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民幣國際化征途上障礙重重,沒有深層政治體制改革,恐怕好夢難圓。(網路資料圖片)
【看中國2016年10月11日訊】今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籃子,作為IMF官方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海內外經濟學界對此褒貶不一。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撰文說,「人民幣入籃SDR只是個象徵,實踐上僅為IMF內部記賬所用,並不能給中國帶來更多的權力或者特權。人民幣在可見未來不會對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形成挑戰」 。 華爾街日報調查顯示,90%的美國經濟學家認為50年內人民幣不能挑戰美元霸主地位。
中國國內媒體則比較樂觀。人民網認為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過程的里程碑,將倒逼助推中國金融體系改革。新浪網財經專欄有更為激昂的標題,如「人民幣挑戰美元霸主地位指日可待」 ,「美元當道難擋人民幣崛起之勢」,等等。
以上中美兩方觀點都有失偏頗。人民幣入籃,雖然目前僅是象徵,但有助於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理想狀況下也並非不能在50年內挑戰美元霸主地位。問題是,未來人民幣國際化征途上障礙重重,沒有深層政治體制改革,恐怕好夢難圓。
先說現狀。SDR不等於國際化貨幣。SDR並不直接在市場流通。人民幣雖然入籃SDR,中國外貿總量也已超過美國,雄踞世界首位,但國際市場尚不承認人民幣為國際貨幣。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地位最近一年還有所下降,從去年佔全球支付額的2.8%下跌到今年的1.9%。相比美元的45%, 英鎊的8.5%,小得不成比例。而很多全球市場上自由流通的國際貨幣,並不一定在SDR籃子裡。例如加拿大元和瑞士法郎。
另外,入籃SDR也不等於各國銀行在操作上認同人民幣為儲備貨幣。雖然在SDR儲備裡人民幣佔11%,可是在全世界官方外匯儲備中,人民幣只佔1.1%(美元為63.7%)。若考慮到非官方的機構,人民幣只佔全球外匯儲備的0.27%。
由此可見,在全球經濟中,人民幣地位和中國的經濟實力相差很遠。因此中國官方和經濟界希望人民幣國際化,成為國際貨幣。這不單是提升人民幣名義地位,更是對中國有巨大的經濟利益:
第一,降低中國外貿和對外交易的換匯成本。譬如,目前中國企業進出口多用美元結算,要將人民幣換匯,其間有大量手續、匯率風險、和備用外匯等成本。如果外商接受人民幣結算,就省掉了這些換匯成本。開放經濟的換匯成本高於一般人的想像。歐洲統一貨幣的主要原因就是要省掉歐洲各國之間的換匯成本。
第二,中國可獲得制幣權收入(seigniorage)。和美元一樣,人民幣是「法幣(fiat money)」。通俗地說,法幣本身就是張紙頭,沒有商品價值,也沒有實物抵押。如果其它國家央行接受人民幣作為官方儲備,或者外商在海外銀行賬戶需要儲備人民幣來支付進口商品,或者海外私人喜歡用人民幣儲蓄,那就形成了海外對人民幣的需求。中國央行就可發行人民幣或者人民幣國債給他們。實質上是用紙頭從海外換取實物,中國得到了制幣權收入。美國可以長期維持每年幾千億美元的外貿入超,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發行美元滿足國際對美元需求的制幣權收入。
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有這麼大利益,可這好夢難圓,為什麼?人民幣是法幣,本身沒有實物抵押,在國際貨幣市場上,靠的就是它在國際貨幣市場上的便利和信用。可目前中國的黨治體制卻形成了人民幣便利和信用上的最大障礙。
一、人民幣須做到真正可自由兌換才可讓海外用戶便利使用。為此就必須開放資本賬目的本外幣自由兌換,允許跨境自由買賣金融證券,直接間接投資,等等。相應地,中國需要開放銀行金融證券市場,打破國有壟斷銀行業證券業的現狀,並且在這些金融企業中去除黨委領導黨委決定的機制。可這和習總書記和去年9月中央辦公廳文件強調黨管企業的指令相悖。
二、金融界要用法治來代替黨治。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周小川曾經勾劃過人民幣國際化,挑戰美元霸主地位的雄心戰略。李克強總理也制訂了相應的發展規劃,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國際化股市、匯市和資本市場。可是去年股市危機時,全世界看到的是,在中國一個執政黨可以根據政治需要,隨意破壞自由買賣,市場獨立和遊戲規則,從操縱買賣到司法恐嚇和抓捕「賣空」者。當局如此藐視法治,海外誰還敢再來中國金融市場交易?由此中國金融信用盡失。5年來中國業內人士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努力,就這麼被一個黨中央指令泡了湯。進一步退兩步,業內人痛心疾首,信心盡失,現在國內沒人再提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或股市中心了。
三、人民幣要成為國際貨幣,中央銀行必須獨立。在中國國情下,這意味著必須由職業經濟學家管理,不受黨委黨中央的干擾。裡面道理很簡單:人民幣是法幣,沒有任何抵押物。假如央行要服從黨領導,那就不能保證央行不會濫印鈔票,從而使人民幣灌水貶值。美元在國際上有今天的信用地位,是因為美聯儲體制上獨立於白宮,一百年來美聯儲一直按照職業經濟學家的管理原則,執行謹慎的貨幣政策,保持美元的價值和信用。中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體制上受黨委領導,政策上服從黨中央指令。在以往實踐中,人們看到中國央行不時違背經濟學原則,按黨指令印發貨幣。一個例子就是去年的「提供流動性」也就是印鈔票來托股市,其總額按高盛哈繼明估計達2萬億元。另外的例子就是一帶一路項目中按照黨中央指令向高風險地區草率提供和承諾的貸款和資金,據不完全統計有5千億美元(3萬億元)。這些對外項目,表面上用的是各種銀行或基金的名義,其實最後還得由央行發鈔票來買單。儘管央行內部經濟學家普遍反對這些做法,但當前的中國央行體制規定了貨幣政策必須最後服從黨領導和黨指令。
要知道海外的貨幣和金融市場不是容易被忽悠的。中國央行是否獨立,監管機制是法治還是黨治,金融市場是否開放透明,國外央行和商界都很清楚。如果不做到上述的相應的實質體制改革,人民幣只能維持現狀,在和中國直接貿易、旅遊、接受中國貸款的圈子中使用,而不可能如願成為像美元那樣的世界各國用來做儲備和相互交易支付的真正世界貨幣。人民幣要成為國際貨幣,中國要享受國際貨幣的利益,必須有相應的政治體制改革。
(張欣,美國經濟學教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