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三國演義》(一)(圖)
以諸葛亮為例


《三國演義》著墨出諸葛亮的智慧。(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做為明清時期的四大名著,能夠流傳幾百年,流傳甚廣,深入人心,特別是今天的人更是研究不透。只是從表面上去研究《三國》。甚至否定《三國》中的精華部分,說是寫小說神話了的。今天我想站在另外一個角度來談談我對《三國演義》的一點看法。

《三國演義》的由來

首先是書名《三國演義》。為什麼叫《三國演義》?演義?什麼是演義?為什麼叫「演」,而不叫「釋」,或者其它的什麼名詞呢?其實現在的人是理解不了古人的,古代的人不比現在的人不聰明,古人的道德不僅高尚,而且創作的作品內涵是現代的人所不及的。現代的人怎麼都研究不透的。

其實人類的歷史就像一部漫長的巨大的電視劇。我們經常在電視裡看電視劇,那只是某個歷史的一個小小的縮影而已。我們經常說人生如夢,人生是一場戲,確實如此。《三國演義》講了一部斷代史。重點講了一個「義」字。

什麼是「義」?「義」是什麼意思?「義」的內涵又是什麼?看過《三國演義》之後,人們都知道了「義」的表面與深層內涵以至行為的表現。既然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戲,那麼《三國演義》中的人物都在扮演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在演繹著不同名詞的內涵。如果是這樣的話,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書名叫《三國演義》了。

羅貫中與《三國演義》

古代的作家不像現代的作家寫書不負責任,瞎編濫造,憑空想像,歪曲歷史。古人的題材來源也絕不是空穴來風,任意發揮。古人尊重歷史。歷史上很多記載歷史的官員為了給後人留下真實的歷史,寧可掉腦袋也要記錄真實的材料。《三國演義》講述的歷史,跨越近百年之久,人物更是層出不窮,規模宏大,上至歷史大事,下到人物細節,均在《三國演義》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那麼三國的故事離明代《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所在的年代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一千多年過去了,不說人們流傳的三國的故事發生了多大的扭曲,就連當時的文物在當時都是鳳毛麟角。那麼羅貫中是怎麼寫的這本書呢?是靠在民間到處收集,道聽途說?或者是參考《三國誌》等一些書籍嗎?那也是非常有限的,也寫不出那麼詳細那麼生動那麼細緻的《三國演義》來。

現在很多研究《三國演義》的專家都說羅貫中在寫小說,在任意發揮想像力,根據自己的喜好在瞎編。那只是現在那些所謂作家的一種臆想罷了。他們是理解不了古人的。其實中國古人的科學和現在的截然不同,中國古代沒有像今天這樣複雜的社會狀態,古人講入世儒教,出世則道教,佛教。古人生活簡單,清心寡慾,重視參禪打坐,天人合一。進入靜的狀態就會有超常的效率。

扁鵲見蔡桓公,既沒有望聞問切,也沒有深入瞭解,為什麼一見蔡桓公便知道他身體裡面有病呢?華陀一見曹操,就知道曹操腦中有瘤子呢?其實古代的大醫學家都具有今天人所說的特異功能。能夠直接看到病人的病灶部位。既然是各行各業都是這樣的,那麼寫《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也不例外,他要想寫出一千多年前的故事,還需要寫的那麼詳細,沒有特異功能是絕對寫不出來的。就像氣功界講的宿命通,能夠看到過去的已經發生的大事,以至於細小的事情,人物的心理,當時的具體情況甚至年代都能清楚的看到。作者羅貫中正是具備了上述的條件才能創作出一部流芳後世的巨著。

《三國演義》的內涵

再看《三國演義》中表現的內涵。前面講了《三國演義》重點表現了一個「義」,有「桃園三結義」,「關羽約三事」,「挂印封金」,「千里走單騎」,「義釋曹孟德」,「義釋嚴顏」等,把「義」的表現完全展現出來。

今天的人一談到「義」,就隱約知道其深層的內涵反映。雖然有些人沒有讀過書,但骨子裡的靈魂深處都知道其中的內涵所在。《三國演義》中表現「智慧」的內涵也是非常大的。

一、歷史已定:諸葛亮之例

我想重點談談諸葛亮與給人留下的文化。諸葛亮是三國中舉足輕重的一個角色。在三國中,諸葛亮不僅充分表現了「仁義禮智信」,更是智慧的化身。諸葛亮不僅僅是修道的,還具有超常的功能。著名的《隆中對》即反映出了其超出常人的智慧,雖未出山,就已經知道世間的格局和將來的歷史走向,甚至連千里之外的人物的性格習性特點都洞察自如,瞭如指掌。即老子講的「不出戶,知天下」。

諸葛亮著有《馬前課》,甚至準確預言了近代發生的事情,他既然已經知道漢室氣數已盡,為什麼還要出山輔佐劉備呢?如果歷史是有定數的,那諸葛亮也是一角色,也是「演員」吧,他就要留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一文化,同時也留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做人典範。說白了,歷史選中了諸葛孔明,賦予了諸葛孔明那麼大的智慧,他不出山也不行,就是要留下這一歷史,這也是他的使命。雖然《三國演義》的結局不盡人意,雖然諸葛亮的宏願沒有實現,雖然後人都在嘆息,但是諸葛亮也完成了他自己應該做的。歷史不但要留下正面的例子,還要留下反面的教訓。其實都是留給今天做參照的。

二、順天意為正途

在智謀方面,諸葛亮的智慧達到了人類智慧的極致,一般的常人根本不可能有那麼大的智慧。在「三氣周瑜」中,周瑜可以說是一個很有膽略,很有智慧的一個人,但在諸葛亮面前卻顯得一籌莫展,處處受挫。

在諸葛亮和司馬懿的較量中,可以說是古今中外罕見的一場高層次的智慧比擬和展現。有正就有負,歷史要漢室滅亡,就出了司馬懿這樣的諸葛亮的對手,雖然司馬懿贏不了諸葛亮,但司馬懿佔了天時,拖住了諸葛亮,諸葛亮在有生之年也未完成他的夙願就走了。所以做什麼事情都是順天意才會成功,逆天意就會失敗,縱然你就是擁有諸葛亮的智慧也不可能成功的。(待續)

本文留言

作者書茲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