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別了,中國這塊曾經的投資熱土(圖)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在儀式外圍,聚集了大量普通民眾來。(網路資料圖片)
【看中國2016年12月18日訊】2016年中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往年有點不同,一場審議經濟工作議題的會議,在召開之初發布的中共黨媒通稿卻突出表達「審議《關於加強國家安全工作的意見》」。該文共1540字,其中437字談國家安全,與以往相比,多了一個「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新提法。在經濟工作會議上重點提出「人民安全」實在突兀,但考慮到川普(特朗普)就中美貿易、一中政策發表的言論讓北京感到焦慮這一因素,可認為所謂「人民安全」,其實是與國計民生有關的經濟安全。
中國面臨的「美國威脅」究竟有多大?這得等川普公布「對華政策清單」後才知曉。目前可清楚預測的是:中國2017年的重要經濟工作任務當中那項「積極吸引外資」,肯定要受到川普以美國利益優先為原則的減稅、再工業化、吸引外資等多項政策的嚴重影響。
川普效應的提前發散
今年第一季度,國際投資界還非常樂觀,認為2015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形勢大好,流入總量達1.76萬億美元,較2014年度躍升了38%,2016年也將承接這一發展勢頭。但到了年中,投行界發現形勢急轉直下,全球FDI遭遇斷崖式下跌。聯合國貿發會議8月份發布的報告稱,2016年全球FDI有可能下降10%-15%。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當然是全球經濟走向衰退,各國投資機會急劇減少,各國保護主義的聲浪開始抬頭,英國退歐、美國大選的川普現象都被視為「反全球化逆流」,其中川普可能當選的預期讓華爾街一片恐慌。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今年7月以前中國吸引外資成績看起來似乎不錯。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全國新設的外資企業將近1.6萬家,實際利用外資771.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了9.7%和4.3%。歐盟和美國對中國的投資實現了恢復性增長,其中歐盟對中國的投資增長35.6%,美國對中國的投資增長129.8%。但到8、9月間,各種外資撤離的消息不斷見諸於媒體,儘管官方聲明,中國並未發生外資恐慌性撤離,但中國外匯儲備連續五個月急劇減少,截至11月底,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516億美元,相比10月底再下降691億美元。
中國政府加強外匯管制的各種措施不斷翻新,外商撤離時不能將資本及時換成美元等外匯帶走的消息不斷見諸於外媒。但11月28日上海等地的外匯管理局約談各金融機構代表並以口頭方式發布了資本項監管新規之後,人們才知道今後企業的股息支付必須通過資本賬戶進行,資本賬戶股息支付的限額也降到了500萬美元,超過此額需要上報審批。據說在華美資很焦急,因為不少美資公司在大選塵埃落定之後,看好減稅方案,想回流美國。
中國用控制資本流出上限的方式,雖然能收一時之功,但卻極大地傷害了自身信譽。外國在華企業已習慣於在年終董事會會議後把數百萬乃至數十億美元利潤匯回本國總部。現在情況突變,意味著投資利潤被「圈」在中國,面臨無法變現的新風險。毫無疑問,這一規定對中國政府2017年吸引外資政策將形成重大障礙,試想想,有哪家跨國公司願意將資本送往許進不許出的非市場經濟國家?
中國將失去「理想投資國」的光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當然也討論了改善投資環境這件大事。但投資環境的改善並非朝夕之功,況且是否「改善」,還得聽資本怎麼說,這資本當然包括國際資本與國內民營資本,前者以歐美日為代表,佔比最高的外資即來自香港的資本不算,因為連官方自己也知道,那資本主要來源於中國內地。歐美資本可以在中國境外抱怨,而且有兩個機構代言;但中國民營資本只能用腳投票,用各種方式轉移資本。
美歐資本的利益代言機構是美國在華商會與歐盟在華商會。這兩個機構近幾年發布的報告都對中國投資環境批評甚多,2016年更甚於往年。美國在華商會今年8月發布的報告表示,過半美國在華企業認為,他們成為反壟斷法、食品安全和其它監管機構有選擇性執法的對象。外國企業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遭受中國反壟斷法的不公正對待。如果這一情況不能得到改善,外資企業有可能削減在華投資。歐盟在華商會的報告也發出同樣的抱怨,還特別指出兩點:一是中國政府對外企執法的過程非常不透明;二是市場准入制度與歐洲相比非常不公平。歐盟各國對中國開放的領域,比如機場、基礎設施等,中國決不對等向外國資本開放。面對網際網路審查、無法律保障、市場壁壘等多種障礙,歐美企業對中國市場越來越沒有信心。
上述問題,包括知識產權問題,數次成為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會議的重要議題,但都不能獲得解決。美國在華商會在報告指出,中國需要面對「永遠失去理想投資國光彩」的風險會越來越大。
減稅方案將使美國「成為吸引資本的磁石」
美國當選總統川普提名財政部長及商務部長之後,就將美國的稅改和經濟改革計畫提上日程。美國國會共和黨議員也開始行動,為今後的稅法改革提出了方向和基本框架。據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佈雷迪(Kevin Brady)12月1日在美國傳統基金會發言,川普政府將實行歷史上最大幅度為企業減稅,將企業所得稅的最高稅率由39%降至15%,以提高美國企業競爭力,並帶動美國企業、研發和生產部門的回遷。佈雷迪宣稱,「我們還將通過限制進口商品補貼等方式,讓美國成為21世紀吸引投資的磁石」,「讓企業的產品價格、質量及服務來決定產品的競爭力,而不是關稅,從而最終讓消費者成為贏家,讓製造業獲得發展。」
與此同時,川普在社交網路上連發6條消息,聲稱美國將對企業實施大幅減稅和政策鬆綁,但同時會對把工廠搬遷到其他國家、雇佣其他國家員工卻想把產品售回美國的企業徵收高達35%的產品關稅。
川普雖然還未正式上任,但他的政策已經彰顯效果:印第安納波利斯的開利(Carrier)空調製造工廠答應將1,000個工作機會留在美國是第一個成果,緊接著日本軟銀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孫正義向川普承諾,將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並創造5萬個新工作崗位。前幾天,IBM公司的CEO羅睿蘭(Ginni Rometty)發表致川普的公開信,稱將在本土招聘2.5萬人並投資10億美元,還闡述了她認為可以創造就業機會的數項舉措,以供新一屆政府參考。在大選時期高調批評甚至謾罵川普的矽谷科技群英也開始握手言和,表示將共襄「讓美國再度偉大」的盛舉。
自2000年以來,法國、日本、德國、加拿大、愛爾蘭等多個國家都陸續下調企業稅率,以刺激企業的生產積極性。今後美國一旦大幅減稅,必將在全球再度掀起一股資本爭奪熱潮。有人認為,川普大規模減稅很不現實,因為美國債務多達20多萬億美元,大規模減稅將導致政府財政收入大幅度減少。對此,川普已經說過,將大規模舉借國債。談到舉借國債,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與美國競爭。大選之前,全球資本市場前景曾被普遍預測為悲觀或極度悲觀,如今也為川普背書:美元走強,股市上升,一片興旺景象。就連中國資本也紛紛流往美國,只是如今被中國的外匯管制把住閘口。
綜上所述,北京擔憂川普新政實施後,中國的經濟安全受到威脅,不是毫無由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