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被丟一隻鞋,什麼國家容忍「鬧事者」40年?(圖)


澳大利亞前總理吉拉德在被示威者圍堵中丟了一隻鞋(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4月16日訊】2012年1月26日下午,在出席堪培拉聯邦議會大廈附近酒店舉行的嘉獎救災人員活動時,澳大利亞前總理吉拉德遭遇大約200名酒店附近示威者的圍堵,在保鏢和警方人員護送撤離過程中,吉拉德走丟一隻鞋子。這些示威者是26日在酒店附近慶祝「帳篷使館」成立40週年的原住民,他們因為不滿政府的一番表態對總理進行了圍堵。

「原住民帳篷使館」可追溯至1972年。澳大利亞1900多萬人口約2%為土著人,他們分布在北方領地、托雷斯海峽地區等地方,有500多個部落。自英國人登上這塊大陸的那一天起,直到今天,土著人為捍衛自己的主權討回自己的土地進行不懈的鬥爭。1972年,從悉尼「紅坊」區來了4個土著人,即比利•克雷吉、托尼•庫雷、伯德•威廉姆斯和邁克爾•安德森,他們在堪培拉聯邦議會大廈門前草坪上插了一把大傘,「安營紮寨」守候了6個月,抗議政府對原住民的不公正待遇,要求聯邦政府給予原住民政治認可。

「帳篷使館」通常有15名自稱「大使」的土著人常駐那裡,代表500多個不同部落就土著人的土地、文化等權利問題,與聯邦政府和議會攤牌。經過長期抗爭,澳大利亞於1967年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有關土著人的公決,正式賦予土著人澳大利亞公民權。土著人的抗爭取得了部分勝利,但有關土地的權利仍然沒有得到承認。

議會大廈門前草坪上有一堆不見火苗青煙裊裊的火堆,草坪兩側的樹蔭裡紮著五六頂帳篷。火堆旁豎立著迎風招展的土著人旗幟,旁邊的木牌上分別用英、中、日三種文字書寫「主權」一詞。在一個石台上有一個盒子,裡面是一摞澳大利亞風景明信片,盒子貼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聯邦政府總理向土著居民道歉的時候我在現場,‘道歉’只是一個詞,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各位願意的話,請到各頂帳篷邊去坐坐吧。」

來自全國各地的土著人在「帳篷使館」前來來往往,他們認為這裡是學習土著文化的地方。這裡的土著人說,「只要你擁護土著人的公民權利,就歡迎你來‘帳篷使館’裡住一住」。土著人克里斯告訴記者,他的祖母是被「偷走的一代」。他從小對土著文化有一種歸屬感。土著人在很多方面與整個澳大利亞社會有差距。由於社會上對土著人存在無形的歧視,不少土著孩子不願意去學校讀書。雖然澳政府於2008年正式向土著居民道歉,但很多政策還停留在紙面上,土著人的生存境況仍未有大的改觀。

「帳篷使館」並不一直都紮營在舊國會大廈外面,也曾移至聯邦議會新址。經過20年斷斷續續的搬遷之後,從1992年起,一座相對固定的「帳篷使館」豎立在舊國會大廈前。經過37年的世事變遷,「帳篷使館」的土著居民抗議也從初始階段的憤怒和焦躁發展到今天的堅定與從容。如今,土著居民繼續向澳政府提出要求,希望改善土著人的生活和社會境遇,住房、教育,包括恢復土著人語言的教學以及社會認可,都是「帳篷使館」繼續努力的目標。

舊國會大廈周邊秀麗的風景和土著居民的「帳篷使館」,猶如兩個拼接在一起的圖畫。這合成的畫面雖不那麼協調,但很有意義。今年5月8日,舊國會大廈裡的「民主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而與之相伴的「帳篷使館」則恰好是今天澳大利亞民主的一個活的窗口。當地報紙上一篇文章說,在還有不少澳大利亞公民的土著人生活困苦的時候,我們能做些什麼?

澳大利亞有媒體稱,26日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跑丟的這隻鞋子,最終被土著居民所得,並被放到eBay上進行拍賣。《悉尼先驅晨報》27日稱,這隻右腳8號的Midas Glorify開價148澳元,不久即升至2550澳元。拍賣的這隻鞋子是否是吉拉德的,這一拍賣還有可能是一場惡作劇。吉拉德對次事件似乎有點惱怒,她說,她不反對和平示威,但「絕對譴責暴力示威」。

澳大利亞議會大廈門前草坪,相當於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門前的廣場。「帳篷使館」能在澳大利亞議會大廈門前安營紮寨40年,本身就是一個奇蹟。難道那邊沒有非常負責任的「城管」?總理的鞋子被追得非常狼狽,但從從另一方面說,也折射出澳大利亞的民主確實了得,這個國度的公民是把吉拉德視為一介平民,而不是一國堂堂的總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王培堯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