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畏懼的育兒風俗(圖)


民間傳統育兒風俗之抓週。(網路圖片)

讀《梁實秋談吃》,看到這麼一句,「小時候不敢在碗裡留下飯粒,是怕長大了娶麻子媳婦,不敢把飯粒落在地上,是怕天打雷劈。」不禁讓我追尋中國民間世代相傳的一些育兒風俗。

「馬看蹄爪,人看從小」。比如,在日常飲食中,常常教育孩子,「惜糧有飯吃,惜衣有衣穿」。「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現實中的說教效果似乎並不理想。有位網友說,記事時姥姥就告訴我,飯吃乾淨長大有福,從此以後,我再沒剩過一粒飯,就是吃餃子也要把碗裡蒜醬抹乾淨,到現在20幾年了。還有網友說,奶奶告誡我們,不可讓碗中剩有飯粒,否則暴殄天物,會遭天打雷劈。

其實,這些說法一是體現了某種因果關係,因此是具有真理性的。

《集福消災之道》就記載了這麼一則惡報故事,明朝的張義方,非常富有,他擁有良田數百頃。每年收到大量的佃農租糧,堆積在倉庫裡。時間久了,倉庫的糧食發生腐爛。他就命人把腐爛的五穀,丟棄到山谷裡。他還曾用芝麻餵豬,用綠豆餵牛。但是,別人勸他拿出些糧食救濟窮人,他卻斷然拒絕。正德六年,黃河決堤改道,他的良田變成了河流。於是在一夜之間,家產蕩盡。張義方,竟然被餓死了。

因果關係體現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告誡人們為善,莫作惡。民間認為,自古以來,凡是任意的散棄浪費五穀糧食的人,多會遭逢到天打雷劈的災禍,因為「民以食為天」。

二是利用了小孩子的畏懼之心。人是需要一些畏懼之心的,尤其是對神靈、對因果的敬畏。只有敬畏神明,人才不敢幹壞事。

我家臥房裡擺了兩張床。有一天晚上關燈睡覺,先生累極趴在床上就睡著了,不一會發出「呼呼」打鼾聲,聲音非常沉悶。因為孩子不肯睡覺,我就隨口對寶寶說:「爸爸變大老虎了。」沒想到寶寶真的相信了,平生第一次有了恐懼感,她瞪著黑黑的眼睛看著我,若有所思。我說,「你去拍拍爸爸,拍醒了大老虎就走了。」寶寶不敢動,說:「媽媽去拍拍爸爸。」我突然明白,老人們經常哄孩子用的「天黑了,睡覺了,老貓來到家後了」,原來這裡的老貓就是指的大老虎啊!

老人們常說天黑了不要出去啊,可能有另外空間不好的生命對小孩子不利,絕不是中共的教育所批判的單純是為了嚇唬小孩子。如此一來,按時睡覺還能保障大人和孩子充足的睡眠。本來每天晚上寶寶都要從這個床蹦到那個床折騰很久,那天因為害怕「大老虎來了」沒有動,抱了一會就乖乖入睡了。

小孩子吃飯時,告誡她飯不能潑灑在地上,不能踩到飯粒;如果有飯粒不慎掉到地上,要撿起來。不能糟蹋糧食,會雷劈呢!並且問「怕不怕打雷?」一聽打雷她怕得讓人抱,就不再和弄糧食了。

民間傳統習俗中,小孩禁止吃雞腹腔裡掏出的「未見過天地的蛋」,其它禽類腹腔裡剝出的蛋也禁止吃,也不給吃動物腹中胎兒,甚至果樹第一次結果(稱為「頭果」)也不能吃。說是「吃不好(含憐惜意味),會背過失」,意思是要揹負孽債。

俗話說「勸君莫打三春鳥,兒在巢中盼母歸」,不能吃腹中蛋、胎兒和頭果,表現了索取自然要有節制,不能吃干打盡,不能做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的事。體現了尊老愛幼的品質和敬畏自然的精神,其中也蘊含著人與人和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的樸素道理。

小孩正在吃飯時,即使有多大錯,也不能打罵,因為吃飯為大,「雷都不打吃飯人」,體現了民以食為天的觀念。

民間認為,在這些消失的育兒風俗中,蘊含了教育小孩成長的樸素道理,不失為一種較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和育兒方法。

本文留言

作者李曉徑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