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兵一年後】楊雪盈:過去一年好辛苦(組圖)
楊雪盈走在路上
【看中國2016年11月28日訊】2016年2月27日,香港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前一日,《蘋果日報》以頭版「報導」楊雪盈等傘兵支持楊岳橋,facebook專頁中更以「美女傘兵」形容楊雪盈。
《蘋果日報》以頭版「報導」楊雪盈等傘兵支持楊岳橋
這只是這一年來的冰山一角。記者問楊雪盈,會否感覺被「消費」?
「facebook出文,如果有我的照片,可能有400個Like,只是文章的話可能只有40個Like……」楊雪盈自然清楚自己這個優勢/劣勢,她以她拍片反對區內大坑道4至4C號佔用綠化地帶興建豪宅,解釋城規會程序一事為例,「希望大家留意的不是我的外貌,而是我表達的觀點。」
本文第一張圖片,故意沒選受訪者的樣子。受訪那日早上,楊雪盈約了灣仔食環署總監,到大坑徑視察垃圾站的情況。那並不是她的選區,只是她收到了該區居民求助。與總監簡短交流後,她拒絕了總監邀約,沒有坐上署方小巴下山,而是選擇與助理步行回位於高士威道的辦事處,為的是視察沿途掛上反對大坑道4至4C號發展的橫幅。
楊雪盈與灣仔食環署總監交談
反對佔綠地的橫幅
除了樣貌,對於「傘兵」這個標籤,楊雪盈的態度與一年前一樣是絕對拒絕的。楊雪盈其實反對的是所有「標籤」,她希望大家可以擺脫「標籤」去全面認識她。
記者在訪問末段,問楊雪盈如何總結這一年。楊雪盈頓了一會,雙眼略紅,「太辛苦,會吵架。」她又回頭望一望助理,「真的好辛苦。」最近楊雪盈辦事處就政綱之一改建蓮花宮花園及蓮花宮東街休憩處為寵物公園,準備了數千份諮詢文件寄給居民,「助理拉朋友來幫手,折了4,000份。」楊雪盈的爸爸也常來辦公室幫忙。
諮詢文件一式3份,又附上貼上郵資的回郵信封,方便居民
灣仔區議會有13名議員,只有她一名清清楚楚能歸類為民主派。雖然與個別建制派區議員在少數議題上會有合作,但在整個議會權力架構下絕對是孤身一人。楊雪盈沒法在區議會提出動議,因為並不會有其他派別議員會和議。她這樣形容自己開會的精神狀態「開完區議會,覺得自己不是人類。」在會議進行中,她要時刻保持警覺,留意有否魔鬼細節,一旦發現就要即時提出。她在議會上發言時,大部分建制派議員亦會打起精神,留意她有沒有犯錯,一有機會便會攻擊她。
2015年11月,那是雨傘運動結束後的第一場選舉,不少傘後組織參與區議會選舉,「傘落社區」,楊雪盈是7名灣仔「傘兵」之一,最終只有她當選。這場「落區」運動也似乎隨著選舉結束而終止,當選後的「傘兵」突然發現自己孤身一人。楊雪盈形容,選舉當日的戰友像是換了另一個角色,成為監察者,監察作為區議員的她。
楊雪盈當選時和義工們一起慶賀
楊雪盈說,自己對戰友們的答謝不夠。另一方面,她也理解選舉過後義工投入熱情下降,回到正常生活,另外便是2016年有兩場立法會選舉,一班戰友又再投入另一個戰場。區議會這片辛苦搶來的領地卻欠缺支援。
不少區議員對於議會的工作其實不太重視,寧願把更多精力放於真正「有票」的「地區工作」而非開會。今年年初,剛上任區議員的楊雪盈決定把一定的精力投入議會工作,加入全部6個委員會,當時她說,希望用半年觀察清楚議會的運作。
上任一年後,楊雪盈觀察到什麼、與參選時的想像有何分別?
楊雪盈在家中
楊雪盈說分別其實不大,部分議員不分黨派十分勤勞,也尊重她的意見。不過礙於黨派不同,楊雪盈在某些事務上也會遭到針對,她形容「要花好多精力」去應對,在大坑4至4C號重建一事上,便有「居民」投稿報章指她「不做事」,在議會中「朋友得自己。」
出身文化界的楊雪盈,對於區議會的諸多文不對題的撥款也很有意見,不過一投票就只會壓倒性地輸,「好多不知所謂的撥款申請也照樣通過……」
縱然如此,楊雪盈也看到議會積極的一面。在灣仔區議會第一次會議,她曾質疑舉辦茶聚與推廣道路安全的關係,「之後真的少了類似茶聚撥款的申請。」楊雪盈也認為她平日在議會的發言,始終會聽進其他議員的腦,「有電視臺採訪時,某些議員就像上左鏈,講平時我亂講話。」
楊雪盈說政府也有有心的人,她定位自己為「如何鼓勵、推動他們發揮到。」在推動蓮花宮花園為寵物公園一事上,康文署決定就此進行諮詢。楊雪盈辦事處亦派人到火龍徑街口設街站,面對面收集居民意見,又寄出數千份諮詢文件,有建制派議員甚至質疑署方「幫忙」。楊雪盈則認為,署方一直明白諮詢的重要性,如今作出改變是「向前行一步」。
楊雪盈在會議上
對於落實「政綱」,楊雪盈的看法是:政綱不只是屬於自己的,而是民意透過她帶入議會。寵物公園的構思,源於大坑居民目前多於火龍徑「walk狗」,構成衛生問題,於是便想到善用一個使用率較低的公園。「區議員要尊重民意,如果遇到反對,便去瞭解居民反對的理由,看看是否可以解決。」
在推動另一項政綱,在大坑區增設ATM櫃員機上的過程中,楊雪盈瞭解到即便是看似微小的社區設施所遇到的問題。「銀行只是商業考慮,接觸的無論大行、細行也有興趣,他們更關心的是否有適當的位置。」考慮的因素如保安、傷健通道等等,楊雪盈這年,就在區內便利店、大廈甚至社區組織會址中尋找合適地點。
如今的楊雪盈一日工作14至15小時,區議員的身份當然有利她推動改變。不過言談間,她像是更懷念競選的日子,楊雪盈更希望的是與居民、戰友們一起工作、一起推動改變。
在區議員的工作外,她形容自己「蒸發假期」,投入其他社會事務的參與。早於2011年已協助周俊輝競選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別」、後又組織「香港文化監察」(現任主席)的楊雪盈,今年又成為周博賢的競選團隊。「我去到呢個位置(具公眾知名度、有區議員身份),無得唔參與。」如今她亦與周博賢、周俊輝等組成15人團體,參選選舉委員會文化小組選舉。除了文化事務外,又關注人大釋法、康橋之家事件等。
區議會在民主運動上,應該佔一個什麼位置?一年後,似乎是合適的時機給出答案。楊雪盈又回到「標籤論」,今次她要回應的「標籤」是區議會無用論,「我地對現有機制、制度愈來愈少理解。」她認為「落區」並不應單單著眼於「民主運動」,而是keep the channel open,去好好理解社區真正面對的問題,無論是法團、巴士路線以至寵物公園等「微小問題」,「我地對社區有太多誤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