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USCC報告警示中國銀行業危機
【看中國2017年5月13日訊】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最近在一份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國銀行業風險因壞賬比率居高不下而加劇,但中國金融市場波動對美國的直接衝擊不大。
中國銀行業危機的風險不斷提高。報告說,自從金融危機後,債務在支撐中國經濟中的作用過高。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的全部債務達到創記錄的27.8萬億美元,是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56%。評級機構惠譽國際(Fitch)估計,每1元人民幣的信貸只能產出0.3元人民幣的經濟增長,低於金融危機前0.8元人民幣的經濟增長貢獻。
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還顯示,中國的信貸規模與GDP缺口比率(credit-to-GDP gap)在2016年第三季度達到26.3%。BIS認為這一比率是衡量銀行業危機的有力指標,超過10%就意味著過度的信貸增長和銀行危機風險增加。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前兩年,泰國的信貸規模與GDP缺口比率平均達到26.3%。
在不良貸款方面,中國官方數字與專業評級機構有較大差別。中國官方數字顯示,2016年底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為1.74%(15100億元人民幣),但惠譽國際評級機構估計這一比例可能高達15%—2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去年4月發表的一份報告認為,中國的商業銀行的商業貸款中有15.5%具有潛在風險。惠譽國際認為,中國官方數字低估了壞賬問題,原因在於中國銀行通過財富管理產品和發放銀行間貸款將不良貸款從資產負債表上去除。
USCC的報告認為,由於中國的資本項目仍然相對封閉,美國金融業受到的直接影響有限。2016年第四季度,美國銀行在中國的資產只有787億美元,佔美國銀行全部外國資產的2.7%;報告說,雖然中國政府正在逐步開放金融業,但是美國投資者對加大與中國金融市場的接觸缺乏興趣。2016年第四季度,美國投資者持有1,036億美元的中國股票,只佔全部外國股權投資組合的1.5%。
中國持有10,580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債券,是美國政府債券的第二大外國持有者,僅次於日本。USCC的報告認為,中國最近拋售美國國債對美國經濟影響有限,並預計中國不會大規模減持美國國債,原因是中國央行需要維持大量的外匯來保持貨幣穩定,中國也不希望美元匯率波動影響中國持有的以美元計價的資產。
這份報告認為,中國的金融問題可能通過間接方式對美國金融市場造成較大影響:首先,中國的經濟和金融發展對亞洲金融市場具有可觀的驅動力,而亞洲與美國的金融市場緊密相連;其次,中國股市波動造成的投資人情緒外溢效應(sentiment spillover)可能影響美國金融市場;此外,中國經濟放緩、貿易改革、貨物需求和投資者信心將影響全球金融市場,進而影響美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