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大學畢業後能找到好工作。(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5月24日訊】給高三準備高考的親們潑個冷水——看看這就業形勢,考上大學也沒什麼用啊!看上去就業率還不錯,實際而言,工資低、工時長,就業形勢是一年不如一年。找不到工作的去考研發現,考研人數也大幅度上升。畢業生們只能選擇:更低工資的工作、考研受死、在家等死。這和失業有啥區別?!
5月份,是學士服飛揚的季節,是微笑加pose定格的季節,是淡淡與憂傷與莫名的欣喜交織的季節。時光倥傯,或許還有太多情緒來不及出發,還有太多的詩和遠方來不及憧憬。然而,來不及停頓,脫下學士服,一個龐大的畢業生群體可能要立馬面對「畢業即失業」的窘境。
而這個「魔咒」似乎在每年的六月份都要重啟一次。
沒有最難,只有更難
早在今年的2月29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國務院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毫不遮掩,「直抒胸臆」,直陳當下嚴峻的就業形勢。
我們似乎可以想到尹蔚民在面對記者時心中化不開的惆悵。「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很複雜,所以2016年的就業形勢也是比較複雜的,而且任務也是非常艱鉅的。我覺得有三個方面對今年的就業形勢將產生重要的影響:第一個方面,化解過剩產能會造成一部分職工下崗;第二個方面,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有一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會造成企業用工不足;第三個方面,以高校畢業生為主的青年就業群體的數量還在持續增加,這將對就業產生很大的壓力。今年的高校畢業生是765萬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萬人,而且中職畢業生和初高中畢業以後不再繼續升學的學生大約也是這個數量。青年的就業群體加在一起大約有1500萬左右,這個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第三個方面用了大段陳述和數據支撐。無疑,一年又一年,龐大的就業生群體根本來不及消化。過去15年,高校畢業生數量持續上升,每年的5、6月份,「史上最難就業季」的新聞報導如陰魂般始終不散。事實上,再多的副詞也無法表現出高校龐大的畢業生隊伍以及嚴峻的就業形勢。沒有最難,只有更難。
與嚴峻就業形勢相對應的,各類就業率數據卻描繪出一幅樂觀美好的畢業生就業圖景。然而,對於各種奇葩數據,只能說「神一樣的統計法,謎一樣的就業率」。
今年4月,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發布《2016應屆畢業生求職到位率調查報告》,這份覆蓋中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227所高校的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市場並未受到經濟放緩的影響,當公務員、創業或已經獲得企事業單位就業機會的已達到了52.11%,真正苦於沒有工作機會的僅佔6.7%。
據北京大學教育學院調查顯示,2015年高校畢業生畢業時「落實率」達83.1%,較2013年同期數據上漲11.2%。麥可思數據針對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調查則顯示,2012屆至2014屆就業率皆逾90%,且逐年上升。
更為誇張的是,2015年1月12日,人民網依據75所部屬高校2014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整理公布了一份「本科生就業率排行榜」。這份榜單中,74所高校的就業率高於90%,50所高於95%。還未離開高校的畢業生們看到這樣的數據,不知該慶幸自己誕生在偉大時代還是應該露出謎之微笑。
概而言之,當下等等許多就業率統計只是不失業的比例。
教育部曾表示在計算就業率時,教育部統一規定的畢業生就業形式,包含簽訂就業協議就業、簽訂勞動合同就業、靈活就業、定向委培、升學、出國(境)和參加國家地方項目就業。其中,靈活就業包括自主創業和藝術類自由職業。這些類目的人數相加,除以畢業生總人數,即得到就業率。然而,對「靈活就業」等概念的界定,統計截止的時間等都模糊不清。
相比於中看不中用的就業比例,畢業生們的觀感或許更為直接。
逃離北上廣滾回二三線?
