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滯脹的壓力仍然存在

【看中國2017年3月10日訊】3月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中國2月CPI同比漲幅回落至0.8%,預期漲1.7%;PPI漲7.8%,創近9年新高,預期漲7.7%。

2月中國CPI意外大幅回落,顯現出通脹壓力短期有所緩解,但PPI再創新高,通脹前景未消。大部分分析師認為,未來中國央行貨幣政策仍然易緊難松。

對於通脹前景和貨幣政策走向,分析師們有所分歧。九州證券鄧海清認為,2月CPI數據表明,「滯脹論」純屬杞人憂天,不可能出現因為增長和通脹導致的貨幣緊縮。但是,海通證券姜超、獨立經濟學家徐陽均指出,潛在通脹壓力將繼續制約貨幣政策空間。

此外,交銀國際洪灝還指出,通脹數據顯示生產商利潤率下降,內需仍然很弱,尤其是在中國新年的消費高峰期。如是,共識認為的週期復甦很可能很快會被證偽,或強度遠低於預期。

首先,考慮到「中國新年錯位」,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指出,今年的CPI應把1-2月結合起來看更加客觀。相對於去年12月CPI同比上漲2.08%,1-2月CPI同比上漲1.7%,CPI整體上仍出現了不小的降幅。章俊認為,今年貨幣政策的關注重點不是控通脹,而是去槓桿和防風險。

貨幣政策方面,從CPI來看,2017年存貸款加息的可能基本不存在,公開市場操作OMO利率快速上調的可能性也幾乎沒有,但仍然存在因為將2015-2016年的「穩健略偏寬鬆」修正到「穩健中性」、緩慢適度上調OMO利率的可能性,這主要取決於金融系統風險的問題,而不可能出現因為增長和通脹導致的貨幣緊縮。

但是,2月CPI和PPI剪刀差繼續擴的事實,也引發很多分析師預警,PPI的漲價因素會繼續向CPI傳導,從而提升潛在的通脹壓力。

獨立經濟學家徐陽指出,一方面,企業盈利被積極地支撐;另一方面,潛在通脹壓力繼續制約貨幣政策空間,貨幣政策將從中性偏寬鬆繼續轉向更加中性甚至邊際上收緊。因此,全面的收緊尚未到來,考慮到樓市泡沫潛在的破裂風險,以及經濟增速或將再次放緩。

同樣的,海通證券姜超也認為通脹預期未消,貨幣方面易緊難松。

交銀國際洪灝指出,CPI和PPI數據顯示,生產商利潤率下降,內需仍然很弱,尤其是在中國新年的消費高峰期。如是,共識認為的週期復甦很可能很快會被證偽,或強度遠低於預期。

章俊指出,雖然「再通脹」依然是今年全球經濟的主題之一,但考慮到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全球主要央行在貨幣政策層面會做出反應,整體通脹形勢可控。而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立場已經開始轉向中性,因此貨幣環境會略微收緊。

此外,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還指出,今年是供給側改革深化的一年,除了中央引導去產能規劃之外,對於節能環保方面的要求提高本身也起到了除產能的效果,不能達標的企業就會被關停,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工業品價格持續上漲。但由於供給側改革推進導致的工業品價格上漲是是對過去以犧牲環境來控製成本的扭曲現象的一次性糾正,因此不能完全被完全解讀為通脹,所以很難說需要貨幣政策對此做出反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