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德國老師如何讓媽寶消失!讓孩子從「結果」中學習(圖)
(網路圖片)
前幾個禮拜,寶貝女兒原本要跟著學校的籃球隊到丹麥出賽,但到了學校,才發現自己沒帶護照。
是的,我「沒有」幫她整理行李,當然也沒有「幫她」把護照放進去包包,女兒已經12歲了,我們家除了一歲的弟弟之外,沒有人會幫另一個人整理出遊的行李。前一晚問了她幾次「東西都帶齊了嗎?」,她說了「應該是」,我就睡我的覺去了。
當她打電話回來,嘗試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後總教練卻說「不行!」,就是無法隨隊同行的時候,我聽得出來她都要哭了。
她是隊上的主將,也是最高的中鋒,所有隊友都非常難過她不能一起去,除了可惜她不能參加,更擔心校際球賽的結果,然而總教練很堅決地說不行!
沒有帶護照,就是不能隨隊出賽。我們尊重總教練的決定,我相信,教練是很有帶隊原則的,不只因為要贏球,更重視球隊的紀律與規則。
然而,當然現場我們大家還是希望有挽救的方法。是不是我趕快送過去?是不是真的一定要護照才行(因為是在歐洲境內)?孩子們想了很多可能性,希望說服教練讓「主將」能夠隨隊同行。然而,教練還是說:「你忘了帶護照,就是沒辦法!」。
最後,當她確定自己無法隨隊出賽的時候,她再次打給我告知這個結果。接著,問我說:「媽,我今天可以請假嗎?」
聽著她努力撐著不哭出來的聲音,我知道一向都笑口常開、雲淡風輕的女兒,這次真的是很震撼也很難過。自己沒帶東西事小,但因此影響了球隊,對很重視朋友和團隊榮譽的女兒實在是很難受的事。
我停頓了那麼0.0001秒,緩緩地跟她說:「回家來吧!」
我們家一向是不隨便請假的,女兒也清楚。特別是到了德國之後,連「睡晚了媽咪開車送去學校」的一點小小例外也沒有了,在這邊的學校生活,基本上她是完全自立自強的。我知道如果跟她簡單說一句「妳已經在學校了,去上課吧!」,她不會說第二句話,挂下電話(擦乾眼淚?)就會去上課的。如果我希望她「徹底學到教訓」,這應該也是很「虎媽」方式的一種。
然而在那掙扎的0.0001秒裡,我想著電話那頭寶貝女兒忍住不哭的神情,想著∼這時候「如果是我」,最需要的是什麼?最想要的是什麼?
寶貝女兒一進門,我給了她一個很大的擁抱,看到她眼眶是紅的,我說:「妳哭了嗎?」,她點點頭,她哭著一路跑到車站。弟弟看到姐姐,開心地爬過去張開雙臂要姐姐抱抱,女兒馬上破涕為笑!
她說:「媽,我真的該改改我的兩分鐘記性!」
我說:「是啊!真的好可惜。妳們球隊很可能會輸球耶!而且妳也很期待對嗎?」
她說:「是啊,我還買了一堆零食(笑)!」
那天,我們就像尋常的假日一樣,出門遛弟弟,一起煮飯吃飯。
看來輕鬆,但在出賽的整整兩天,她隨時關注著球隊的狀況,晚上還跟隊友通話。恩,球隊這次大輸了20分…。
謝謝總教練,沒有因為「求勝」而通融,而狠心地讓孩子的一個「疏失」成了一次遺憾,卻從一次遺憾中學到更多。這是一個「教育者」該做的。
在還沒來到德國之前,我的確是個會幫忙準備這、準備那的媽咪,而且若是孩子有什麼疏忽,也覺得是我的責任。雖然每個媽咪都不希望孩子成為「媽寶」,但這樣的「認真」卻讓孩子習慣依賴,少了什麼總覺得「你怎麼沒有提醒我?」,媽咪我也常覺得身為父母的壓力頗大。甚至,這次當打電話回臺灣,家人知道姐姐沒能隨隊出賽的時候,還小小責怪了媽咪我!「你怎麼沒幫她看?她才12歲!」
然而姐姐從這邊的老師和同學身上看到的是:學校事,是學生自己的責任!她完全沒有像過去一樣怪天怪地就是不怪自己,反而回家劈頭就是罵自己的壞記性!而這邊的父母,不會因為孩子忘了帶文具或午餐而匆匆忙忙趕到學校。沒帶,就自己想辦法處理(向同學借或者問問老師),沒辦法處理,就硬著頭皮上課。老師不會因為學生沒帶什麼而生氣發飆或處罰,反而就繼續班上的活動,讓沒帶足東西的同學自己看看能否應變。能夠,很好!欣賞你的應變能力。不能,那也沒辦法。這,還真的是「理性」的教育。
現在,媽咪我也淡定許多,也努力改掉了自己過去「太認真當媽」的習慣。讓孩子從「結果」中學到,比我們耳提面命∼甚至幫忙瞻前顧後,要來得快速有效多了!而且,也讓當爸媽,不需要這麼多的嘮叨。有時從旁的心理支援,反而更讓孩子感動。
此刻,姐姐從荷蘭鹿特丹隨球隊出賽結束,正在回家的路上。
這次,她沒忘了帶上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