。這一點沒有變化。
周小川發表這番話後,王健林在海外投資娛樂業的項目受阻,但投資界對周小川的話還是做了比較樂觀的解讀,認為資本管制是暫時的。直到今年5月4日周小川在《中國金融》雜誌官方微信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宣布說:長期來看,一帶一路投融資合作不是單向的資金支持,需要各方共商共建,構建共同付出、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利益共同體,同時還必須藉助市場力量,以市場化融資為主,積極發揮人民幣的本幣作用。以撬動更多的當地儲蓄和國際資本,形成正反饋。業內才明白今後中國的資本國際流動,不受限制的主要是人民幣。
「一帶一路」北京峰會為何高開低走?
中國政府口袋裡錢少了,至少有兩個例證:
一是對外投資數據顯示:安永中國海外投資業務部全球主管公布說,今年1月,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約77.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5.7%,比2016年12月降低4.6%。這個下滑速度不可謂不大。
二是「一帶一路」北京峰會的高開低走。
這次西方「七強」國家當中,僅有義大利政府的首腦與會。參會的歐盟國家代表,包括法國、德國、英國、希臘以及葡萄牙等國拒絕在北京峰會的共同聲明上簽字,理由是公告沒有重點強調歐盟所關注的公共市場透明度、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條款。
過去一直與中國同列為「金磚國家」的印度與巴西也未讚襄此會。印度作為亞投行第二大股東,其總理莫迪拒絕到會。在2015年簽署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時,巴西最初承諾認購近32000股股本,出資逾30億美元。但卻於會前一個多月通知亞投行,該國將認購50股股本,只有原來認購份額的640分之一。
原因是什麼?一位印度高級官員說到本質:「一帶一路」的所謂全球影響力,靠的不是制度吸引力,而是錢包吸引力,因此,中國準備實際上拿多少錢出來,是領導力大小的關鍵。
但是,從「一帶一路」提出至今已逾三年,中國的外匯錢袋發生了很大變化:三年前提出這一計畫時,中國「錢多」;在推行過程中,中國卻變得「錢少」。「錢多」時節,中國政府低估了資本外逃的巨大潛力;當外匯儲備減少了四分之一後,政府看緊了「錢包」,再也捨不得「掏銀子」了。北京峰會前夕,這話說白了就是:一、今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出資方不只有中國,還得有接受投資國的企業或者機構出資,風險共擔;二、中國投資將以人民幣為主,不再大撒美元了——既然影響力來源於錢,錢少了,影響力也就大大降低了。
那麼,「一帶一路」計畫自三年多以前提出,至今為止,到底獲得了多大成功?有哪些核心項目已經在建?合作國家和地區有哪些共同之處?
根據官方公布的資料,過去3年多來與「一帶一路」沾點邊的工程項目一共只完成5個:在沙特建一座煉油廠、在孟加拉修一座橋、在巴基斯坦改造一段公路、在土耳其收購一座碼頭、在中國境內修了一條天然氣管道,以及另外6個在建項目。這11個項目的共同特點是,4個是為了中國進口石油或天然氣,與中國的直接利益有關;7個是為所在國建設改造基礎設施,但所有項目由中國的大型國企施工,援助資金通過施工和原材料而回收。即便利用歐亞大陸各國現有鐵路系統開通國際貨運列車,也算是「一帶一路」的成績,但這不需要中國援助,而是靠各國鐵路公司幫忙。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2016年中國對「一帶一路倡議」涵蓋國家的直接投資下跌了2%,2017年迄今更繼續下滑了18%。中國去年對53個「一帶一路」國家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為145億美元,只佔中國對外投資的9%。
總之,中國的對外影響力與外匯錢袋是否飽滿有關,如今,為了這隻錢袋不迅速癟下去,控制民眾螞蟻搬家式的換匯就成了當局行將施行的政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