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借給「快遞員」手機 5分鐘被轉走12萬元
【看中國2016年03月17日訊】事主好心將手機借給「快遞」使用,轉身功夫SIM卡被盜,隨後又發現相關銀行賬戶的餘額丟失。近日,海淀警方抓獲並刑拘3名涉嫌盜竊的嫌疑人。據悉,嫌疑人先在網上購買公民個人及銀行信息,隨後冒充快遞上門,伺機偷走事主手機SIM卡,以便獲得動態密碼,從而實現轉賬目的。
SIM卡被盜後賬戶丟12萬
據陸媒報導,3月3日下午3點多,海淀區的唐女士接到一名自稱是快遞員的男子來電,稱她有一個包裹到了,要到單位樓下取。
因近期確有網購,唐女士信以為真。在單位樓下,唐女士看到一名著便衣的男子,對方將一個快遞包裹交給了她。隨後,該男子遞給唐女士幾張服務調查問卷,請唐女士幫忙填寫。
唐女士沒有多想,接過問捲開始填寫。此時,她的手機又接到陌生號碼來電,對方稱是快遞員的同事,稱因為快遞員手機打不通,希望唐女士能將手機借給快遞員,有重要的事。
唐女士將手機遞給眼前的男子,然後繼續填寫調查問卷。沒多久,男子將手機返還,唐女士填好問卷,返回單位。
幾分鐘後,唐女士發現,自己蘋果手機裡的SIM卡竟然不見了。隨後,手機彈出消息,提示其銀行賬戶分4次轉走12萬元,賬戶被清零。唐女士連忙報警,並拆開快遞,發現裡面是一盒糖果,並非此前網購的物品。
追蹤贓款流向抓獲嫌犯
據唐女士反映,失竊賬戶勾連著網銀,需輸入賬戶名、登錄密碼、支付密碼、手機動態密碼才能轉賬。嫌疑人偷走SIM卡是為獲取手機動態密碼。因此,她懷疑自己的個人信息和銀行信息在此前已經泄露。
唐女士回憶,案發前幾天曾接到快遞的電話,稱她有一個包裹,因所寫地址不清楚被退回,要求事主重新提供住址,以便重新投遞。當時,她向對方提供了自己的單位地址。
警方調查發現,唐女士賬戶裡的12萬多元被分轉到5張銀行卡,註冊人均為「彭萍萍」。偵查員通過北京市公安局反電信詐騙平臺,凍結了這5個可疑賬戶。當時,只有1張轉入2萬餘元的銀行卡未被取現,其餘4張銀行卡內的共10萬餘元已被取走,取款地都在北京,銀行監控顯示取款人是一名戴白帽的男子。
此外還發現,給唐女士打電話的兩個號碼均系當日辦理,辦卡登記的仍是「彭萍萍」。
警方懷疑,嫌疑人很可能冒用「彭萍萍」的身份信息作案。3月4日,偵查員搜索發現,「彭萍萍」在天津空港一酒店入住。
找到機會不惜乘機前往
3月5日凌晨,偵查員趕到天津,將嫌疑人林某、郭某、施某抓獲,同時起獲10萬餘元現金及用贓款購買的首飾、作案工具等。
據海淀公安分局介紹,3名嫌疑人均為福建龍岩人,80後,從技校畢業後靠代刷網路遊戲裝備為生,月入2000多元,不夠生活。
嫌疑人從同鄉處得知,網上有賣公民個人信息的,內容包括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銀行賬戶和密碼。如果能弄到手機動態密碼,就可能「搞到錢」。
此後,3人以每條10元的價格,從一個QQ群內購買了500餘條公民個人信息。在找到符合條件的事主後,3人便冒充快遞員打電話,核實事主地址,甚至不惜乘飛機前往。
郭某負責扮演快遞員上門,伺機偷SIM卡;林某在遠處觀察,發現事主接過包裹後,立即撥通事主手機;郭某得手後,將SIM卡給施某,由施某快速將事主賬號裡的錢轉走並取現。嫌犯使用的「彭萍萍」的個人信息也是在網上買的。
從2016年1月至今,3人先後在福建、山東、上海、北京等地作案多起。
作案流程
嫌疑人通過QQ群購買大量公民個人及銀行信息,內容包括姓名、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銀行賬號、網銀密碼及支付密碼。
嫌疑人冒充快遞給事主打電話,以包裹上地址不清楚等理由,核實購買來的信息是否屬實。若屬實,再登錄事主網銀,查詢是否有足夠餘額。將個人信息準確且網銀內有餘額的作為作案目標。
嫌疑人冒充快遞員拿著包裹上門找事主,並讓事主填寫調查問卷。其間,其他嫌疑人在遠處觀望,伺機撥通事主手機,稱是快遞公司的,有急事找快遞員,請求讓快遞員接電話。
冒充快遞員的嫌疑人接過事主手機,趁事主低頭填寫問卷時,偷走事主手機中的SIM卡。
嫌疑人將事主手機SIM卡裝入手機,利用之前掌握的事主個人及銀行信息,獲取動態密碼,從而實現轉賬。
收到鏈接輕易別點謹防木馬植入手機
據警方推測,售賣個人信息的嫌疑人,應該是使用偽基站發送帶有木馬病毒鏈接的簡訊。事主一旦登錄簡訊中的鏈接地址,木馬病毒就會植入事主手機。木馬能夠通過手機後臺監控手機,事主操作網銀時,後臺會自動記錄事主的相關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