「清華女碩士離開北京」的故事已經開始流傳。
冰冷的就業數據統計落實到每一個人身上都有數不盡的悲痛與辛酸。十幾年寒窗苦讀、殫精極慮,全家人緊衣縮食,苦苦煎熬。巨額的教育投資卻基本換不來等值的回報。
清華大學國際傳播新聞碩士應屆畢業,中國傳媒大學本科,精通俄語英語,在CCTV、新華社等媒體合計實習兩年。這是歐陽盈亮眼的學業及實踐經歷,原定計畫是在首都北京找份體面的工作的她卻要回老家了。留京的意志在一路瓦解。在新華社、CCTV等「央媒第一梯隊」的應聘中,歐陽盈通過了初篩、筆試,但最終都止步在了面試階段。原因很簡單:流經戶口有限。用人單位最後錄用了一位筆試排名靠後的北京女孩,只因為這位女孩不佔用單位的留京名額。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研究所去年針對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在2015年高校畢業生中,在省會城市或直轄市工作的以59.1%佔據絕對比重,25.4%在地級市工作,在縣級市或縣城工作的佔13.0%,在鄉鎮工作的佔1.8%,在農村工作的僅佔0.8%。
據智聯招聘昨日發布的《2015大學生就業力診斷報告》顯示,面對一線城市「廝殺」慘烈的市場行情,六成大學畢業生首選二線城市就業,這些城市相比一線城市沒有那麼高的生活成本,收入也略高於三四線城市。
「略高」二字實在言有盡而意無窮。
據第三方機構發布的《2016大學生就業質量研究》報告,2015年應屆畢業生中,碩士生就業率最高,但畢業薪酬月均不足5000元。
近日,麥克思發布了《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無論是在畢業半年後的工資還是畢業三年後的工資都穩居第一,但都未超過5000元。
高校就業壓力只是縮影
高校擴招政策確是「文憑跌價」、削弱高校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原因。
然據教育部發布的首份《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2015年在校生規模達3700萬人,各類高校2852所,毛入學率40%,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體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認為,目前中國高校毛入學率達到40%了,在世界範圍內也只算一個平均水平。中國的高校數目放在中國的人口基數和國土面積、社會發展現狀,仍是不足。由此觀之,教育普及仍在路上,但龐大的畢業生數量已然積壓。
而作為就業率的一個主要指標,大學生就業率也直接反映出當下宏觀經濟走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2013年,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吸納就業140萬至160萬人。而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9%,創下1990年以來的25年新低。威廉亚洲官网 的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6.7%,GDP增速創下了2009年以來28個季度的新低。
數據顯示,經濟下行壓力下,就業崗位供應確實受到影響。據人社部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狀況分析》,今年一季度用人單位通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招聘各類人員約520萬人,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2.9萬人,下降4.5%。同比去年,我國東部地區市場用人需求減少了1.2萬人,而求職人數卻增加了14.1萬人。
「經濟下行的背景下,除了一些成熟的大型上市公司仍然注重人才梯隊建設和人才儲備,普通公司更偏向招募有工作經驗、上手快的員工,這會節省很大的人才再培養的成本。」在網際網路行業從事十多年人力資源工作的林超向界面新聞分析:「留給應屆生的職位有限,又碰到了數量最龐大的畢業生,今年自然競爭慘烈。」中國社會科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冀如是說。
與此同時,「去產能」的系列宏觀政策也波及了就業市場,中國就業研究所和智聯招聘共同發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的《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今年2、3月份調查失業率呈現逐步上升趨勢,具體表現為農業戶籍人口的失業率上升,以及短期失業人員比重較大。
曾經,老師耳提面命,只有考上最好的大學,才有可能改變落後貧窮命運;而後,即便進入了中國最好的大學,最終卻只能成為新聞報導裡一個個血淋淋的案例。龐大的教育成本對於諸多底層家長來說,就是一生的孤苦辛勞,就是全家甚至全村的孤注一擲。最後的一聲嘆息很可能就是一群人的最後一根稻草,之後,鄰里嘲笑,反智主義盛行,貧窮落後延續。這樣的邏輯鏈條讓人心碎,但這樣的悲慼故事似乎依舊無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