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歷代高僧的平均壽命高於皇帝(組圖)
清苦的高僧的平均壽命高於皇帝。
我們知道古代因為醫學、生活水平的低下人們的壽命也普遍的偏低,因此杜甫有了「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感嘆。但是「高僧七十古來多」。那麼高僧為何能夠長壽呢?
高僧七十古來多。
高僧平均壽命高
以前有人把歷代高僧的壽命與歷代皇帝的壽命相比較,發現生活清苦的高僧的平均壽命高於皇帝。這些人健康長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要歸功於禪定。
禪定
戒、定、慧,是佛家的重要內容,其中定,就是禪定,俗稱「和尚打坐」,相傳禪宗初祖達摩,曾在嵩山少林寺面壁靜坐九年,活了150多歲。僧侶在參禪靜坐的過程中,有一些調身、消息、調心的方法,與氣功鍛練的某些內容相似。因而亦能起強健身體,怯病延年的作用。
禪定(或曰坐禪)的目的是使人排除雜念和私慾,明心見性,獲得智慧,但在禪定的過程中也帶有治病健身、益壽延年、身心輕安。禪定或瑜伽,是高僧最重要的修行方式。因為通過修習禪定,一是可以克服外界的誘惑和內心七情六慾的困擾,精神得以專注、安詳,並因禪定而產生智慧,解除人們內心存在的種種煩惱與顛倒妄想,徹底消除人的心病;二是可以祛病強身、怡情養性、延年益壽,防範和治療人的許多疾病。
精神的安定與和諧能抵抗疾病、延年益壽。(以上皆為網路圖片)
禪定對養生的重要作用,可以用中醫的觀點來加以解釋。如《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說明精神的安定與和諧在抵抗疾病和延年益壽方面的重要性。而禪定可以怡情養性,做到精神內守,恬淡虛無,從而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人體的自我調節能力、再生能力與免疫能力。無數高僧的禪修實踐證明:生命既在於運動,更在於「空靈虛靜」。
素食
中國佛教僧人的食譜以素食為基調。通常的素食主要有穀物、豆類、蔬菜、野果、蘑菇、竹筍、黃精等。並且都採用植物油來烹調。這些含豐富的維生素、植物蛋白、澱粉以及纖維素的素食,不會引起血脂過高,從而預防了冠心病、高血脂病等老年常見病的發生。有人還有意測試了吃素僧侶的血黏度,發現他們的血黏度比普通人低,而血黏度高的人容易患肺心病、冠心病和高血脂病。肺心病、冠心病、高血脂病又是老年人致死的主要疾病。
戒酒色
佛教「五戒」中有「不飲酒」、「不邪淫」兩條。關於飲酒,一般認為少量有益於身體,過量則有害於身體。大量地飲酒常常誘發潰瘍病、肝硬變,使人記憶力減退。據史料記載,東晉時期高僧佛圖澄嚴守戒律,平生「酒不逾齒,過午不食,非戒不履」,活了117歲。佛教主張「斷欲去愛」,禁絕一切性慾愛戀,出家佛徒不得娶妻生子。由於禁慾,使得他們清心寡慾,保全了精力。另外,有資料表明,葷食和飲酒對於增強性興奮都有一定的作用。這樣,素食和戒酒的清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戒欲」的施行。
性格平靜溫和
僧侶出家謂之看破紅塵,「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對世間名利看得比較淡漠,而高僧在修身養性方面更有成就,他們更善於控制情緒,往往遇事不慌不忙,情緒上沒有劇烈的喜怒哀樂,基本保持平靜的心情,表現為性情溫和,樂善好施,儼然是位慈祥的長者,這也是高僧長壽的原因之一。
勞動和運動
中國佛教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要求僧徒參加生產勞動。現在還有一些寺院僧人自種蔬菜的情況,此外也參加一些其他勞動,如掃地、擔水、砍柴、做飯等。實踐證明,一定程度的體力活動可以增加血液循環,降低血脂濃度,改善葡萄糖耐量。
總之,作為載入史冊的高僧,都是些德高望重的人,他們恪守戒律、專心修禪、養心煉性,加上安定而有規律的生活,以及適當的勞作和優美的環境,經常保持良好的心身狀態,因而能長壽。